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十里画廊--初识新安江

时间的时

<p class="ql-block">新安江,我魂牵梦萦的人间仙境。跟随郑州千行户外的脚步,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11月11日到达徽州(现歙县)后一夜休整,第二天我们就前往渔梁坝,沿江领略新安江十里画廊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走在青瓦铺就的小径进入鱼梁镇,窄窄的胡同,古老的民居向你展示着它的历史,诉说它的沧桑,展示它曾经的辉煌。有几个年迈的老人悠悠的忙碌着,他们脑子里估计都装着关于渔梁坝关于新安江的老故事,只是我们没有时间向他们细细打听了。</p> <p class="ql-block">顺着墙面斑驳的小胡同向江边走去,胡同的尽头豁然开朗,宽阔的江面在朝霞的映照下闪着金光,渔梁坝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村,始建于唐代,距今有近1400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的地位重要性可想而知。</span></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的整个坝体由长长的石条构筑,气势恢宏。历经千年,每一条石块被岁月的风霜打磨的坑坑洼洼,阳光倾泻而下,每一个坑洼都反射着历史之光,每一个坑洼都积存着厚重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从渔梁坝沿江而下,新安江静静地流淌,江面水平如镜,山峦峻峭,徽派建筑鳞次栉比,美不胜收。清晨的阳光柔柔地洒在水面上,洒在粉墙岱瓦间,洒在五彩斑斓的树林里,映着蓝天,倒映在绿波中,如诗如画,如梦似幻,展现在我们眼前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span style="font-size:18px;">太美了,新</span>安江!</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有诗云:“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p><p class="ql-block">新安江是徽州的母亲河,新安江水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p><p class="ql-block">也许,在江河恣肆的博大中国,不过一条细细的线;但对于徽州,却如母亲般可爱可贵可敬。</p><p class="ql-block">这是诗一般的新安江,这是诗人的新安江。</p><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青溪行》中吟诵: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南北朝文学家沈约在《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中说: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我们还可以在唐代诗人孟云卿《新安江上寄处士》中窥见: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p><p class="ql-block">新安江,谁见谁倾心?</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感叹一边前行,到达妹滩大坝。乘车前往新安江山水画廊之中的漳潭村,有幸目睹到江南第一樟,这棵树龄1000多年,用枝繁叶茂来形容它都太过苍白,树身极其粗壮,估计十人都合抱不过来,枝干犹如百年大树一般粗。传说汉留侯张良的衣冠冢就在树下,树旁就是后人修建的张良祠。</p> <p class="ql-block">随后先乘车再渡船到了传统的古村落九砂村,九砂村依山傍水,以前是一个典型的渔村。现在村中常住居民并不多,年轻人大都搬到交通便利的城镇了。九砂村的晒秋只是仿照以前的样子摆出来的,有场面感,但缺画面感和真实感。江边的透明吊篮弥补了这个小小缺憾,我和闺蜜玩儿的不亦乐乎,拍了很多美照。甚至拍出了穿越时光的感觉。还有我们在村中转悠的时候偷偷摘了几个其貌不扬的橘子,却相当甜。</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山水交融之地,山俊俏,水秀美;这也是一片地墒贫瘠的土地。那时的徽州穷山恶水,但不向命运屈服的徽州人沿着新安江一路向前,把盐、典、茶、木、漆、布、丝绸、墨砚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市场,如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落在合适的地方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立业兴家。</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在时间的涟漪里,与古人擦肩而过,古往今来,江不寂寞,依然如画。</p> <p class="ql-block">注1:去妹滩坝途中,一女驴友手机不慎掉入江中,手机在水中清晰可见。但江堤离水面的距离有点大,又有栏杆拦着,根本够不着也没办法捞。80猴接到求救电话后回援,冒着危险攀下栏杆,从江水中救出手机。这就是千行户外的担当,在此对80猴及千行户外表示由衷地感谢和敬意!</p><p class="ql-block">注2:文中有部分引用文字,并非全部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