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琼瑶女士在86岁选择结束生命,这算轻生吗?也许这不是轻生,因为她还是嘱咐年轻人要珍爱生命,去经历生命的精彩!所以她不是轻生,相反她这种选择是轻死,是更高层次的重生!让生更有能量,也让死更有尊严。但是凡夫俗子的我们可也能看清这生死之局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着,就必须面临终极的设定——死亡。庄子说生为气聚,死为气散!如此简单就完了吗?如此就看开了死吗?死亡的幽冥之地,到底有些怎样的迷惑呢?我们恐惧它、回避它,一心想远离它?难道我们就不能正视它吗?看着它,问它:你到底为何存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死亡不需要被看开,而需要被理解。看开死,似乎只是超脱于死,只是把对于死之无奈的泰然顺从,只是从死的恐惧中走出来。而理解死,则是走进死,体悟其作为生命终点的深意,从而认识其价值,特别是实现与生之意义的统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恰恰因为有了这个生命的尽头,才使得每一次相聚离别的悲喜得以确立。因为有了尽头,才使过程得以测量,既有了测量的必要,也有了测量的可能。似乎,任何无法测量的东西,都难以评估其价值,永恒与永远从来都只是作为假设存在的,现实中我们所承诺的永远,并非真的永远,其真正的含义是与生命等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命之所以珍贵,恰是因其有限,因其不可复制,这个限度使生命的价值得以确立。若是没有尽头的生命,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混沌,所有价值和意义的高塔都将坍塌。每一次离别都无需愁叹,每一次相聚都不必欢喜,每一次机遇都无需把握,每一次奋斗也不再必要,每一次成功也不再激动。也许以往每一件需要用心用情对待的事,都不再需要,至少不再迫切,因为你有无限的时间,有无限多的下一次,下一次就像是价值函数的分母,每多一个下一次都构成对此次价值的消解。如果那样,每一件事本身也不再是它本身,因为原本我们说的每一件事都赋予了时间的含义,都有与之匹配的时间长度,一旦这个限度没有了,那么一切尺度也都没有了,一切存在的意义都将因时间的无限而消解,辩证法也将因为少了另一面而失去依凭,宗教、哲学等很多学说也都将难以确立。恐怕宗教里的来世和轮回那最为无尽的想象和祈望都不再存在。我们恐怕就如同在太空漂浮一样,可以存在,但是没有了对外物的感知,也没有了自我存在的感知,何以为生、生以为何的根基都将失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想想,如果一切存在都可以无限拉长,我们整个的情感世界,童年的难忘、青春的依恋、父母的慈爱、儿女的孝心、偕老的恩情、舍身的追求、生死的相交......都不再有原本的内涵,都难以如此的珍贵。那种种情感之所以得以构建并如此丰富,恰是因为生命的有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之原点,死之终点,生命在这两点之间延展,原点生发出一切的可能,终点逼问出过程的意义。生命得以承载价值和意义,更多也是因为那个终点,因其有限、因其叵测、因其决绝。生命终极的珍贵催生出永恒的珍惜,因为要珍惜,所以要把握,要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去把握和创造,所以有了关于真、善、美以及种种价值和意义的追问与寻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之眼穿越了死亡深渊的凝视,从他的阴沉之中透射出一道道光芒,并汇聚成让死神欣慰的光彩!此时你看到的,不再是死神狰狞冰冷的脸庞,必是会心安详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我们也许理解了死神,他默默地驻足于幽暗之中,坚定地为每一个生命守候,冷酷地催逼生命的脚步,只为了成全其价值和意义。也许死神的真正使命,并不是剥夺生命,而是激发生命。他默不作声尾随着每一个人,而每一个人深知这一点。有的人因此畏畏缩缩、自顾自怜,一辈子谨小慎微,只想着平平安安;有的人崇尚生不再来、及时行乐,沉迷于声色犬马,只顾着纵情挥霍;有的人则是茫然无知、浑浑噩噩,机械般地运行,直至油电耗尽。死神审视着每一条生命,并在某个时机抓住他的脚踝,或急或缓地把他拖进那个深潭,那里是死神的栖身之地,也作为终点汇聚着每一条生命之溪,死神之所以浑身阴冷、脸色苍白、眼神狞厉,因为他长久地置身于惶恐、绝望与哀叹的冰水浊流之中。