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0日(周日、小雨转阴),川沙古镇之行约了多次,今天终于成行。</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多钟,我从老妈家出发,坐地铁10号线转地铁2号线到川沙站1号口出,过马路到对面。</p> <p class="ql-block">左走,沿着川沙路向北,大约500米,到川沙公园。</p> <p class="ql-block">川沙公园是一座具有江南古典式园林特色的城市公园,始建于1983年。</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鹤鸣楼、湖心亭、清波湖、白漾榭、双谊桥、流莺桥、曲波长廊、艺苑。</p><p class="ql-block">公园内有大量花草树木,高高的竹子、绿意盎然的草坪,还有凉亭和湖水。东侧有游乐场,适合小朋友们游玩;西侧则是园林式建筑风格,非常适合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公园景色秀美,湖光倒影,色彩斑斓,诗意绵绵。</p> <p class="ql-block">公园地标建筑鹤鸣楼,高54米,共五塔七层,80根高达十多米的圆形立柱,琉璃盖顶和玉石平台,仿照武汉黄鹤楼而建,登顶后可俯瞰整个川沙。</p> <p class="ql-block">出公园沿着南桥路走到川黄路,再走到新川路。</p> <p class="ql-block">在“内史第”门口和陈老师、李大哥夫妇和戴姐会合。由此开启川沙古镇的漫步之旅。</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线路:内史第→川沙抚民厅公署旧址→川沙古城墙公园→中市街→天主教堂→南市街→城隍庙(西市街)→关帝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飞虹复道(上川铁路川沙站旧址)→</span>川沙戏曲艺术展示中心→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心→川沙营造馆→人民大会堂。</p><p class="ql-block">古镇中的小道曲折纵横,尤以南市街、中市街最为热闹。这两条街道相互交织,构成了古镇商业活动的主场所。而北市街则汇聚了川沙古镇中最多的文化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内史第——新川路218号</p> <p class="ql-block">内史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地。</p><p class="ql-block">内史第始建于道光年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文物图书收藏家沈树镛祖上所建,</span>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内史第原名“沈家大院”,清咸丰九年(1859年),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因此改名“内史第”。</p><p class="ql-block">内史第曾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p> <p class="ql-block">内史第坐北朝南,三进两庭院两厢式二层砖木结构,拥有数十间房屋,外观青瓦白砖,造型古朴、韵味十足。经过古建筑专家的修复,保留了清代晚期的建筑特色,尤其是雕刻装饰尤为突出。</p> <p class="ql-block">内史第又称黄炎培故居。这座大院曾是黄家四代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正厅为“立本堂”,取“做人要有根本”之意,堂内悬挂着黄炎培亲笔对联和众多名家画作。</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走出无数名人,如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民主战士革命先烈黄竟武、音乐教育家黄自、水利专家黄万里、近代学者胡适、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及其弟妹宋子文、宋美龄等。</p> <p class="ql-block">黄炎培著名的教育家、民主人士和职业教育的积极倡导者。</p> <p class="ql-block">黄炎培于1878年诞生在第三进宅院。</p> <p class="ql-block">内史第与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胡适也有渊源。</p><p class="ql-block">川沙是胡适人生之路上的第一个驿站</p><p class="ql-block">胡适在他的自传中说:“我家一百五十年前,原是一家小茶商。曾在上海附近一个叫川沙的小镇,经营一家小茶叶店。高祖时,又在川沙开了一家支店。祖父时,从川沙本店拨款,在上海华界(城区)又开了另一个支店。在汉口还开了一爿‘两仪’酒店。家乡还有一些土地出租。幼年时,常随庶祖母去‘监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厢房辟有胡适求学时居住的房间。</span></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的父母在川沙一带传教时,借住在内史第。除了宋蔼龄,宋家三姐弟的少儿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p> <p class="ql-block">内史第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地方。它曾是川沙地区第一个基督教传教场所,吸引了众多文化名流在此聚会,成为近代中国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川沙抚民厅公署旧址——东城壕路2号</p><p class="ql-block">川沙抚民厅公署建于清代,是当时的政府机构,负责处理地方事务,维护社会治安。</p> <p class="ql-block">川沙古城墙公园——新川路171号</p><p class="ql-block">川沙古城墙建于1557年,为抵御倭寇而建。凭借这座城墙,川沙人民成功地抵御了倭寇的多次侵袭。</p><p class="ql-block">古城墙原长2公里,有4座城门,如今仅剩60米,1座城门,因而显得十分珍贵。</p><p class="ql-block">园内,还有川沙人民为岳飞而建的岳碑亭,以及魁星阁。(因园内装修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隔着大门观望。)</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新川路71号的《和满堂》吃了个饭。