<p class="ql-block">2025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当代书法大师舒同同志诞辰120周年,为纪念这位大师,我特意把我给舒同任秘书期间这段经历,编写了一篇《在舒同身边的日子》美篇,纪念这位大师。</p> <p class="ql-block">1986年3月,我由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俱乐部主任调到院办公室任秘书。</p><p class="ql-block">办公室领导找我谈话,让我担任舒同副院长专职秘书。当时我挺高兴。</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在山东老家就闻听舒同是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是老革命,又是书法名家,我很崇拜他,很想见到他。这次当了他的秘书,太巧合了。</p><p class="ql-block">领导还交待,舒同已退居二线了,但他担军委战史编写和军科院的战史工作还有些收尾工作;他在中国书法家协会还有职务;中顾委也有不少活动;他家庭也有一些难题等等。领导要求我一定协助舒同完成好这些任务。</p><p class="ql-block">我入伍后长期做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有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我向领导保证,一定给舒同当好秘书。</p><p class="ql-block">我上任之前,参阅学习了舒同一些历史资料和有关文章,做了一些功课。</p> <p class="ql-block">舒同又名舒文藻,江西东乡县人(现为抚州东乡区)。生于1905年生11月25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东乡县委书记,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红四军一军团宣传部长,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长征,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兼秘书长,中共山东分局委员兼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国军工作部部长,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华东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参与组织了鲁南,莱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建国后,兼任华东军政文教文员会主任,《解放日报》总编,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长,华东局党校校长,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济南军区第一政委,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等职。</p> <p class="ql-block">舒同又是书法家。</p><p class="ql-block">舒同同志自幼喜欢书法,曾系统的临研过古代碑帖,师法颜真卿、柳公权、何绍基等名家,并注重取其精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经过战争年代的励练,其书作结体宽博端庄,笔法内在含蓄,圆浑有力,字形雍容大方,称其为《舒体》。</p> <p class="ql-block">舒同参军后,忙于行军作战,在闲暇时抓紧时间练习书法,并用书法特长,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给部队和地方群众书写标语、传单、会标、匾牌等,《抗日军政大学》、《抗敌报》等就是他最先写的,当时已在红军和群众中闻名,他曾受到毛主席“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非常欣赏舒同的字,每当相遇时,除研究工作外,他们就在一起讨论书法问题,当时有的单位请毛主席题字时,主席就推荐舒同写。巜全国农业展览馆》、《大众日报》等就是主席推荐舒同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舒同一生书写了大量书法作品,他的家人估计有近万幅,这些作品大都留存在博物馆、社会团体及个人手中。</p><p class="ql-block">舒同题写过无数的匾牌、厂名、店名、校名,如《同济大学》、《上海站》、《宋庆龄故居》、《黄鹤楼》等等,这将永久留存在人间。</p><p class="ql-block">上图是舒同早期精品书作。</p> <p class="ql-block">舒同一生为人正直、廉洁,向他求字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职务高低,一视同仁,有求必应,而且他写字从不收费。</p><p class="ql-block">上图为陈佳立画</p> <p class="ql-block">舒同不光自己会写字,他还特别关注国家书法事业。</p><p class="ql-block">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各项工作蓬勃发展时,他即提出要大抓文化工作,特别要抓书法事业,让青少年会写毛笔字,写好毛笔字。他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在中国书协成立前,他两次组织国内书法代表团到日本参观访问、交流验,促进了国内书法的工作的开展。</p><p class="ql-block">1981年5月5曰,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在京召开,舒同被推选为主席。会后他又奔赴各地,推动各省、市书协的成立。为此,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书法热,使中国书法从此进入繁荣时代。