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麻糖(下)

阿拉毛毛虫

<p class="ql-block">特产文化</p><p class="ql-block">麻糖</p><p class="ql-block">提到麻糖就想到了湖北孝感。孝感麻糖是湖北名特产品之一,早在元朝末年就以香、甜、薄、脆、白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博得消费者的赞美。产品以精选糯米、芝麻、白糖为主要原料,并拌以桂花、金钱桔饼等成份精制而成,无任何化学污染,无任何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特别是作为主要原料的麦芽糖又兼有润肺治喘之功效,对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患者能明显缓解病情,是具有多重功能的营养保健珍品。</p><p class="ql-block">孝感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后来各地也都仿制,但味道就是及不上孝感本地的土产,故不相传,只有用孝感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来。怪不得即使是孝感的制糖师,如若迁居他处,也会做不出原先的风味来呢。</p><p class="ql-block">孝感麻糖的创制,据说与一个馋嘴的糖坊老板娘有关。这个老板娘因为有馋病,时常熬不住要偷糖吃。有一次,她正吃得津津有味时,看见老板进屋来了,慌得她赶忙把一碗丢进了装芝麻的罐子里,不想却被老板发现了。老板见糖上沾满了生芝麻,要丢掉实在心疼,要弄掉生芝麻又没有办法,不由得十分生气。这时,那个馋嘴的老板娘在边上说道:“有办法利用的,把它放在锅里烙熟,好吃得很呢。”老板一试,果然味道不错,后来,一位熬糖的老师傅从这件事上受到了启发,由此创制出了孝感麻糖。对于孝感麻糖的历史和发展,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孝感有一个叫董永的孝子,与下凡的七仙女配成了夫妻。然而王母娘娘冷酷无情,最后硬是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董永与七仙女生有一子,名叫董宝,长大成人后,在预言家鬼谷先生的指点下,遇到了七位仙姑,送给他谷子一碗,嘱咐每天只要煮一粒,就可当作一天的口粮。董宝回家后,把一碗谷子全煮了,变成一座饭山把董宝压在山下,后来饭山上长出一种特殊的稻子。</p><p class="ql-block">由于是来自天宫的仙种,所以滋味特别甘美,民间就用它制出各类食品,孝感麻糖就是用这种糯米制的糖。用这种糯米制成的麻糖,麻香酥脆,味美可口不粘牙,非常受欢迎。于是,此糖在当地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唐山麻糖已经有400多年历史,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原产于曹雪芹的老家——冀东唐山丰润的七树庄。 唐山麻糖形似团花,薄如蝉翼,有的乳白有的淡黄,松软酥脆,香甜适口。发明麻糖的“广盛号”开始只是靠炸排叉(麻叶),后来发展到蜜汁排叉,再后来就发明了唐山麻糖。麻糖是由冀东地区的排叉演变而来。当时,人们逢年过节都喜欢用糖和面、芝麻油炸的排叉作为节日食品。大概距今一百多年前,糕点铺“广盛号”把这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点心投向了市场。那时市场上的排叉有两种:一种是用糖和面,再用芝麻油炸;另一种是先用油炸,再浇上蜜汁。两种排叉各有优劣,油炸排叉硬而脆,蜜汁排叉软而皮。“广盛号”在经营过程中融合了两种排叉的做法,精心研制,并吸取了京城糕点“蜜供”的浇浆法,制出了如今的风味名吃——蜂蜜麻糖。 “广盛号”为张家何人何时所开已经无法考证,只在陈年老账中查到最早的记载为明朝万历四年。张家祖上世居冀中深州(今衡水市深县),后因灾患所迫迁至唐山丰润县七树庄落户,继续“广盛号”麻糖的制作经销。虽然唐山麻糖已经发展了很多分支品牌,但是最正宗的还是“广盛号”。经过历代相传,“广盛号”这样的老字号麻糖品牌得以发扬光大。继承人是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的张国荣先生。2009年“广盛号”麻糖被列为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麻糖吸取了著名糕点“蜜供”的浇浆方法,几经改进,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制做工艺。