这并非死神所期待的,他渴望的是带有温度的暖流、带有光彩的清流、带有力量的激流。他以最残酷的方式笼罩着我们,警示着我们,只为唤起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觉知,对于生命价值的构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生命的具体存在而言,是有限的唯一的,就生命的整体形式而言,是循环的永续的。即便直到地球消亡,或许将进入新的更大范畴上的循环之中。哪怕是宇宙大爆炸,那个宇宙的原点或许也曾经历多少次循环往复,而我们只是处于其中的一次之中,这也是未可知的。甚至于生命是不是一定是淡水化合物的构成形式,是不是一定要有水,是不是完全存在着别样的生命形态,都是未可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吧,暂且不去管那么多,我们要关心的实际是我们自己,是自己的更为确切的内心感受,这种感受让我们得以确认生命的存在、得以衍生诸般的悲喜。而我们要通过感知外在来感知自我,于是王阳明说“心外无物”,于是一切的存在皆与我相关相连。就存在而言,总体形式上的发展循环也许是永恒的。至少我们明白了,探问死的命题,正是探问生的意义。每一个生命都不可违逆的参与生命整体形式上的生息循环。所以,生命从产生之时起,就已经赋予了宏大的意义。但是微观的个体意义,要靠你自己在具体的生命进程中去觉悟和实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久以来无数圣贤明哲看透了生死之上的生命意义,但从根本上说这种种精神意义的对于生命边界的抵达和突破,也仍然离不开生命有限且唯一这个条件。死亡作为物理意义的局限,恰也成为了伟大精神意志确立的基点。唯有超越了死亡局限下的物欲享受和精神苟且,方可获得灵魂的真正自由,以有限的生命去开创无限的生命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为真、善、美以身相许的追求,舍生忘死的奋争。这样的人看起来是孤僻的、倔强的、艰辛的、悲壮的,因为生命有限啊,何苦那样执着,何不及时享乐?是啊,生命有限啊,怎能茫然蹉跎!怎能不死命追求!如果生命只是一种物理现象,机械地重复每一天,即是每天都是山珍海味、珠光宝气,仍然摆脱不了乏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曾经有一个山里放羊娃的故事:一个人到大山深处,见到一个放羊娃,问他天天在山里做什么。娃说:放羊。放羊干什么?娃说:卖钱。卖钱干什么?娃说: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娃说:生娃。生娃又干什么呢?娃说:放羊。看起来很粗浅的一个道理啊,固然是说大山里孩子不能上学的可悲命运。但是其描述的愚昧无知,循环往复的愚昧无知,对于今天的城市人同样适用的。可能只是多了几道程序,循环是这样的:上小学、上课补课、上中学、上课补课、考高中、上课补课、考大学、找工作、上班赚钱、消费(狂欢)、经营关系、升职、上班加班、赚钱、消费(狂欢)......找对象、结婚、生孩子、养孩子、上小学.......如此的循环往复与山里娃本质上是一个程序。山里娃,看似无知的生命模板至少还简单些。至少没有强迫塑形的挣扎童年,至少没有苦心钻营的过度消耗,至少没有左攀右比的交错失衡,至少没有醉生梦死的自我掏空,至少没有追求虚掩的亲情冷漠,至少没有故作豁达的表里分裂。这样看似忙碌充实的人生,本质是单调的、乏味的、机械的。这样存在本身又有何意义呢?意义?是的意义出现了。我们常常对意义随口一说,却很少真正去思考她的含量与份量。意义是乏味者的大餐中从不加入的调料,因为品尝起来带着苦涩,而且一旦加入其他,所有世俗的美味都被掩盖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低级的追求常以物质获取和我的占有为目的,高级的追求常以精神成就和共享给予为目的。低级追求状态下,人会更容易觉得累,特别是心理上精神上的累。因为以私为心必定画不出大圆圈,所以这样的生命对外界干扰的承受力、理解力、接纳力都很低。点滴纷扰都会轻易地牵动心神,得不到或者失去时,就会沮丧哀怨;得到时稍有欢喜,便又想要更多,旋即陷入新的苦索期求,内心如钟摆一般在“失即苦、得亦忧”之间来回游荡,内心的满足状态如同钟摆的最低点,只在刹那之间,难说有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级追求状态下,人可能很忙,但这种追求超越一般的名利束缚,带有更高层次的价值和意义,通常不会觉得很累,特别不会觉得心累,因为精神上的成就感会慰藉身体上的劳累感,而这种辛苦本身也变得富有价值和意义。