</p> <p class="ql-block">饭后首先步入中市街</p><p class="ql-block">中市街,是川沙老街的核心区域,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都是川沙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在当地有“不到中市街,不算到川沙”的谈资。漫步其间,古朴石板路延绵伸展,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红红火火的灯笼和古色古香的窗棂门框相映成趣,熙熙攘攘的行人、琳琅满目的商品,传递着热闹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场署街”牌坊</p> <p class="ql-block">穿过场署街那西式的牌楼,进去十几米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哥特式教堂——耶稣圣心天主堂。</p><p class="ql-block">天主堂——中市街42弄15号</p><p class="ql-block">清同治十一年(1872)建成。</p><p class="ql-block">教堂建筑分上下两层,平面呈拉丁十字式,大厅为巴西利卡式,外形是单钟塔,哥特式。钟楼位于主立面入口上部,顶端为尖锥形塔尖,内悬铜钟三只。外墙为青、红两色相间砌成的清水墙,门窗均为尖券。</p><p class="ql-block">1998年,在堂外新建了“玄义玫瑰圣母”亭一座。</p><p class="ql-block">川沙天主堂现已成为浦东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采用束柱与尖券拱肋屋顶形式,均为灰板条粉刷。地面铺拼花瓷砖,壁窗玻璃绘有人物、花卉、文字。</p><p class="ql-block">祭台有三座,正坛供奉耶稣圣心像,高八尺余,披露赤心,张开双臂,慈祥恺悌。左右祭坛分供圣母、若瑟怀抱耶稣像各一尊,均购自法国。</p> <p class="ql-block">中市街36、38号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叫做倪珪贞的出生地。</p><p class="ql-block">倪珪贞是宋庆龄的外祖母,她的家族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863年,倪韫山和徐氏(徐光启的后裔)在这里结婚安家。1869年,他们的三女儿倪珪贞在这里出生。1887年,倪珪贞与宋耀如结婚,后来他们一家搬到了“内史第”(南市街65-69号)。1893年,宋庆龄就在这里出生。</p> <p class="ql-block">中市街36号——玉宝轩</p> <p class="ql-block">中市街66弄1-13号是小时候的宋庆龄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这里原本是宋庆龄外祖家的宅子,幼年时期的宋庆龄就在这里读书。</p> <p class="ql-block">中市街50号的供销社也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这家供销社从50年代起就一直为川沙人民服务,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们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室内二楼还保留着当时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中市街50号——现为启东羊肉馆</p> <p class="ql-block">中市街18号——隆丰宝</p> <p class="ql-block">人民饭店——中市街乔家弄22号</p><p class="ql-block">创建于1905年,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饭店。现还保留着80年代或更早的样子,是当时川沙唯一的国营饭店。</p> <p class="ql-block">古镇中心的标志便是中市街和南市街交汇口的“钦奖武功坊”。</p><p class="ql-block">明万历末年,朝廷为褒奖明嘉靖年间抗倭筑城有功的英雄乔镗而建,2013年重建。牌楼巍峨耸立,雕刻精美。牌坊西面刻有“彪炳千秋”,东面刻有“御倭功赐”。</p><p class="ql-block">边上有一家“稻香食品商店”。</p><p class="ql-block">过了牌楼就到南市街</p> <p class="ql-block">古镇大大小小饭店也不少,但人气比较旺的有南市街“国营工农饭店”、中市街上的“老街人家”……</p> <p class="ql-block">国营工农饭店——<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市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饭店</span>创建于1905年,初名“大得利”,后更名“万兴馆。1956年公私合营,成为国营工农饭店。在饭店的屋檐上还保留着特殊年代的口号四个“伟大”。淡黄色的墙体、红颜色的字体,格外吸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菜市场</p> <p class="ql-block">陶桂松故居——位于川沙镇操场街48号</p><p class="ql-block">这座住宅建于1930年,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特色。四周筑有2米多高的围墙,整个建筑砖木混合结构,分为主楼和副楼,颇具气派。石库门门框上刻有精美的花纹,透露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p><p class="ql-block">陶桂松(1879-1956),川沙蔡路小营房人。年轻时从事木工圆作。1920年,在他41岁时在上海创办陶桂记营造厂,办事处设于靠近外滩的河南路上的中汇大厦内。</p><p class="ql-block">陶桂松一生担任过上海营造业同业公会理事、陶桂记营造厂总经理、大元冶坊董事长兼总经理、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理事等职。陶桂松创办的营造厂先后承建的永安公司新大楼、中国银行大楼、龙华飞机场、美琪电影院、沪光大戏院、迦陵大楼、康绥公寓、巨福公寓等大型精品建筑,是陶桂松工匠精神的结晶,虽经百余年风风雨雨,仍屹立在黄浦江畔。</p> <p class="ql-block">川杨河</p><p class="ql-block">浦东的母亲河,它见证了浦东的变迁与发展,记录了浦东人民的勤劳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天恩堂——三灶浜路134号</p><p class="ql-block">1932年由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筹款建成。