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听说110 哲学的最高境界——无知

布衣

<p class="ql-block">  一 关于最高境界,我也写过许多美篇,如释家的最高境界——“无我”,阅读量达两万,道家的最高境界——“无为”,儒家的最高境界——“无恶”,人生的最高境界——“无欲”,今天谈谈哲学的最高境界——“无知”。</p><p class="ql-block"> 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难怪孔子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老子的《道德经》的外文译本及发行量世界第二,仅次于《圣经》。《易经》的经书部分《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p><p class="ql-block"> 三 哲学一词,源自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在西方文化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流派。</p> <p class="ql-block">  四 在中国,虽然早期没有哲学一词,但早在三千年前,周文王所著的《周易》,揭示了日月交替,阴阳转换,物质的五行相生相克,是朴素的唯物主义。</p><p class="ql-block"> 五 在老子的《道德经》的德经部分中,以较大的篇幅,从意识形态阐述人的思想意识,人的品格,人的道德规范。构成了完整的从物质到精神的世界观。</p><p class="ql-block"> 六· 老子所创的《道德经》的理论源泉是《周易》。</p><p class="ql-block"> 1 《周易》理论讲白天、黑夜交替,是变化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又是不变的。这就是“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p><p class="ql-block"> 2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如此,那是绝对的。——错了。</p><p class="ql-block"> 3 “水往低处流”是“常道”,在常规条件下。还有“非常道”,在特定条件下,水遇高温,会变水蒸汽,会往高处流。这是人们观察事物的方法改变了,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是相对的。是对“绝对观念”的否定。——又错了。</p><p class="ql-block"> 4 在特定条件下,零度以下,水会结冰,水会不流。是对是对“相对观念”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既不是简单肯定,又不是全盘否定,结论是:水的流向是有条件的,常温下,“水往低处流”;遇高温,“水往高处流”;零度以下,水会结冰,就不流了。也是人们对水的认识不断完善的过程,是进步。</p> <p class="ql-block">  七 世界充满了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是一个对立统一体。人的认知也是在不断进步的,知识是无限的,世界总有解不完的迷,眼前的认知当作正确的,极有可能被后面的认知推翻,过去的认知,很可能“似是而非”。所以有人把哲学的最高境界称为“无知”:该解开迷都解开了,剩下的都是未解之谜,都是“无知”。</p><p class="ql-block"> 八 道家第二高手庄子,在完善、充实了道家理论后,发现知识是无限的,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庄子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不玩了。自创了一个学派,逍遥派,开始逍遥自在,爱干嘛就干嘛去。</p><p class="ql-block"> 九 结束语:中国的哲学理论体系虽然没有西方的完整,可哲学思想远早于西方。</p>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