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67efb"><b>博物馆沉思</b></font><br> 文/马学民<br> <font color="#39b54a">没有什么能像博物馆和书籍这两样东西让我神往和痴迷,但凡到一个城市,不是逛旧货市场买书,就是参观博物馆。或许是喜欢,更多的是初心不忘、使命使然。 </font><br> 一<br> <font color="#ed2308">亚里士多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哲学家说话太天真,因为他根本找不到这个支点,即使有了支点,也不知道他能站到那里。如果说有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历史,那么这个支点应该是文物,而这根可以连接古今的杠杆,非博物馆莫属。</font><br> 这两年,我参观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已有20多座。女真肇兴地、大金第一都阿城上京历史博物馆去过;榆林古城、国内唯一一座以陕北文化为元素、以陕北民间音乐为主体的陕北民歌博物馆去过;走出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叶剑英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军事将领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去过;中国第一个古床博物馆马鞍山德化堂里面收藏了300余张床,真让我大饱眼福;由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宗祠改建的青州博物馆去过四次,“三大镇馆之宝”高仿件早都集齐了;藏有“吴王夫差”青铜剑等200余件国家文物的莒县博物馆去过,还捎带看了一下拥有4000年历史的“天下第一树”;去过莫高窟,看了一次敦煌博物馆,回来我买了1000多元钱的书籍,去过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古生态园中国最大的汗血马博物馆和基地。<br> 目前,全国大大小小各式各类博物馆大约有上万个,国家一级博物馆才327家,排名前十的我去过7个。<br> <font color="#ed2308">前几天作协采风,去了巨野、成武两县,看了五个博物馆,相比于国家一级博物馆,这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博物馆也各有千秋。</font><br> 博物馆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私人收藏室,王室或有钱有闲的富人收藏了一屋子珍奇玩意,然后开放给其他上流人士参观和炫耀。中国博物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5年,当时张謇自费创建了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br> 我爱博物馆,可能是山师学历史的、师从大家的缘故吧。一进博物馆,远离世间浮躁虚化,心自然静了下来,外物的一切纵有千丝万缕,也随之抛到九霄云外。<br> <font color="#167efb">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得多了,我不再只关注博物馆中的布景和展品。我知道展品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没有琳琅满目的展品,何来博物馆的厚重和繁华,一个叫得响的博物馆必有一个或几个“镇馆之宝”。</font><br> 上京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双鱼纹铜镜,这件铜镜于1964年在阿城新华乡被发现,重达12.4千克,直径达到43厘米,堪称铜镜中的“巨无霸”。《黄河船夫曲》《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蓝花花》等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是陕北民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叶剑英元帅的毕业证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一个镇馆之宝。马鞍山德化堂的镇馆之宝的双面镂空雕、红顶商人胡雪岩母亲的卧榻黑紫檀木架子床。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三件:中国大陆唯一、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赵秉忠殿试状元卷,和田上等墨玉、饰有158个乳丁东汉“宜子孙”玉璧和被誉为“青州的微笑”的龙兴寺佛教造像。<br> <font color="#ed230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除了展品,博物馆还有更多的细节和元素吸引着我,从青铜陶玉到金银彩瓷,每一件馆藏展品都隐藏有千百年的神秘故事,从博物馆中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厚重历史与文化特色。