现为近现代中医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西市街128号</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庙内主供川沙城隍神——广扬卫指挥昭武将军威灵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川沙城隍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包括两座单体建筑,分别为东侧的歇山顶建筑和西侧的大殿。大殿面阔五间,宽16.5米,进深七步架,约10.4米,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雄伟气势。庙内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城隍殿、慈航殿和财神殿。</span></p><p class="ql-block">庙内供奉城隍老爷、财神爷、慈航道人、药王真人、文昌帝君、福禄寿三星、斗姆元君、六十甲子。</p><p class="ql-block">庙内现有五百余年树龄古银杏树一株,近年来树根周围又萌发幼枝七棵,成北斗七星状,谓之“七星环抱”。古银杏树当地百姓誉为“川沙灵根”,而庙观亦被称为“祈福圣地”。</p> <p class="ql-block">福梓里——西市街125号</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西市街56号</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8年的历史。最初,这里是崇福庵的旧址,后来在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被改建成关帝庙。</p><p class="ql-block">庙内供奉着关羽、周仓和关平的神像,每年初一和十五都会吸引大量香客前来朝拜。庙内曾有咸丰七年(1857年)所颁御书“万世人极”匾额,显示了其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川沙关帝庙不仅是川沙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庙宇之一,也是当地人民的精神支柱。</p> <p class="ql-block">两个寺庙都养着锦鲤,大且漂亮。</p> <p class="ql-block">北市街是川沙古镇的文化名街,三大对外开放的场馆以及一处遗址都集中在这条街上。</p> <p class="ql-block">上川铁路川沙站旧址——北市街306号</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它是上海第一条商办轻轨铁路——上川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川铁路于1921年由黄炎培等人集资筹建,目的是改善浦东地区的交通状况。铁路起点为浦东庆宁寺,终点为川沙,全长35.8公里,轨距为1米,因此被称为“浦东小火车”。黄炎培等人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炎培任上川交通公司董事长。</p> <p class="ql-block">川沙戏曲艺术展示中心——北市街39号</p><p class="ql-block">展示中心设在一老建筑内,这里过去是陈宅,即始创于清朝的“陈养和堂”创始人陈彩勤的宅院。因当时中药生意兴隆,陈彩勤便花钱置业,建了眼前这座小洋楼。将原有江南风格民宅与戏曲艺术元素相结合,营造出古色古香的空间氛围,凸显戏曲魅力。</p><p class="ql-block">展示中心正门高达5米的仿古门楼建筑,形如飞鸟展翅,照壁上刻有京剧艺术大师尚长荣题写的“川沙戏曲小镇”六个大字。</p><p class="ql-block">展示中心内有仿古戏台、听戏区等设施。戏场右侧墙面上有戏曲类砖雕,左侧是“沪剧展示厅”,展示沪剧起源、发展和传承,作家及剧目等。里面是越剧展示馆,展品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实物、视频和音频等。</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川沙人民听戏、看展、抚今追昔、交流沟通的重要文化阵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沪剧展示厅</p> <p class="ql-block">越剧展示厅</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心——北市街35号</p><p class="ql-block">该展示中心通过图片、影像、实物及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展示宋庆龄的成长经历和她在妇女儿童事业方面的贡献,包括她领导创建的新中国第一家儿童艺术剧院、第一本少儿刊物、第一家寄宿制托儿所、第一座妇幼保健院、第一家少年宫和第一个儿童艺术剧场等。</p> <p class="ql-block">川沙营造馆——北市街19号</p><p class="ql-block">该馆建在原丁家花园内,它是一座江南砖木结构的中西合璧风格的石库门建筑。</p><p class="ql-block">川沙营造馆由展厅和公共空间两部分组成。展览部分通过《一把泥刀走天下——川沙营造业溯源》、《“浦东鲁班”一代宗师——近代上海营造业领袖杨斯盛》、《筑造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名建筑与营造企业家》等三个板块,以视频、实物、史料等方式,全面展示了川沙营造业的历史和发展,介绍了近代上海建筑界的杰出人物和重要建筑项目。公共空间则展示了景观雕塑小品、砖雕、木雕等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川沙人民大会堂——新川路和北市街交汇处</p><p class="ql-block">这座人民大会堂始建于1958年,1959年建成。</p><p class="ql-block">川沙人民大会堂的主要功能是播放电影,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川沙县里唯一固定的电影播放场所。如今,大会堂前的公共休闲绿地是老人们聚集娱乐的好地方,晚上则变成广场舞的海洋。</p><p class="ql-block">大会堂前的四条“一切”标语,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尽管大会堂目前正在等待改造升级,但它仍然是川沙镇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返回时,沿着新川路走,再顺川沙公园沿河的长廊行走,从公园南门出,坐地铁2号线回。</p> <p class="ql-block">相对于其他江南古镇来说,川沙古镇显得十分低调。古镇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但这里保留着历代名人足迹、宗教遗存、戏曲之源、传奇工匠们留下来的历史记忆。如果厌倦了市中心的喧闹,您不妨来这里看一看,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古色古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