</p> <p class="ql-block">舒同当了书协领导后,他经常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学校及部队,了解群众意见和建议,传授自己的经验,推动群众书法热情。</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协举办的各项书法展览,舒同都亲临现场观看,互相同交流经验。</p> <p class="ql-block">这是舒同给中国书法家协会题的字。</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书协建议下,舒同很快创作出行、楷、草书三种字帖,供青少年和书法爱好者学习。</p> <p class="ql-block">舒同特别关心青少年学习书法成长。1979年11月,黑龙江省鸡西市有位十二岁小姑娘娄正纲写得一手好字,来北京表演,在京城有点小名气。舒同得知后,便邀请她到家做客,并亲自指导小姑娘学习书法的方法。</p><p class="ql-block">上图:一老一小书法家进行书法表演。</p> <p class="ql-block">舒同接见了小书法家娄正纲。</p><p class="ql-block">在场还有总参三部政委李永弟将军妇夫、总参赵勇田部长、军科杨培宽、黄戍坤、赵宝利、郑喜涛等</p> <p class="ql-block">1986年3月10日我正式上任了,舒同妇夫热情欢迎我,二位老人对我挺好。</p><p class="ql-block">舒同妇夫还介绍了家庭情况,并引见了服务人员。</p> 舒同还与我合了影, <p class="ql-block">时任舒同家工作人员有警卫员邓冬三(左二),司机高祖军(左一),炊事员赵培涛(右一)。他们都是从基层选来的优秀战士。</p> <p class="ql-block">舒同家住在程家花园七号楼。</p><p class="ql-block">程家花园离军科大院不远,步行一刻钟左右。这里曾是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家族在西山角下建造的一处花园别墅,风景不错。程家搬走后,军科院便在这里修建了几栋二层小楼,为院首长用。</p><p class="ql-block">小楼从外表看不错,但面积不大,室内装饰也比较简单。楼下有会客室、学习室、餐厅和警卫员室四间。楼上也只有两间卧室,小楼周围绿化也简单。</p><p class="ql-block">上图:舒同和山东郭益年在七号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上任时,军科院领导退居二线的比较多,一些名将如宋时轮、王新亭、钟期光、刘震、舒同、郭化若、张翼翔、闫揆要、梁必业等都御任了,老首长们的秘书们都集中在军科院办公大楼上班。</p><p class="ql-block">秘书们每天忙于给首长整理文件、处理信件,有的秘书还帮助首长整理回忆录。我比其它秘书多了接待上访者的任务。</p><p class="ql-block">上图:军科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舒同一生平易近人,喜欢与人交往,老朋友多。方毅、唐亮、李德生、迟浩田、夏征农等常来家看望家舒同。其它来访者大都是求学、求字多,每天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我经常与来访者打交道,后来还都成好朋友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1202印刷厂(前身是晋、察、冀印刷厂)的领导来看望舒同老领导。</p> <p class="ql-block">舒同妇夫接见解放军画报社记者。</p> <p class="ql-block">舒同妇夫接见山东企业家李传亮等人。</p> <p class="ql-block">我和高祖军(右一)陪同舒同接见刘泽振同志(中)。</p> <p class="ql-block">舒同家工作人员还经常轮换,人员出进时,舒同都要与他照相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老警卫员邓冬三调走了。</p> 新来的警卫员魏建岭 <p class="ql-block">舒同和我与新来警卫员、炊事员刘学勇、魏建岭合影</p> <p class="ql-block">舒同妇夫接见新来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我来舒同家时见证了舒同革命一辈子,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p><p class="ql-block">听说刚调军科院工作时,他只身带着一些生活用品、书籍和几件换洗衣服。我上任时他已经在这七八年了,他还是穿着那些旧衣服,室内设施也还那么简单,客厅里只摆放着一套沙发、一个茶几,二楼卧室里也只有一张硬板床,床上还是两条公家临时配备的黄被子,书架上仍空空荡荡。</p> <p class="ql-block">舒同以前身体都不错,但八十岁以后,记忆力下降,看报、看文件有些吃力,语言交流也有些不畅,写字有些僵硬,字体笔划不很流畅。由于这种状况,舒同夫人很耐心,常陪他一起读报,读文件,陪他写写字,看看电视。有时我和工作人员也陪舒同散散步,交谈一些新闻,让他心情畅快。</p> <p class="ql-block">新来警卫员刘真忠也常陪同舒同在小院里散散步,同他聊天,让他开阔思维。</p> <p class="ql-block">我是个工作积极认真的人,不辜负领导期望,全心全意为舒同服务,平时除院里有统一活动外,有空我都要去舒同家看望或帮助接待来访人员,处理一些家务事宜。我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过舒同一些小故事,曾在报刊上发表。</p><p class="ql-block">我前几任秘书,蒋凤波、段翕如、孟凡俊、周硕寰,他们业绩都不凡,为舒同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周硕寰秘书,他曾利用空闲时间采访舒同,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写作出版了《将军的脚印》小册子,反映舒同革命斗争的故事。