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周末,打卡千年定州,寻访中山古国。 定州,一座距北京约180公里的县级小城。说它小,是相对于首都而言,它偏居于北京西南一隅,周边又有保定、正定,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就有了“神京扼要,九州咽喉”之说。然而,这座拱卫京师的小小县城,历史上却曾是诸国都城。 定州地处太行山东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5000年文明史。4300年前,尧帝在定州唐城建都封侯。齐桓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49年),齐国国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内建城,即今天的定州城。 此图源于网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仿古建筑 古中山国城门</p> <p class="ql-block"><b>战国时期</b>,白狄族的一支——鲜虞仿照东周各诸侯国于公元前507年建立国家,史称“鲜虞中山”,它位于当时的赵国和燕国之间,都城在顾,即今天的定州,后迁都古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中山国曾经国力鼎盛,与燕、韩、赵、魏五国相王,有“战国第八雄”之称,后被赵武灵王率领的胡服骑兵所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hbw8yh?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13186" target="_blank">《邯郸行(三)武灵丛台与赵王城》</a></p> 从鲜虞最早在史籍出现至中山国最终亡国,历时478年,几乎跨越春秋、战国时代。 <p class="ql-block"><b>两汉时期</b>,先后为赵和秦所辖。汉初,朝廷在此区域置卢奴,属中山郡。公元前154年,西汉景帝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靖王,设中山国,国都卢奴,即今定州。汉代中山国先后17代中山王,延续300年。</p> <b>后燕时期</b>,公元397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率军攻克中山,并在中山一带置安州,州治在卢奴。公元400年,拓跋珪改安州为定州,取“平定天下”之意。从此,定州这个称谓出现在中国历史中,并一直沿用至今。<br> <p class="ql-block">定州是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自北魏之后历朝历代在此设州置府,历史上曾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继承并延续了中山文化,是唯一一个中山文化没有出现过断代的城市。</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色中的古中山国</h3> 了解一座城市历史的最佳途径即是参观当地博物馆。 <p class="ql-block">定州博物馆原名中山博物馆,馆藏大量出土自古中山国、代表着中山文化的珍贵文物,其中不乏国宝级珍品。</p> <p class="ql-block">定州博物馆主题展之一《汉家陵阙》取自诗仙李白《忆秦娥》中“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展览以丰富的文物和详实的资料,再现了汉代中山国的风貌。</p> 考古显示,在两汉共17代“中山王”中,除刘胜、刘竟和刘衎外,其余中山王陵及陪葬墓均在定州境内。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掘的汉中山王墓情况。这些墓葬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许多历史的谜团,提供了宝贵的研学资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山靖王刘胜</b></p> 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庶兄,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封为中山靖王,是西汉第一代中山王,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中山王。<br> 1968年,刘胜墓及王后窦绾墓在满城陵山被意外发现,两座陵墓历经2000余年未遭人为破坏,共出土铜、铁、金、银、陶、玉、石、漆木、钱币等各类文物一万余件,是汉代考古工作中最为著名的重大发现,其中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在当时引起轰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山怀王刘修</b></p> 西汉第六代中山王,在位15年。<br> <p class="ql-block">刘修墓1973年发现于定州八角廊村,出土金缕玉衣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汉代竹简2000余枚。其中,金缕玉衣现在国家博物馆展出。</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竹简仿制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div> <p class="ql-block">由于刘修墓早年被盗失火,竹简遭到扰乱且碳化严重,经相关专家整理研究,总计临摹完成残简1713简,得释文14000余字,涉及《论语》等八种古代书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山穆王刘畅</b></p> 东汉第六代中山王,公元140年——174年在位。<br> 1969年,河北定州北陵头村在施工中发现东汉(公元25年——220年)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了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银缕玉衣、透雕螭龙纹玉环和掐丝镶嵌金辟邪等金银玉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家一级文物 刘畅墓出土</p> 通高30.5厘米,直径24.4厘米,厚1.1厘米。玉璧体型硕大,玉质半透明,青色,局部沁蚀处有褐斑。圆形轮廓内、外部雕刻龙纹、螭纹等镂空纹饰的玉璧形制,被称为“出廓璧”。此玉璧工艺精湛,包含透雕、圆雕、线雕等技法,代表了当时玉器设计和雕刻的最高水平,是目前考古出土实物中最大、最完整的出廓玉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家一级文物 刘畅墓出土</p> 由四块新疆和田镂雕黄玉片插接而成,高16.9 厘米,宽6.5厘米。座屏两侧支架为连璧形,表面透雕加线刻的翼龙、螭虎,代表了东西方位。<br> 玉屏主体为透雕加线刻的半月形玉片,上片正中为西王母形象,下片正中为东王公形象。关于玉屏,文献中多有记载,但考古所见,这是目前唯一的实物。玉屏上雕满神仙故事,更是稀世罕见,绝无仅有。<br> 以上两件国宝属国家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它们不仅是定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银缕玉衣 刘畅墓出土</p> 刘畅墓在发掘前已被盗,盗墓者将刘畅身上的银缕玉衣银丝抽走,致使上千片青玉和汉白玉片凌乱散落。总计出土了1000余片玉衣片以及部分用于连接玉片的银线。玉片大部分为长方形,小部分为三角形、最大的玉片长4.8厘米,宽3.4厘米,均为青玉质,一面磨光。文物工作者参照其它玉衣形制,修复还原了完整的刘畅银镂玉衣。<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透雕螭龙纹玉璧 刘畅墓出土</h3> 青玉质,有大面积黄褐色沁斑。直径4.7厘米,扁平圆形。肉面上镂空透雕纹饰,龙、螭首尾相接,盘绕一周,并以阴刻口、目、须等细部,纹饰简洁,线条柔和自然,雕刻精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掐丝镶嵌金辟邪 刘畅墓出土</h3> 两件金辟邪外观相似,长约4厘米,形似猛虎,昂首挺胸,黄金掐丝的身躯上镶嵌有红绿宝石,小巧而精致,展现出东汉金匠的精湛技艺。定州博物馆大门前伫立的两只镇馆神兽即是以此为原型制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亚字形金箔饰、四神金箔饰、鱼形金箔饰</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畅墓出土</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一枝连盏陶灯</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畅墓出土</div> 想像中,十一盏烛火闪烁着柔和光芒,是否是现代手术室中无影灯的鼻祖?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汉 鎏金铜“王宫鼎”铭三足鼎</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宫鼎铭文拓片</p> <p class="ql-block">2014年,河北定州市北庄出土。鼎为青铜鎏金,平沿,双耳,腹部半球形,外壁刻“王宫鼎”,下承三足。</p> 鼎为古代炊具,相当于现代的锅,煮或盛放食物用,大腹以容物,三足架空以燃火,两耳便于抬举。铜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汉代,鼎的实用功能增加,祭祀礼仪功能明显减弱,但王侯贵族还会通过用鼎数量来标识身份。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中山国西辕门</h3> 寻访中山国,一个在中华民族浩瀚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古老国度。漫步古城,仿佛穿越时空,能感受到这里曾经的战国雄风、两汉风采,三次亡国,三次复兴的荣辱与兴衰。<br> <p class="ql-block">昔日古战场上的杀伐征战,已经被如今燕赵大地上的千顷沃野、安定祥和所替代。中山古国留给后世的优秀文化遗产、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艺术审美和精湛工艺,有待继续探索发现与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