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您早啊!</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个问题我老想不明白,那就是在一个地方生活越久,对那里的人和事的印象便会越深刻。所以日后回访时脑中经常浮现的是你小时候在此生活的片段,哪怕是睡觉做梦的时候,所梦所想都是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和人,很难绕过去。的确啊,惦着一个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心里好像便有了着落,这样活着感觉很踏实。可能就是因为这,所以每每醒来梦里全是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为平桂矿务局当年的总工会办公楼,后来的生产部办公楼。它总在我的梦里挥之不去。(上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两天的太阳太大了,不适合到外面溜达,在家闲着无事,我就在家翻找老照片,试图找回照片背后的故事。因为每一个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会在遗忘中重新拾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所以忽然想起来要翻老照片,盖因读到了一篇我的前辈蔡旭老师的一篇文章《初到平桂的日子》。该文所描述的是,蔡旭老师刚参加工作从外地初入平桂时的场景和感受,因文中所出现的人物都是我认识的熟人,且又是讲述平桂故乡的故事,因而读来倍感亲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为蔡旭老师近照。(上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和蔡旭老师同在一个微信群,我们这个群的微信名称是:“平桂矿务局文艺队”。蔡老师当年是我们平桂局总工会的干部,也是我们平桂局文艺队的编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蔡老师是广东湛江人,11月9日是他的中学母校电白一中 110 周年大庆。蔡老师应邀回去参加,并作讲座。这时我看到了蔡老师中学母校的一则讲座通知:</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则讲座的通知里面,我这才比较详细地了解到蔡老师的高光履历,从而禁不住肃然起敬,因为很少听蔡老师提到这方面的东西,此时此刻我由衷地感叹道:蔡老师,这么高光的履历,此生无愧于心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打开链接,我看到蔡老师这篇短文的题目是《初到平桂的日子》,一看这标题,我顿时就来了兴趣。刚好这些天的气温炎热难耐,不方便户外活动,于是,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待在家里不用买菜,读读文章,品品故事,翻翻老照片,回忆回忆过去,就等于是给自己送一个偌大的福利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蔡老师1968年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在广州军区所属农场锻炼的大学生连队,他原本是可以留在部队的,后来因种种原因就服从分配到了广西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平桂矿务局机关报到后,具体落实的工作单位是位于平桂局六十多公里外的平桂高中,即去牛庙一中当老师。去牛庙那天,有矿车安排前往牛庙。那天只听得有人在局招待所外面大声喊道:“蔡老师,蔡老师,去牛庙的矿车要开车了哦,你快着点啊!”蔡老师当时尚未反应是叫自己,因为这是此生第一次被人称呼为老师,这个叫他老师的人,正是他的学生邓光国,他的个子比蔡老师还高,也仅仅比蔡老师小了四、五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蔡老师在这里提到邓光国的名字,瞬间让我回想起我们两家曾经是邻居的往昔。邓光国在家排行老二,邻居大人都称他老二,我们同辈小孩称呼他为小哥哥。小哥哥为人厚道,个子很高,脸膛呈麦麸色,做起事情来凤风火火的,毫不含糊。小哥哥头上有一个哥哥,我们自然称他大哥哥。大哥身体长得单薄些,皮肤白白静静的,讲话也是慢条斯理,深得邓妈妈的关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哥哥的父亲早年因病去世了,所以,家里但凡重要的活路,大多由小哥哥承担,左右邻居没有不夸赞小哥哥的。后来,小哥哥结婚成家,娶了嫂子进门,我们就称呼嫂子为二嫂。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果然,二嫂也是一位善良贤德的女子,进得邓家后,辅佐二哥辛勤持家,孝顺老人,抚养子女,把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现在二哥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不仅颜值高且事业有成,二哥两口子真是可以享福了。衷心地祝福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孝顺是一种传统美德。而能干持家则是他们最好的孝顺表现。他们用实际行动,帮助父母完成家庭事务,不仅重视家庭,也尊重亲情,得到了家人的尊重和喜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左起:二哥邓光国,二嫂杨珍英。(上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蔡老师到了地处牛庙的平桂一中后,没想到在这里竟然也能遇见熟人陈淑卿。陈淑卿老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与蔡老师一样有一段军旅实习的经历,他俩曾在部队上有过写作方面的交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多久,《平桂工人报》需要从平桂一中调蔡老师,学校不放人,后来是陈老师赴任《平桂工人报》工作。再后来,陈淑卿老师调到平桂局西湾中学当老师。1971年9月,我们这一届同学升入高中一年级,正好遇上陈淑卿这一批大学生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我们这一届共有八个班,我在西湾中学高十三班,陈淑卿老师任高七班的班主任。当年,我们西湾中学的高中教室还是不错的,两栋凹字形的建筑坐南朝北向,每一栋安置四个班,我所在的高十三班在另一个凹字型里,和陈淑卿老师的高七班不在一起,但是,我对陈老师的印象还是很深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淑卿老师和许朝湘老师,于2017年6月回到平桂参加西湾中学学生聚会活动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左至右:陈老师,许老师。