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尚在我们围场人生活中使用

田舍翁

<h3>满语尚在我们围场人生活中使用<br>张桂茹<br><br>满语尚在我们围场人生活中使用,只是你不知道罢了。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方言土语其实就是满语。<br>围场是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全县人口50多万,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居民占25万,其中满族居民198.675人,满族居民占很大比例。全县通用的是汉语,但在这些生活用语中夹杂着很多满语,只是你不知道罢了。这些满语虽然已成为围场的方言土语,但是把这些满语统称为方言土语是不准确的。为了传承、弘扬满族文化,我不怕贻笑于大方之家,不耻于班门弄斧,特对混杂在汉语中的一些满语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整理。由于自己对满语只是略微接触一点皮毛,肯定存在不少错误和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只是想带个头,做一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通过我的尝试,引起大家的研究兴趣,从中得到启发,整理出更多满语词汇,完善发展自治县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文化,挖掘出更多的民族宝藏。也希望专家老师们不吝赐教,批评斧正。我将虚心学习,纠正谬误。<br>1、名词。嬷嬷(mo mo):来源于满语meme,汉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饽饽(bo bo):汉意为糕点,饼干,后亦指干粮。萨其马(sa qi ma):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现为一种满族特色糕点。额吝 (é lìn):来自满语elin,汉意波纹的意思。指衣物或者被褥上的渍痕,如“衣领上的额吝(汗渍)”。嘎啦(ga la): 汉意指衣服或者被褥上的污渍印迹。猍歹(lai dai):汉意狼。嘎拉哈(ga la ha):汉意指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抓子”游戏。嘎拉皮(ga la pi):汉意指屠宰牛羊不太容易割的皮膜,泛指人群中无赖、赖皮、泼皮。咂咂(za za);满语音zagezage,汉语意为吸吮,吃奶,指乳房。嘎达、疙瘩(ga da):汉意地方、区域。词汇例句:“你家住哪嘎达?”卡伦(ka lun),来源于满语kala,汉意为哨所。词汇例句:卡伦后沟,南山嘴乡卡伦村,蓝旗卡伦乡。<br>2、动词。剋(kēi):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义为批评。 词汇例句“我挨了领导一顿尅。”呵斥(hē chì):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汉意为责备、斥责。咋呼(zhà hu):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嘞嘞(lē le):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不着边际的空谈。嘚瑟(dè se):意思是轻佻地卖弄,无休止地啰嗦。熬应(ao ying):意思是恶心。个应(gè ying):意思是使人反感、讨厌。摆鼻(bai bi):来源于满语,意为调皮,耍、闹。克扣(kē kò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敲竹杠、揩油。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有刺鼻味道”,今意为油脂的食用东西变质了。抹撒(mā sà):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磨蹭(mò ceng):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该漏(gái lou):来源于满语gaimbi,意为要、取,转意为揩油。淘登(tao den):意思是寻觅。撞克(zhuāng ke):满族萨满教术语,来源于满语jangkulembi,意为撞上邪祟,鬼魂附体。胳肢(gé zhi):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人发痒、发笑。开玩笑。摘歪(zhāi wai):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转意为闪身让开、歪、斜、斜靠。词汇例句“那幅画挂摘歪了”,“我摘歪一会儿(我斜躺一会儿)”。出溜(chu liu),意为向下滑。<br>3、形容词。埋汰(mai tai):肮赃的意思。白(bá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词汇有“白干了”、“白搭了”、“白跑一趟”。邋遢(lā tā): 北京话发音为lē te:来源于满语lekdela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哨叨(shào dao):来源于满语sodombi,原意为“马步行不稳”,转义为轻佻、不稳重。挺(tǐng):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敞开儿(chǎng kār):来源于满语ch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块儿亮(kuà r liàng):来源于满语kuwarling,意为漂亮、美丽。个色(gé shǎi):北京亦称gélu(格路),来自满语,意思是指人性格特殊,不和众。掏扯(tao che):指吃东西狼吞虎咽。磨即(mò ji):即磨蹭,来自满语 moduo,意思是拖泥带水。马马虎虎或喇呼(ma ma hu hu):来自满语lalahuhu,喇呼,意思是办事不认真,毛糙,丢三落四。<br>4、语气词。嗯呐(en na):意思是对、好、是的。<br>据我所知,我们围场的大部分方言土语大部分基本都是满语,而山川、河流、植物、地名、乡村名除汉语名称外,大部分都是蒙语。满族文字已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只有在牌匾、印章、文件头中使用。有些满语词汇正在消亡,比如雍正皇帝赐给他兄弟的侮辱性名字“阿奇那”、“塞思黑”,满语专家们对其是猪、是狗,还是“不要脸”都“整”不搞清楚了。北京方言中有大量满语借词,比如邋遢、猫儿腻、捅娄子、作践、麻利、哈喇子等。但在我们围场方言土语中的满语基本都保留了满语的原音和员意。清朝以来,由于东北、北京满族居民较多,我们围场夹在东北和北京中间,过去是皇家猎苑,现在是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所以在语言中保留满语词汇较多,大多以方言土语形式存在。如果有识之士,重视起来,加以研究整理,既有趣味,又有意义。<br>我们的汉语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不但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词汇,也吸收了许多外来词汇。外来语和满语一样夹杂在汉语中大量使用,已成为常用语。早一些的,比如:沙发、坦克、拖拉机、扑克、摩托车、沙拉……近期的,比如:哈喽、拜拜、欧开、欧拉、粉丝……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汉语一定会成为世界通用语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