图书发行后受到读者的赞赏。</p><p class="ql-block">我后任几位秘书和工作人员刘培恩、赵兴岭、韩路建、揭晓及郑喜涛、赵宝利、张磊等都为舒同做了积极奉献。特别是最后一任秘书揭晓同志,书法业事有成绩,出版了多种书法集。</p> <p class="ql-block">我在任时还关注舒同家庭中的问题。舒同调京工作后,家庭中有些矛盾,一直单身居住。</p><p class="ql-block">舒同婚姻上颇有些曲折,早年有过二段短暂婚姻。1940年舒同留延安工作后认识了石澜女士,后相恋成婚。</p> <p class="ql-block">石澜是位老革命,1938年到延安抗大学习,后担任抗大二大队文化教员。1942年9月与舒同结婚,夫妻两风雨生活了四十年,晚年因为“文革”磨砺造成积怨和一些误会,1982年老两口便分道扬镳了。</p><p class="ql-block">这是1999年5月我和石澜老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曾是和睦家庭,就这样散了。但子女们个个不俗。</p><p class="ql-block">长子李君桐,曾在总参外事局任职。二子舒关关,曾任过武警部队文工团政委,写得一手舒体字,曾是中国书协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图上:1973年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女儿舒均均,中国芭蕾舞剧团著名演员、导演,有许多成功作品。</p><p class="ql-block">图上:1999年5月我与均均在青岛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子舒安,画家、书法家。中国书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舒同书画研究院院长等。</p><p class="ql-block">图上:2015年舒安在军博举办画展时与我合影</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舒同、石澜两人离异有点轻率,两人感情始终未断。舒同病重时,1992年石澜由西安乘车赶到北京301医院看望前夫,见面时,两位老人紧握双手,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后来石澜用了三年多时间,写了一本回忆录《我与舒同四十年》,书中回顾了夫妻四十年的深厚感情,看后让人感动。</p><p class="ql-block">上图:舒同夫人王云飞(左一)陪同石澜(右一)看望舒同。</p> <p class="ql-block">舒同与石澜离婚后,1984年舒同与上海的王云飞结婚,两口相差20岁。</p><p class="ql-block">王云飞传奇人物,15岁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并有“苏北美人”之称。</p><p class="ql-block">王云飞建国后曾在华东组织部工作,曾与盛毓南先生结婚,后因盛很洋派便离婚。他们生育二女一男。长女王晓云,次女盛淑娟,她们都曾是国家公务员。儿子王征,大学毕业后在香港创业。</p> 我和舒同妇夫及王征合影。 <p class="ql-block">王云飞和舒同结婚后,老两口生活得很和协,互敬互爱,王对舒同照顾得很周到,因舒同晚年记忆力差,家中的困难和问题全由王云飞操办,也挺难。</p><p class="ql-block">王云飞的子女们对舒同也很孝敬。</p> <p class="ql-block">舒同有些个人事常向我透露,有次他谈到1960年因“大跃进”问题被中央撤销了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处分,为此他在"文革"中受批判和蹲“牛棚”,长时间感到内疚和冤屈,他曾给上级提过意见,1986年他亲自向时任中央的主要领导胡耀邦、杨尚昆提出审诉。他的审诉中央很快下了文件,决定撤销了对他的处分。舒同得知后,十分激动。了啦他的一大心愿。</p> <p class="ql-block">舒同一生创作大量的书法作品,这些书作几乎藏于民间,其本人一幅也没有留存。他也曾明言,一生不办展览,不收徒弟,写字不收钱。</p><p class="ql-block">晚年时群众们呼声高,中国书协也建议举办一次展览,舒同家属也同意了。</p><p class="ql-block">舒同书展经过二三年的准备,于1988年6月3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了。.</p> <p class="ql-block">书展开幕那天,约有二千人到场参观,全场人山人海,十分热烈。曾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薄一波、王平、李德生、黄镇、段君毅、习仲勋、叶飞、方毅、廖汉生、钱昌照、陈再道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p><p class="ql-block">这是舒同妇夫陪同方毅参观书展</p> <p class="ql-block">薄一波、王平老领导参观书展。</p> <p class="ql-block">展览会上,舒同遇到许多老朋友、老战友,他们都亲切的问候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观众们仔细参观,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舒同书法展览展出二百多幅作品,大都是从个人家中暂借的。北京、山东、西安等地方都积极支持,《宋庆龄同志故居》的匾牌也是临时借用的,效果都很好。</p><p class="ql-block">舒同书展在北京展出了二周,之后又去上海、山东作了展出。</p> <p class="ql-block">展览会上,舒同妇夫答谢在这次展览中做出辛勤劳动的书展筹备组、舒同学生、记者及各界朋友和服务人员,他们中有孙志浩、王秉新、曾万德、郭益年、魏瑞璞、金德欣、岳佐泉、丁泽卿、徐国强、岱天荣、刘大奎、邢健、焦岩、张辛等。</p> <p class="ql-block">舒同调军科院工作后,不少学习舒体字书法者多次登门求教,渴望得到舒同当面指导,有人还提出拜舒同为师,做舒同的学生。舒同夫人王云飞最后也同意了,并计划待舒同书展之后搞个收徒仪式。