</font><br></h1> <h1> 二 <br> <font color="#ed2308">古代罗马和希腊人对中国的称呼是“China”,其汉语就是瓷器和瓷制品的意思。中国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font><br> 一个时期以来,我曾经十分痴迷S•H•E的《Super star》,“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动感十足的风格加上极强爆发力的摇滚曲风演绎风靡大陆,一时间火遍大街小巷且无以复加。甜美可人的Selina,搞怪帅气的Ella,自信独立的Hebe立刻成了我的青春偶像,三人头像贴到手机、贴满床头。<br> 2006年春晚一炮走红的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华语乐坛顶级的词作家方文山最初定的歌名是《青铜器》,因与曲子不合而作罢,后改《汝窑》再改《青花瓷》。改选在“瓷都”景德镇拍摄,巧妙地将青花瓷的美丽和历史融入歌词和旋律中,展现了一种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青花瓷以其特有的蓝色图案和优雅外观而闻名,各地博物馆也火了起来,门庭若市,车水马龙。<br> <font color="#167efb">听不够的《青花瓷》,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它更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一首悠长的诗篇、一段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但周杰伦没有因此成为我的崇拜偶像,青花瓷却成了我的最爱。</font><br> 2010年9月17日,菏泽一场大雨让一艘深埋600多年的古沉船“浮出”水面,船上出土的元代青花龙纹梅瓶身价过亿。我和菏泽市博物馆邻墙,不知跑了几趟,一有朋友来看牡丹,必推荐先看“元青花”和古沉船。<br> 我不是考古专家也不是文物专家,但从此后一进博物馆,瓷器专柜必用心半天鉴赏。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br> 今年5月18日,正式被公布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填补菏泽市空白的巨野县博物馆瓷器藏品丰富。1989年巨野县章缝镇东刘庄村民在挖池塘建宅基时,发现了一处元代遗迹,出土了元代白釉黑花开光禽纹四系罐等。该器圆唇、短颈、溜肩、鼓腹,腹下部渐收,足部微外撇。颈部对称饰有四个叶状系,罐体上部施白釉,黑花;下部施黑釉。肩部于四系间绘有四组羽状纹,肩、腹之间以弦纹及点状纹分开。腹部开光,对称饰有云鹤图及扁形羽状纹,腹下部为与肩部相呼应的弦纹。该罐器型硕大,高59厘米,腹周111厘米,口径13.2厘米, 底径16.5厘米。胎厚,釉下黑花,笔法洗练,画面疏朗,为元代磁州窑系的典型产品,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当之无悔为巨野博物馆镇馆之宝。<br> 走进成武博物馆大厅,一个约2米多高的三足大鼎映入眼帘。武王灭纣后,为了便于统治,在全国实行第一次土地大分封。曹州大地封有两个小国,一个是定陶的曹国,一个是成武的郜国。周文王的第十一个儿子、周武王的异母兄弟姬载,被封为郜国的第一位国君——郜国公硕父,定都郜城(今山东成武郜鼎集)。周天子将象征着郜国权力的传国重宝——青铜器郜史硕父鼎,亲自授予郜国公,鼎上铭文详细记载着“所赐庶民、臣仆、车马、戎兵、田地数目,以为国宝,世世保守”字样。公元前710年,宋国的华督将郜史硕父鼎掠走,贿赂给了鲁桓公。公元前640年,《春秋》记载亡国之君“郜子来朝”。从此,在华夏浩如烟海的众多史册中,前后延续了三四百年的郜国,再也难觅任何踪迹。<br> 馆内的藏品宋代五彩瓷人是国家一级文物。女主人造型大方,雍容华贵,历时千年仍色彩鲜艳,弥加珍贵。馆内藏品有一个距今4000多年的陶弯管,它是用黏土烧制而成不透水的陶质管,是西周时期中国城市排水设施的实物见证。它中部呈直角弯曲,子母口,鼓腹,表面饰点状纹,整体线条流畅。它是城市下水道拐弯的连通管,到目前为止我们使用着的许多弯管仍然是这种形制,这样的周代排水弯管在全国罕见。<br> <font color="#ed2308"><b>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b></font><br> 徘徊于巨野博物馆、石头寨民俗馆、刘邓大军羊山战役纪念馆、成武博物馆、曾子孝文化博物馆之中,凝视着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用心灵与它们交谈,倾听它们所讲述的辉煌历史和沧桑巨变,感受着千百年来的文明进程,我惊叹,我自豪,我沉思。<br> 战国青铜器、陶器古朴庄重,给人一种厚重凝练之感;汉代陶俑仪态轩昂,神武威扬;唐代铜镜、彩陶、金银器典雅华美、精美绝伦;墓碑壁画千姿百态、神韵依旧;文献史料、书报刊物、勋章像章、雕塑摆件、电影海报等红色记忆倍受青睐。这些瑰宝上起远古,下至晚清和近现代代,历经千百年时光洗礼,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br></h1> <h1> 三<br> <font color="#ed2308">石头就是石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和泥土沙子没什么两样,一旦赋予灵性,变了用途,放错地方就不同了。