(上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象中陈淑卿老师的个子蛮高的,扎两条短辫子,走起路来很有一股飒爽英姿的劲儿。记得陈老师当年是一个人在平桂工作,她就住在第一招待所出来的第一排第一间的家属区平房,离我们家不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陈老师的邻居们每天看见陈老师进进出出的忙乎,觉得她很不容易。现在回头想想也是,一个人出门在外,来到我们这个远离城市的矿山工作,后来有了孩子就更忙了。成年人的世界都不能细究,一琢磨,哪一件事都藏着委屈,人生这道题,怎么做都有遗憾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与陈淑卿老师相同情况的许朝湘老师。许老师是高八班的班主任,贵州人,长得很好看,两条长长的辫子在背上甩来甩去,感觉特别美。许老师也是大学毕业分配到平桂局西湾中学当老师的,她和陈老师的高七班是隔壁班,也许是惺惺相惜吧,两位老师的关系处得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老师当年也是一个人在平桂带着孩子,她的爱人在北京工作,孩子放在局机关托儿所由阿姨看护,每天晚上放学再去把孩子接回家。我的妈妈当年在局机关托儿所做零工,有时到了下班时间,许老师还没有来接孩子,我妈妈就把她的孩子带回我们家,等许老师下班就到我们家来接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次许老师的爱人从北京来平桂探亲,据说他是中央美院的老师。为了感谢我妈妈平日里对孩子的照顾,许老师的美术家爱人让我妈妈提供了我父亲在世时的一张照片,为我们画了一张父亲的画像,画像中的父亲特别慈祥,邻居们看了都说画得很像父亲真人。后来我们用镜框把父亲这张画像装好挂在墙上,不管走到哪里都带着他。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还一直放在我们心里,很感激许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师生涯渐渐远去,繁花落尽,我心中仍有花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柔软的心中轻轻飘落。图为俩老师在聚会时与学生们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左至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戴党丽,王卓君,陈老师,胡舒萍,朱艳勤,许老师。(上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在这欢聚的日子里,您的学生愿您永远年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排左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胡舒萍,傅建红,贺秀聪,曾宪荣,罗洁滨,殷廷珍,陈卫红,黄永妹,邱琼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排左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小平,张晓鹤,黄 燕,许老师,陈老师,王东平,关美娥,匡增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排左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杨玉林,何仕区,康桂才,管东生,廖荣方,李盛红,陈秀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排左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庆生,雷 迅,梁润生,王干忠,唐社保。(上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个人都有一颗怀旧的心,总会忍不住的想想过去和曾经,不是有多么深沉的思想要表达,就是单纯的想怀念一下自己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那段在每个人记忆中永远也抹不去又永远找不回的岁月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蔡老师在《初到平桂》这篇文章中还写到了很多位我认识的熟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薛家凯叔叔和区之惠老师夫妇,他俩与我家在平桂曾是邻居,且区老师还是我在平桂西湾中学读书时的初中老师。区老师温柔知性,薛叔叔谦谦君子,夫妇俩都是文化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那种天然的书生气质,他俩待人谦虚有礼貌,让人感觉很舒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蔡老师的学生苏德林,张顺鹏,这两位我称他们一声大哥哥。 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同一个汽车队的生活区大院长大,我们的父亲都是平桂矿务局汽车运输系统最早的那一拨先行者,虽然来自不同的省份,可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平桂汽车人。在文章中读到他们,感到很亲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蔡旭老师作为我的前辈,有幸与他在平桂文艺队认识。我们从他身上见识了很多原先不曾知晓的东西,受益匪浅。他从老师的身份,后来转换成多种不同的角色,最后从海口晚报总编辑的职务上退休,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功成名就,对于蔡旭老师,我们仰慕之至,希望今后再看到他越来越多的好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看到这些一个个熟人的老照片,它勾起了我曾经的回忆。的确,能被温柔念起的往事,真能潜入你的灵魂,贴着肉长起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不觉一晃而过,此时黄昏的天空下,一阵阵北风拂面而来,要转天了。我在窗口前静静地站着,不说话,任凭清风沁入身心,看云卷云舒,飘然纷飞,继续怀想我的平桂故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