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诗的美篇

远方的诗

<p class="ql-block">北洋海军“七镇八远一大康,超勇扬威和操江”之由来</p><p class="ql-block">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正式成军,是清朝四支海军部队中实力最强的、规模最大的舰队,拥有25艘军舰,50艘辅助军舰,30艘运输船,4000多名官兵,舰队总体实力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对于北洋海军的家底,当时有两句顺口溜概括了其主要舰船,即“七镇八远一大康,超勇扬威和操江”,简言之就是“七镇八远”。</p><p class="ql-block">所谓“七镇”,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镇海,是清政府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改进型伦道尔式炮舰,也称蚊子船。镇东、镇西、镇南、镇北4舰原系南洋购买,于1879年建成,并于当年11月30日驶抵大沽,被李鸿章留下划归北洋。 镇中、镇边两舰为山东委托李鸿章代为购买,于1881年建成,同年8月22日抵华,被李鸿章以“会同操演”为名划归北洋。“镇”字船都是小炮舰, 各七门炮,只有船头配置1门大炮,其余都是小炮,每船仅载50多人。</p><p class="ql-block">尽管“七镇”与“八远”并称,但主力还是“八远”。“八远”指定远、镇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济远、平远。“远”字舰都是载有重炮的大舰,每艘载二三百人。其中,定远和镇远属于铁甲巨舰,人最多,各载300多人。</p><p class="ql-block">“八远”舰名由来还是很有讲究的。虽然定远和镇远有对应的地名,即定远府(今安徽定远县)、镇远府(今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而地名不是军舰命名主要参考因素。北洋海军的主要战舰名字都是其缔造者、北洋大臣李鸿章亲自命名的,比如定远、镇远号战列舰和致远、靖远号巡洋舰,都是包含了建军者远大的抱负和良好的祝愿,反映了清末想通过强大的海军来威慑远方的海外军事力量,从而使国家获得安宁的理想。当年李鸿章从中国传统的“镇边”“柔远”思想来起的舰名。比如,平远原是福州船政自制舰,开始叫龙威,划拨北洋后李鸿章起名“平远”。而“镇、定、平、经”等字词都是抚镇海疆,经略远方之意。</p><p class="ql-block">“大康”就是康济舰,也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一艘特殊的军舰,以其经历坎坷而著名。说是“大康”,实是练勇船,仅容100多人,武器装备也很差,只有11门中小炮,根本不能出海作战。北洋海军在刘公岛全军覆灭后,伊东佑亨听说丁汝昌等的灵柩将用小船运出刘公岛,在2月14日的停战谈判中,提出将被俘军舰中拿出康济号归还,并用该舰悬挂黄龙旗将丁汝昌等的灵柩送回故乡,以表其对丁军门的悼念之意。还特许康济号官兵保存佩枪,以尊北洋海军。康济号也由此成为北洋海军覆灭后唯一留在中国海军继续服役的军舰。此后,清廷将其改名为“复济”号,以示兴复海军之意。该舰一直服役到1910年,民国的海军将领多在该舰完成海军实习课程。</p><p class="ql-block">后半句说的“超勇、扬威”,属撞击巡洋舰,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1880年10月14日第一艘巡洋舰下水,随后不久,第二艘也下水。1880年12月23日,丁汝昌乘法国船赴英接收军舰,林泰曾、邓世昌、蓝建枢、李和、杨用霖等则率接舰部队随后乘经过改装的招商局“海琛”号商船于27日从上海出发赴英。满载中国水兵的“海琛”轮抵达英国伦敦,第一次看到古老中国年轻的水兵和飘扬着龙旗的轮船,英国举国上下为之轰动。4月24日中午,接舰官兵到达纽卡斯尔,中国水手们可以把船开得同英国水手们一样安全,中国海军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10月15日抵达香港。“超勇”、“扬威”此次航行途经各国“均鸣炮祝贺,以为中国龙旗第一次航行海外也”,沿途华侨争相在海边观望祖国的海军,称这是“百年未有之光荣”,虽然航程充满波折,但作为中国海军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一页将永远镌刻在中国海军历史上。在“致、靖、经、来”回国之前,“超、扬”在北洋水师中一直属于主力军舰,活跃于各种政治、外交事件中。1887年中国在英德购买的“致、靖、经、来”四艘新式巡洋舰回国,“超勇”、“扬威”完成历史使命,从主力舰位置上退下来,一度几乎成为练船。</p><p class="ql-block">1894年,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爆发,清政府应朝鲜请求出兵平乱,“超勇”、“扬威”和“济远”、“平远”、“威远”等一起担负护送陆军前往朝鲜任务。7月25日,日军在丰岛偷袭中国军舰和运输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时的“超勇”、“扬威”服役已达十余年,舰体严重老化,甚至到了“一放炮帮上直掉铁锈”的境地,但北洋海军从1891年起,未曾再购一舰一炮,元老舰“超勇”、“扬威”也只得老当益壮,奔赴战场。在黄海大战中,“超勇”、“扬威”壮烈殉国,消逝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结束了虽然短促,但无比壮丽的一生。</p><p class="ql-block">而“操江”根本算不上战舰,只是一艘运输船,全船不到100人,配备5门小炮。该船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造第2艘舰,由徐寿、徐建寅父子设计监造,1869年2月开工,同年7月完工,用时5个月,造价白银83305.9两,是中国制造的第一艘通讯船。操江舰建成后先雇佣西方人驾驶管理,归属南洋舰队,1871年被调入北洋舰队服役,但始终未被列入北洋海军编制名单。</p><p class="ql-block">当然,这顺口溜之外,北洋舰队还有一些船,都不是什么主力战舰,包括从广东水师调来比较新的船“广甲”、“广乙”、“广丙”,以及若干小船,如“伏平”、“勇平”、“开平”、“北平”等运煤船。</p><p class="ql-block">(摘自网络,只是想留存知识。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p> 北洋海军“七镇八远一大康,超勇扬威和操江”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