烟酒公司新新商店制做蜂蜜麻糖的高手董淑媛,1963年学艺,得该市“麻糖大王”的真传,技艺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程度。经过配料、和面、擀片、清面放片、剁块、炸制、浇浆等工艺,所制麻糖色泽新鲜,呈淡黄色,片薄如纸,形似花状,清香甜脆,营养十分丰富,可谓我省独具一格的风味名吃。在1981年全国食品评比会上,曾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来源:粮油网)</p><p class="ql-block">秦都区民俗风情:春节食事之熬麻糖</p><p class="ql-block">2009-4-17 13:26:53</p><p class="ql-block">来源:咸阳秦都区政府网</p><p class="ql-block">年前在街上闲逛,偶然可以看到一些小贩在寒风中叫卖麦芽糖。看着那些小孩子们用一把勺子几根棒子把麦芽糖拿在手里搅啊搅的,牵出丝丝缕缕的细长的糖丝线,一直把金黄的糖稀搅成白色,然后就完成一项工程般地随手委弃于地。我心里一凛:什么时候,小孩子的美食摇身一变成为玩具了呢?</p><p class="ql-block">从古到今,熬麻糖是我们老家人过节最主要也最浓重的仪式之一。只有熬好了麻糖,才表示办年货的开始,它如同一首歌的序曲,宣告着一系列年事活动即将争先恐后地陆续出笼了。因为麻糖是做饼干、饼子、麻果、翻饺子、麻叶子等等年关农家小吃最重要的原料之一。</p><p class="ql-block">麻糖,是我们老家的土叫法,学名叫麦芽糖,也有称饴糖的。据专家考证,国人知道用麦芽制作麦芽糖,至迟在西周初期。饴糖不仅本身是富于营养的食品,也是制造其他食品的原料和调料,并可广泛用于医药保健。</p><p class="ql-block">制作麦芽糖之先,得将清理洗净的小麦种子放入水桶或缸中,用7度左右的温度培育。温度过低时可酌情加入温水,但水温过高则会将麦子烫死,所以温度的把握也是一门学问。及至麦芽长到一定高度,便倒扣上筛子以防止过度生长浪费营养。然后用磨子将麦芽绞碎,加上蒸熟的糯米搅拌,一起放入大锅熬煮,捞出残渣,就成了糊汤了。将之倒入熬锅中,加旺火,用锅铲在锅里不停地反复搅动。</p><p class="ql-block">待汤糊稠时,用木推子推搅,以防糊锅底。直至糊汤变成乳黄色状的糖稀,形如粘稠的蜂蜜,香甜稠酽,金黄欲滴。熬糖的时间特别长,一般得四五个小时。烧掉的柴禾以平日的好几倍计。特别是到最后关头,在灶边加柴的人必须特别小心注意控制火量。因为火如果过大,糖就会糊;火如果过小或忽大忽小就会使麦芽糖成色不好。这时候,偎在火膛边烤火且闻香的小孩子的心情和父母的脸色一样,都是神圣而庄严的。</p><p class="ql-block">麦芽糖出锅了,软耷耷的一整块,象褐色的稀面团,称为糖稀。虽然滚烫,但扯一片含在口里,入口即化,绵软香糯,甜而不腻。糖稀是麻糖的胚胎和精华,超级营养浓缩品,母亲不轻易舍得让我偷嘴吃。然后放到拿掉上磨盘的孤单单的石磨上去。磨子上插有一根木桩,父亲将双手抹上冷水,将面团状的糖稀放在木桩周围,边抹水边搅动。以木桩为圆心,不断地将糖稀扯出来再一回头搭回去。</p><p class="ql-block">为了防止糖稀粘住木桩或磨盘,中间须不断地抹水。母亲拿来一根一尺来长的木棒,也加入劳动中去。父母亲一人不断地将中间木桩上的糖稀往上抬,一人挥起木棒,将糖稀拉长后拦腰一横,然后向后拉伸拉长,再送回中间木桩上,再拉出去,谓之“扯麻糖”。如同扩大化的兰州拉面那样,糖稀越扯越白,越扯越长,越来越细,越来越硬。等到差不多完全白了,还是热乎乎的,软硬适中,必须用刀切成一块块,叫“嫩麻糖”。</p><p class="ql-block">这种由黑变白的过程,于旁边眼巴巴地看着的小孩子来说,真是一种神奇的体验。不喜欢吃嫩麻糖的就可以留下一半继续扯,越扯越白,越扯越硬,最后变成象麻绳一般粗细,还生出丝掉到地上了,用木棒一敲就碎作一小截一小截的,就成了“老麻糖”。嫩麻糖个大,软和,吃起来柔软生津,但败胃;老麻糖小,硬梆梆,嚼起来粘牙,却酥脆。口感完全不一样,爱吃什么,视各人味口而定。</p><p class="ql-block">一般老人咬不动老麻糖只吃得动嫩麻糖。扯麻糖看似轻松,其实也是个力气活儿,尤其是越到后面糖稀越老就越难得拉动,而且有时会扯出一丈多长又不能掉到地上且不能断掉,就更须具备良好的技巧和素质。一场扯麻糖的工序完成,我们吃得腮帮子生疼,父母却都大汗淋漓。</p><p class="ql-block">这些或嫩或老的麻糖和炒米一起放入密封的坛中,饥渴时拿出来当正餐或零食吃,节约些的一直可以吃到来年三四月。还有更节约的想等到五六月,结果由于天热麻糖全部化掉了,在坛子里粘到了一起,成为硬硬的一坨,再厉害的牙齿也咬不动。</p><p class="ql-block">小结:</p><p class="ql-block">看来,麻糖不止一种,各地叫法不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