</font><br> <font color="#167efb">女娃炼石补天而后有《石头记》,大禹治水凿夔门而成就天府之国,李斯刻小篆于泰山之巅而名场天下,南北朝掘窟造像伊水河畔成就龙门石窟,世界桥梁大师李春匠心独运堆彻赵州石拱挢而千年不倒,刘贺荒塚因世民乘凉而成秦王避暑洞,苏轼十二岁偶得石块而成“一方天砚”,其实一也,这和流于海滩冲刷成鹅卵石的石头石块没有什么两样。</font><br> 半块砖头大的残破石头,经过简单敲击、打击或磨制,变成方的、圆的、尖的、长的、短的、三角的,及至有了更为具体的用途,于是就有了哲学意义上的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br> 今天不说博物馆里的石锛、石铲、石凿、石斧、石刀、石矛、石镞、石纺轮、石网坠,也不说博物馆的鸵鸟蛋化石、梅花鹿角化石……这是自盘古开天以来,从无到有的一个跨越,这些小小物件是如何的磨人和被磨制,又是如何穿越到现在的也是不得而知。<br> <font color="#ed2308">说说成武博物馆“金石”展厅有一块特殊的碑记,说它特殊实际上也不特殊,它和我家的门墩子材质没什么两样,地质年龄可能还没有俺村的老磨、老碾久长,只可惜它在深山老林里开采出来的早些,被唐代一位书法家赋予一些文字和符号,说不定它的难兄难弟靓姐靓妹还趴在嘉祥的南山上呢。</font><br> 这块碑记就是成武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孔子庙堂碑》,又称《夫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虞世南是隋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尤善书法,曾亲承智永传授,又得王羲之笔法。其笔致圆融遒劲,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不外露锋芒。后世将他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br>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孔子庙堂碑》原拓本在北宋已不多见了。<br> 《孔子庙堂碑》现存刻石有两块,一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俗称《西庙堂碑》。宋王彦超重刻于陕西西安。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碑末增“王彦超再建,安祚刻字”一行九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碑石断为三截。<br> 另一块在山东成武县,俗称《东庙堂碑》,所书正楷,外柔内刚,圆融遒劲。明拓本首行“中舍人”之“人”字和“相王旦”之“旦”字皆完好。元至元(1335一1340)年间,定陶河岸崩决时出土,摹刻年代不明,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为虞书妙品。<br> <font color="#ed2308">第一眼看到这块碑记我就肃然起敬,</font>碑身高2.08米,宽0.89米,厚0.22米,字33行,行满格33字。一层黑黑的颜色或许是拓片所致吧。虞世南是后世楷书的“祖师爷”,堪称“唐楷的天花板”,他的楷书法度严谨、笔法丰富、韵味雅隽,后人视为至宝,字字脱俗、笔笔精绝,无丝毫俗气,笔圆体方、外柔内刚,给人以“天然去雕饰”的清新感,被称为“虞体”。世人将“虞体”与“欧体”相比,认为两者均得“山阴真传”,但“君子藏器”,虞世南书法比欧阳询更为隽永、更富有内涵。<br> <font color="#ed2308"> 仔细看这块碑记又有点气愤,</font><font color="#167efb">好好的碑记却被人为钻了8个眼孔,说是人民公社生产队时期是用来固定柴油机底座的,以前常说“没文化真可怕”,现在才知道“有文化更可怕。”上个世纪的xx大革命,似乎没有多少正能量,家谱被烧,祖庙被拆,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几乎被破坏殆尽。一个小小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谭厚兰的做法更是几近疯狂,她带着“战斗团” 来到曲阜,召开誓师大会,砸孔庙、掘孔子墓、把大成殿里的孔子像搬出来“游街”批斗,想来可恶可笑之极。还砸断至圣先师像墓碑、烧奎文阁,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谭厚兰等人在曲阜共计破坏6000多件文物,焚毁了2000多册珍贵古书,砸烂上千座石碑,令人愤慨。</font><br> 看来成武这个《孔子庙堂碑》仅仅钻了几个眼,没被砸碎去烧石灰,真是幸运之幸运啊!我开濮曹徐扶风马氏四大祖庙100多通明清老碑记、供桌、香炉没有这样幸运,多半用于修桥、铺路、打石子、烧石灰,剩下的不到10块了,祖庙也拆了,一个大梁截成了四个,两地排车牌位、家谱拉到街里烧了。<br> <font color="#ed2308">今天在这几个博物院中看到的老物件,大多是“沧海桑田”“乱多治少”历史长河中的幸存者,被有心人收藏起来,保存下来。即便残缺不全,也是文物“幸存者”中的幸运者了。