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散曲研习会专刊第二集

精彩每一天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8日)</p> <p class="ql-block"> 关于我们(卷首语)</p><p class="ql-block"> 本会自1998年6月创立桃源诗社,从中分离出【桃源散曲】群,随后逐年陆续发展壮大。这期间攻克了散曲这一难关,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品。成长起来一批各级学会的会员及多位优秀的高层管理者。每年都得到相关主管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和广大同仁的好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古诗词曲社团。</p><p class="ql-block"> 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2024年6月更名为【秦岭散曲研习会】。本会的高管均为本会会员,来自全国各地,各项活动的开展均听取全体会员意见而确定。为帮助广大曲友,不断提升散曲创作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艺,我们又发起创办了《散曲研习专刊》。本会的努力目标是:为广大散曲爱好者提供一个温馨、高水准的研习、交流平台,为传承和发扬散曲这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明珠尽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散曲研习专刊》尚处试刊期间,恳请广大曲友帮助支持,贡献你们的智慧曲艺才华,共赴美好!恭请大家不吝赐稿。</p> <p class="ql-block"> 【名家曲论】 </p><p class="ql-block"> 《袖手于前 下笔于后》</p><p class="ql-block"> 作者:南广勋</p><p class="ql-block">(接上期)</p><p class="ql-block">二、简述我的散曲习作体会</p><p class="ql-block"> 我大概写过将近五千个曲子,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曲。数量不少,但质量却未必全尽人意,我经常也为达不到追求的目标而苦恼。可是,毕竟经过写作的实践,体会还是有一些的,今天说出来与各位分享。</p><p class="ql-block"> 我的体会是:</p><p class="ql-block"> 1、散曲创作重在结句,周德清说要注意“诗头曲尾”。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若无结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整支曲子影响不会这样大。所以,乔吉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不过是一种理想境界而已,几人能真的做到?但只要结的醒目、结的给力、结的出彩,此曲必然就不是等闲之作了。所以,作曲常常是要先得尾句,以尾句定好曲牌和韵脚,然后再下笔写作。</p><p class="ql-block"> 比如拙作【正宫·凌波曲】也唱七夕</p><p class="ql-block"> 牛郎罢了犁,织女停了机,一年一度过佳夕,长桥鹊集。夫妻执手桥头泣,今宵何处双栖地?瑶池非是庶民居。只好到高粱地里。</p><p class="ql-block"> 当时是有感于房价太高,年轻人结婚买不起房。又正好赶上七夕,便先想到了结句“高粱地里”。结句“到高粱地里”,是很俗的话,但因为前面有“瑶池非是庶民居”做铺垫,“高粱地”也便不显得过于粗俗,反而显得出人意外了。</p><p class="ql-block"> 2、任中敏在《散曲概论·作法》中论及词与散曲的差异时说道:“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旋;词阴柔而曲阳刚;词以婉约为主别体则豪放,曲以豪放为主别体为婉约;词尚意内言外,曲竟为言外而意亦外。”其动、放、横、广等字眼,充分说明了散曲表情达意时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是与散曲使用俗语口语市井语的蒜酪蛤蜊风格分不开的。但是,写曲绝非越俗越直白越好。请注意任二北的“曲竟为言外而意亦外”一句的“意、外”二字,是在说明“曲尚直”又要“直而曲”的道理,要有内涵有回味有咂摸头才好。</p><p class="ql-block"> 拙作:【双调·水仙子】老两口情人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瓢盆刷过夜将临,老俩相约去柳林,重新回忆初相认,如何走到今。老婆经意儿娇嗔:“月黑夜,怕歹人,俺娘不让出门。”</p><p class="ql-block"> 此曲写的是情人节老两口开玩笑的一个情节。老头说情人节晚上一块儿出去走走吧,老太太却说,怕有坏人“俺娘不让我出去”。其实老娘早已不在了,此处这样写,一个是表现老俩关系好,也表现出老太太爱开玩笑的性格,这大岁数了还装恋爱时的少女。出人意外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于是,曲的味道就出来了。(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副主任、中国散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诗词学会散曲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第一届、第二届十大导师高级研学班导师。</p> <p class="ql-block"> 【名家论曲】</p><p class="ql-block">浅探【双调·折桂令】的创作技巧及其他</p><p class="ql-block"> 徐瑞理</p><p class="ql-block"> 元散曲中,共有12宫362调,而用于小令(含带过曲)的也有123调。在这123调中,常用曲牌不到三分之一。则其余曲牌,仅有少数几支,有的甚至是孤例。但在这一百多调曲牌中,最受人喜爱的,莫过于【双调·折桂令】了。</p><p class="ql-block"> 当代元曲研究专家隋树森先生所编《全元散曲》(上中下三卷),共收录元人220人散曲作品,其中收录小令3885首。在这庞大的创作队伍的大量小令作品中,【双调·折桂令】这一曲牌,最受青睐。笔者统计发现,《全元散曲》中有53人创作了447首【双调·折桂令】,分别占到了24%和11.5%,列所有曲牌之首。</p><p class="ql-block"> 就元代这些散曲作者而言,几乎所有名家大腕,如张养浩、马致远、郑光祖、白贲、周德清、周文质等,都有这一曲牌作品存世。刘时中、汪元亨、阿鲁威、鲜于必仁、刘庭信、徐再思、王举之、汤式等曲家,则创作有十几、二十首【双调·折桂令】不等。著名散曲大家卢挚一生创作有这一曲牌55首,山坡羊鼻祖张养浩更是留下【双调·折桂令】97首,可谓洋洋大观矣,形成了《全元散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双调·折桂令】这一曲牌,从元代后,经明、清两朝,至到近、当代,都是曲家们的最爱。游山玩水、怀古吟今、四季风雅,各种题材,无所不及。但眼下,对如何创作如这曲牌作品,许多曲友很是茫然。究其原因,一是对这曲牌的创作要领理解不深、研究不透,一味的模仿,照猫画虎;二是各种曲谱,各说其词,让曲友们莫衷一是。本文将立足于【双调·折桂令】这一曲牌的创作进行有益的探讨。</p><p class="ql-block">一、【双调·折桂令】的基本体式</p><p class="ql-block">【折桂令】用于杂剧、散套和小令,又名[蟾宫曲]、[步蟾宫]、[天香引]、[秋风第一枝]、[广寒秋]、[折桂回]、[蟾宫引]。</p><p class="ql-block">此曲正格为“七(六)四四、四四四、七(六)七(六)、四四四”共十一句七韵,四个句段。