</p><p class="ql-block">当时还拟定了学生名单、编拟了学生艺名、刻制了10个艺名章、还制做了学生证。按照预选条件,提出的学生是:山东的孙志浩、王秉新、魏瑞璞、郭益年、丁泽卿、徐国强、岳佐泉、麻明海;江苏的金德欣、祝维秀;四川的曾万德和江西的梁腾渊等。后因意见不一致,收学生事就没进行下去。舒同书展后,也只有少数同志领到了《舒同学生证》。</p><p class="ql-block">收徒之事虽然没落实,但上述同志在学习舒体字之中,水平都不错。</p><p class="ql-block">下面简単介绍几位舒同学生的简介及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孙志浩,山东人。山东舒同书法研究会法人兼秘书长,电脑仿舒体字软件作者。舒同学生。</p><p class="ql-block">上图孙志浩(左一),在上海舒同书展会上陪同舒同妇夫和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参观书展。</p> 孙志浩的书I法作品。 <p class="ql-block">曾万德,四川德阳人,学习舒体字。</p><p class="ql-block">舒同学生。</p> <p class="ql-block">曾万德同志喜欢摄影,他曾给舒同留下许多珍贵照片,这就是他拍的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和曾万德、王秉新当年的聚会照片。</p> <p class="ql-block">金德欣,(上图左二),江苏无锡人。曾就职于徐州市文联,李可染旧居管理处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金德欣书法选集》。</p><p class="ql-block">舒同学生。</p> 金德欣的书法作品 <p class="ql-block">徐国强,(上图左一),山东东营人。山东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联谊会会员,中国农民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舒同学生。</p><p class="ql-block">出版有《徐国强书画集》</p> 徐国强书法作品 <p class="ql-block">岳佐泉,(上图右一),山东平原人,山东书法协会会员,舒同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岳飞七十二代孙。</p><p class="ql-block">舒同学生。</p><p class="ql-block">出版有《岳佐泉书法选集》</p> 我和岳佐泉合影 岳佐泉的书法作品 <p class="ql-block">郭益年,(舒同后者),山东青岛市人,山东书协会员,山东舒同书法研究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舒同学生。</p><p class="ql-block">出版有《郭益年书法集》。</p> 舒同妇夫接见郭益年 郭益年书法作品 <p class="ql-block">丁泽卿,(上图左一),山东惠民人,教授,山东书协会员,</p><p class="ql-block">舒同学生。</p><p class="ql-block">出版有《丁泽𡖖书法集》</p> 丁泽卿的书法作品 <p class="ql-block">王秉新,(上图右一),山东武城人,山东书法协会会员、山东舒同书法研究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舒同学生。</p> 王秉新书法作品。 <p class="ql-block">我也特别喜欢书法和绘画,学生时代练习过书法,入伍后当过七年绘图员,经常绘画图表、写字,有一定书画基础。给舒同当秘书后,亲身受到大师教诲,书画水平有明显长进。</p> 我写的书法对联。 我画的水粉画《太行峡谷》 <p class="ql-block">我画的水粉画,《山边小树林》</p> <p class="ql-block">舒同得知我喜欢篆刻,还专为我题写了《培宽刻石》。</p> <p class="ql-block">我当秘书间,舒同方便时,不时给我写几个字,我非常高兴,至今我珍藏这些墨宝。</p> <p class="ql-block">舒同在世时,军科院领导特别关心他,经常去他家看望、慰问。</p><p class="ql-block">这是1989年12月,蒋顺学院长、杨永斌政委、糜振玉、宋文中副院出、李硕副政委及三机关领导杨毅、李文瑞、郑有盛、刘全喜、王香普、杨培宽等同志看望舒同妇夫。</p> <p class="ql-block">1987年12月,院干部部长蒋凤安等带领机关同志给舒同祝寿</p> <p class="ql-block">我陪院干部部长王文甲同志给舒同祝寿。</p> <p class="ql-block">舒同八十二大寿时,曾万德同志给他留下的珍贵的肖相照</p> <p class="ql-block">舒同健在前后,军科院、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单位,经常举办一些舒同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1995年11月29日,由中国文联举办的《舒同墨海生涯八十周年庆祝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二百多名书法爱好者到会。迟浩田、谷牧、方毅、刘忠德、高占祥等出席了会议,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代表发了言。舒同家属王云飞、李君桐、舒关关也出席了纪念会。军科的张纪、刘铁成、周德和、孟凡俊、杨培宽、揭晓等也到会祝贺。</p><p class="ql-block">这是李君桐、舒关关等与到会者合影。</p> 王云飞与军科院的同志合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9年5月27曰,为纪念舒同卓越贡献,由中国书协、中国楹联、青岛市委在青岛市举办了全国首届《舒体字大奖赛》,全国送展作品5千余件。几千余人参加了展览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革命老人王定国及舒同亲属和原舒同身边工作人员、舒同学生、参展人员及亲属等。