相信有博物馆的庇护,它能在华夏大地上供一代又一代后人参观下去,学习下去。</font><br> 巨野博物馆里的“金石瑰宝”展厅藏品琳琅满目,据考证,巨野县东南红土山汉墓墓主人是汉武帝第五子哀王刘髆,即江西海昏侯刘贺之父。发掘历时3个月,共出土包括玉器在内的器物1056件。<br> <font color="#167efb">《说文解字》云:“玉乃石之美者,”实际上玉器就是一种石头。</font>但玉本身又并不是指某一种石头,而是一种信仰或者文化。看着各种各样精致的玉璧、玉圭玉制品,这些都是勤劳厚朴的人民多年的文化沉淀,不由惊叹这鬼斧神工的杰作。<br> 红土山汉墓出土的玉剑饰均为浮雕透雕结合,雕成螭虎,平雕云纹,虎盘绕于云中。玉首、玉格、玉珌、玉璲,保存完整,剑饰有金、银、木、玉等,四饰具全,雕工精致,玉料考究,纹饰繁缛,技艺精湛,是玉器中的稀世精品,无不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水平,可谓“镇馆之宝”。<br> <font color="#ed2308">巨野有个麒麟镇,麒麟镇有个麒麟台,麒麟台有个麒麟塚,</font>它位于巨野县麒麟镇陈胡庄村东750米处,是春秋“西狩获麟”之麟葬处。历代文人骚客临其境觅圣迹,或讴歌,或慨叹,发思古之幽情,咏不朽之佳句。唐代著名学者韦表微曾作“麟台碑铭”;李白、辛弃疾以及明代王穉登、孙宜等著名诗人均为麒麟台留下了脍灸人口的诗句。唐武德四年,据西狩获麟之故,巨野一度改名麟州。明嘉靖十四年,进士张九叙作斗书“麒麟塚”三字,刻石立于台前。天启年间,县令方时化在此修建庙宇,名曰“瑞麟寺”。自此,麒麟台胜迹更加名震四方。清雍正十年六月立的“麟塚”碑记收藏于博物馆内。<br></h1> <h1> 四 <br> 美国的图书馆多,俄罗斯的博物馆多,中国的文物流失多。<br> <font color="#ed2308">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死的记忆,它用文化内涵储存着不同时代的人文信息,传承着国家、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一旦我们彻底失去了这种记忆,又与失去国土、失去家产、失去生命与灵魂有何区别呢?</font><br>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是法国大作家雨果作品中的一段话。<br> 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自近代鸦片战争以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大量珍贵文物被掠夺,大量珍贵文物因战争抢劫、非法走私等原因流失海外,成为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br> <font color="#167efb">中国文物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安阳殷墟虽在,看甲骨文却要去日本,敦煌石窟虽在,敦煌学却在欧美日。”</font><br> 据国家文物局可靠数据:在全世界 47 个国家、218 家博物馆中,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数量达1700 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还相当惊人。哪个国家抢的最多?日本第一美国第二。<br> 初步统计,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中国文物约 2.3 万件,其中包括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绝世珍藏。法国枫丹白露宫藏有大概3万件中国的好东西,像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等。法国国立图书馆还有大概1万件敦煌的字画和孤本。美国的纽约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哈佛大学博物馆、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等藏有中国文物总数大概有 15 万件。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还藏着 “昭陵六骏” 里的 “飒露紫” 和 “拳毛騧”。日本博物馆藏有中国文物9 万件左右。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图书馆藏有 1.2 万件敦煌时期的文物,其他的文物数量也不少,保守估计和英法差不多。德国在 20 世纪初,在中国以考古的名义偷了大概 30 万件国宝,还有一些在私人手里,估计总数能有 50 万件左右。<br> <font color="#167efb">一次英国考古学家座谈会上。同情中国的阿凯教授抛出一个大胆的话题: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是否应该归还中国?</font><br> 这时候,有趣的一幕出现了:一名瘦高的英国绅士站了起来,先是大声表示“我不同意”。然后缓缓地讲出了“理由”:“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物存在的最大价值是记录历史。是的,当年我们抢劫了中国。