对于一个心中有所追求的人,劳累几乎是感觉不到的,即便也有艰辛烦恼,绝不会升级为痛苦,更不会长久的自缚难拔,往往成为激发能量的燃料,提升境界的台阶。这样的例证在历史当中、现实当中也是很多的,其中贯穿着家国的大义、艺术的追求、科研的探索、匠心的坚守、赛场的拼搏,等等。这些超越物欲局限之后的生命状态,是在价值和意义的山峰上攀登,在这过程中方可领略精神意义的宏阔,从而感受更高层次的幸福和快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思考生命、审视死亡,会让我们出离自我来看待自我,意识或说魂灵与具象的生命似乎真是两码事,归根结底一切深层的、高级的生命感受都是发于心灵的,而非发于哪个具体的器官,科学的说似乎应是大脑,我们只能知道大脑各个部分的功能,但是那些功能的具体内容、细节呈现仍是未解之谜。如果一切现象皆是物质的,而无需心灵的感知和评判,那就等于意义的重心失掉了,一切存在的都将归于虚无,成为硬而冷的冰块。既然世界和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延续,必定还是没有失掉重心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命的限度如同一张弓弦,有了它生命的弓柄才能绷紧张满,种种期待、梦想和追求在这期间蓄势蓄力,并最总撞击出美好与奇迹、价值与意义。但是拉弓的力量与方向的标定,始终是依靠我们的自主意识和内在觉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价值和意义之所以重要,因其具有超越物欲局限的美好。有美好就一定有热爱,有热爱有一定有耽溺,有耽溺一定渴望长久,长久的长久便是永恒。人终究还是渴望生命的长久,甚至是永恒的。虽然前面已经说了永恒将会导致的种种后果,可能惯养平庸,可能让人蹉跎,可能失掉激情,等等。但是生命毕竟如此珍贵,每个人乃至每一种生命存在的原始动力或者说基础程序,都是延续自己。一息在,希望就在,也就意味着期待和可能就在。所以,死仍然是让人抗拒的,因为那个终结是怎样的一种终结,像黑洞一样深藏着幽暗的魔力,释放出永恒的惶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作为一个现实的人,当你孤独地立生命的单向轴线上,或许仍然免不了茫然,道悟天开的境界依然遥远,单行线上的刻度是冰冷的,你将一步一步走下去,不论你想或不想,都将没有丝毫停顿。生命只会在属于她的终点驻足,那里有一个刻度线,时间的指针悄然路过,标示出某年某月某日某分某秒,然后继续平静的做圆周跳动,但是再也不会回到那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6</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看来,生命是渺小的卑微的。生之有限,在无限的宇宙时空之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跳出个体生命的视角,你会发现生命的宏观意义,整个生命的历史进程正是由每一个生命构成的。正如每年春天开始,都会有各式各样的小虫子或飞或爬的出现在各个角落。你心里会想:嘿,它们又来了。你还是去年的那个你,可是它们还是去年的那个它们吗?而你,也还是去年的那个你了吗?水幻化为雨雪冰霜、江河湖海,地球旋转出早午暮晚、春夏秋冬。草木、鸟兽、鱼虫以及一切一切的生命,各遵其道、长消代谢、生生不息。我们与他们一样源于自然、归于自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命的过程也即是自然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在某个特定的节点完成的,而是“逝者如斯”片刻不停地前进着。我们的生命是由一分一秒构筑的,而我们也在每分每秒都在失去她。也可说我们在一分一秒地经历她,唯有经历她我们才能拥有她。某种意义上,死亡不是生命进程的一个具体节点或者事件,她本身就是生命的过程,或者说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奔赴死亡的过程。生命所经历的一切构筑了每一个生命,包括自然的孕育、生长、衰老,以及疾病、灾祸、意外,还有贯穿其间的成败得失、爱恨悲欢、苦辣酸甜,生命因此得以充盈、得以完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死亡,不应只是看开它,而是需要理解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