石澜,李君桐、舒关关,舒均均,杨培宽等也到会参观展览。</p><p class="ql-block">这次书展活动,舒同学生郭益年同志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2005年12月27曰,由军事科学院、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举办的纪念舒同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副委员长李铁映、国务委员陈至立、总政主任李继耐等20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会上军事科学院和中国书协的领导发了言,他们回顾了舒同同志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和在书法事业上的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舒同夫人王云飞和其子女也出席了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我在会场上留下的一幅照片。</p> 李继耐主任接见了我。 <p class="ql-block">2005年11月,由中国书协,军事科学院宣传部在军事博物馆举办了纪念舒同诞辰100周年书画展。</p><p class="ql-block">展会上有百名将军和书法界名人送展了题词及书画作品。展览办的非常丰满,舒同最后一任秘书揭晓同志为展览付出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上图:展会主要负责人严皑部长(图左二)、舒同之子舒安(图右三)和揭晓秘书(图右一)。</p> <p class="ql-block">我也参加了书展开幕式。</p><p class="ql-block">舒同夫人王云飞到会并同我们留影。(图左一杨培宽,右一舒同原司机高祖军)</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北宋书法名家黄庭坚就是历史书法突出的一位,他的墨迹流传至今。当代书法大师舒同也是江西书法名人,他的书法墨迹同样留存千古。</p><p class="ql-block">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委区政府特别重视文化建设,舒同健在时就修建了《舒同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佔地十亩,建在舒同大街上,博物馆仿估式上下三层,十分宏伟。</p><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了大量舒同文物和舒同书法真迹,供人们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现已成文化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上图是曾万德同志提供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1997年,江泽民主席特为舒同博物馆题词《长征过来人,书坛谱新章》。</p> <p class="ql-block">1989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任军科院机关政治协理员。</p><p class="ql-block">我在舒同身边工作近四年,舒同对我关心倍至,他教我做人做事,教我练书法,他的优良品质和超高书法艺术,让我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我虽然调离舒同身边,但我仍然关心首长的生活与健康,关心舒同的家人们和舒同身边工作人员及舒同的学生们。</p><p class="ql-block">这是1992年冬,我到301医院看望舒同首长时留下了最后一张照片,之后,舒同便在301医院的病床上度过了最后人生,他再也没能回到军事科学院程家花园七号楼。</p> <p class="ql-block">舒同同志1998年5月27曰在京病逝了,终年93岁。</p><p class="ql-block">舒同同志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为祖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他一生严以律己,宽的人待人,清政廉洁,艰苦朴素,位高不骄,名大不傲。</p><p class="ql-block">他继承了中国书法传统,又不断创新,为中国书法创出了新高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舒同逝世后,他的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庄严别致,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当代书法大师。</p><p class="ql-block">巨星殒落,英灵永存!</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一、为纪念这位书法大师,我特意做了这段美篇,同时也为怀念曾在舒同身边服务的人员们、舒同学生及舒同家属们。主人已不在了,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也有不少走了,但我永远记住他们、怀念他们。</p><p class="ql-block">二、美篇主要反映我任舒同秘书这段历史,有的也扩展到舒同在军科的这20年。舒同在战火年代和在山东、陕西工作的历史阶段涉及的不多。</p><p class="ql-block">三,美篇中黑白照片大都是何炳富同志拍摄的,这里向他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美篇肯定有差错,请知情者和阅读者批评補充。</p><p class="ql-block">作者:杨培宽</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