保存在英国的许多文物曾经记录了中国的历史。然而请不要忘了,当我们的士兵进入中国、抢劫到这些文物的一刹那,这些文物也和大英帝国发生了联系。至少它们记录了我们的士兵抢劫中国的丑陋历史。从这一刻起,它们既是中国文物,也是我们的文物。所以我们有理由保存它。”<br> 这番话纯粹是强盗逻辑,真是让人无言以对。<br> 但当今中国已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旧中国,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文物追索能力不断提高,那些散失在国外的中国文物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br></h1> <h1> 五<br> 我曾负责筹建一个地方博物馆,以黄河民俗文化为主题,设有农耕文化、生产生活、衣食住行、武术、万家灯火等10多个展厅60多个展台(柜),院内复原建设黄河古村落磨、碾、石磙、牛槽、旱井等民俗文化广场。陈列各类老物件5000多件,有豫剧大师马金凤剧团曾经使用的油灯,有南京打擂一脚踢死日本武士的武术大师杨士文生前使用的大刀。其中,从汉代到上个世纪60、70年代铁质、铜质、木质、陶质、玻璃等各种灯具、烛台300多个,堪称全市乃至全省第一。<br> <font color="#ed2308">作家梁晓声对“文化”定义概括为四句话:“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font><br> 作为一个地方的最大文化工程博物馆建设的展陈大刚、文案、施工图纸、消防、监控、空调业已设计完毕,也进入了招标程序,然历时三届党委却未建成开馆,没有任何实质进展,原因不得而知。好像有人说了句“花几百万建个博物馆,有啥屌用?”的话而戛然而止。<br> <font color="#167efb">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三中全会抓经济,四中全会抓文化,五中全会抓规划。”</font>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热”不断升温,博物馆在场馆建设、陈列展览、开放服务、教育传播、科技融合、国际交流等方面与时俱进,成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新名片和城市新地标。地方政府也在文旅融合发展、科技赋能创新、文物生态治理和红色基因传承上形成工作矩阵。<br> 多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情系博物馆,“打卡”过多家博物馆,并一直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各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积极推进文化自信建设,博物馆是一个重要载体。<br> <font color="#167efb">清朝历时270多年,只有刘藻编个《曹州府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个文化场所,人们永远铭住他;拆迁18个村庄,总有人少不了挨骂。好在黄河文化民俗博物馆在社区建成开馆了,因此我们不能不怀疑有些人的觉悟、水平和素养。</font><br> 我去过故宫、敦煌博物馆,数字孪生、虚拟现实、裸眼3D……新技术让博物馆展品“动”起来,“活”起来。今年6月份,我在敦煌莫高窟景区内的数字敦煌沉浸展馆,戴上VR眼镜后,好像身临其境“走进”洞窟,打破时空束缚,“穿越”到1400多年前精妙绝伦的壁画世界。不仅可零距离观赏壁画,而且可以“飞升”到窟顶,化身壁画故事主人公,与雷公等40余位神仙“共舞”。<br> 当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5G技术的普及将实现博物馆与人、物的全面互联,智能消防系统的运用,配备无人机进行空天地一体化监控及应急处置,沉浸式体验技术广泛应用,智能扫描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加入等,博物馆将在保存、展示和服务功能上不断改善,为人类社会的文化传承和艺术欣赏提供更多可能。<br>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br></h1> <font color="#ed2308"> <b>作者简介</b></font><br> <font color="#167efb">马学民,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省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牡丹区作协副主席、鲁西新区作协副主席。曾任中共菏泽市开发区工委机关报《今日开发区报》总编辑。著有《春华秋实》《曹州百家姓》《历代尧舜禹诗词》《菏泽开发区史话》《丹阳志》等十多部。发起并参与《菏泽开发区志》《菏泽开发区社区概览》《百村记忆》编写。作品散见《当代散文》《青年文学》《齐鲁晚报》《菏泽日报》等。2021年、2022年两届齐鲁晚报“青未了散文奖”获得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fon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