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山水绘画美学的本体在“道”,这在哲学观念上是受到玄学特别是王弼“贵无”论的影响,王弼玄学以道家哲学为基干,“以无为本”、“举本统末”。</p><p class="ql-block">他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返于无也。”,“有”、“无”本是老子着重从宇宙发生论上讲的一对范畴,王弼提升其到本体论上,以“无”这种超感性、超事象、超分殊的绝对抽象、无限和一般,为“有”即感性、事象、具体的形象、特殊事物的本体论依据。</p> <p class="ql-block">在老子那里,“有”、“无”皆统于“道”,“道”具有“有”与“无”不分的浑沌境界。而于王弼而言,“道”等同于“无”,而“有”则降低到感性的层次。这样,王弼的“贵无”论使哲学思维形式超越了感性、具体、有限、相对、偶然等现象界,上升到理性、抽象、无限、绝对、必然的本体界。</p><p class="ql-block">在王弼“贵无”玄学思维形式的方法论流风下,六朝美学较秦汉美学而言“化实为虚”,侧重于以“无”诠释美的本体。人物品藻重神韵而不重形貌,顾恺之论定人物画也是“传神写照”,重在“无”的精神性的内在神韵,而非“有”的物质性的外在形貌。</p> <p class="ql-block">因此,宗炳为六朝山水画美学奠定本体论依据时,既继承王弼的“贵无”方法论,又祖述王弼道家哲学的基本观念,以“道”作为“澄怀”审美观照的对象,确立了中国山水画“澄怀观道”的立论宗旨。</p><p class="ql-block">我这幅微水墨系列是去年夏天的创作,虽以抽象中略具意象的形式呈现,却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致敬,画作尺幅极小,就一张邮票大小,却能以小见大,咫尺而现天涯。</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注重“澄怀观道”,亦注重“诗情画意”,这种既具有本体论精神又阐明抒情诗性的审美意境,使得水墨山水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这幅作品的命名正是得<span>自</span>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横:8.3厘米,纵10.1厘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