</p><p class="ql-block">谱式为:×××、×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去上(韵,可平),×××、×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此外,此曲还有多种变格:</p><p class="ql-block">一是增句格,多在第九句后增一句,平仄为“×仄平平(韵)”,不增者少,更可增更多句,平仄依然为“×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二是将三个七字句均作六字句。</p><p class="ql-block">三是有将第五、六两个四字句合并为七乙句一句。</p><p class="ql-block">四是将正格第四句减去。(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徐瑞理,网名:洞庭牧童、四喜丸子。湖南湘阴人,1960年6月生。高级政工师、高级经营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副秘书长兼诗教部常务副主任、《湖南诗词》副主编、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兼《中国散曲研究信息》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当代诗词曲赋联精品研究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兼散曲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诗词协会儒商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散曲》编辑、《中国当代散曲》编委、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沙市天心区作协会理事。军人出身,空军少校,曾供职于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系统。著有个人散文集《洞庭牧童》、《牧童遐思》与诗词集《牧童行吟》(散曲选、诗词选二卷)、散曲工具书《元北曲曲谱通要》等。其散文、诗词曲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赛中多次获奖。</p> <p class="ql-block"> 【名家点评】</p><p class="ql-block">元曲大家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浅解</p><p class="ql-block"> 赵根生(野老)</p><p class="ql-block">一、原文</p><p class="ql-block">[越调·天净沙]秋思</p><p class="ql-block">元·马致远</p><p class="ql-block">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p><p class="ql-block">二、关于作者</p><p class="ql-block"> 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大都(今北京)人,字千里,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曲状元”,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的教义。</p><p class="ql-block">三、作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于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得志,几乎一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小令。此小令多种景物并置(9种),组成了一幅秋郊夕照图,背景一派凄凉,又出现了一游子骑瘦马,透露出了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人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p><p class="ql-block">四.写作方法初探</p><p class="ql-block">1.一切景语皆是情语,借景抒情。</p><p class="ql-block">2.对比方法的运用。(1.2句)</p><p class="ql-block">3.由远及近。</p><p class="ql-block">4.鼎足对的运用。</p><p class="ql-block">5.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季节、地点,相互映衬,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是为粗浅理解,权且述之,与同仁们共同探讨。</p><p class="ql-block"> 作者系秦岭散曲研习会会员,曲工委办主任:赵根生(野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简评鲁曦老师散曲作品[仙吕·游四门]南丝绸之路中缅边境风情图〉</p><p class="ql-block"> 文/杨继康 </p><p class="ql-block">[仙吕·游四门]南丝绸之路中缅边境风情图(中华新韵)</p><p class="ql-block">鲁曦</p><p class="ql-block"> 白云旖旎日东升,丝路雨花逢。古今冰鉴一河映,一院两国情。灯,一盏两国明。</p><p class="ql-block">丝绸如水润华容,瓷器翠珠澄。携来缅玉伊妆盛,一寨两国旌。钟,一撞两国听。</p><p class="ql-block"> 市作协副主席鲁曦老师以散文新诗著名,其诗词曲赋作品我读之甚少。前不久在诗词创作交流会上,鲁老师展示她入选全国散曲作品集中两首曲作,其流畅的曲调\动人的韵律\静美的画图让人沉醉其中,忍不住写下文字,记录心中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这首散曲作品,采用元北曲曲谱中【仙吕•游四门】曲牌。以联章的形式分写两幅场景,犹如一幅两帧的绚丽多彩的边境风情画卷,徐徐展现在读者眼前。</p><p class="ql-block"> 开篇“白云旖旎日东升,丝路雨花逢”,以优美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勾勒出南丝绸之路在晨曦中的宁静与美好。白云的旖旎、旭日的东升,朝霞灿烂,丝路花雨的意像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仿佛让人看到了这条古老商路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过往。</p><p class="ql-block"> “古今冰鉴一河映,一院两国情。灯,一盏两国明。”此句巧妙地以一条河映照古今,突出了中缅边境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人文风情。一院两国、一盏灯两国明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两国人民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谊,极具画面感。</p><p class="ql-block"> “丝绸如水润华容,瓷器翠珠澄。携来缅玉伊妆盛,一寨两国旌。钟,一撞两国听。”这里进一步描绘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丝绸如水般润泽着大地,瓷器如翠珠般澄澈,而缅玉的出现则体现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寨两国旌以及一撞两国听的表述,再次强调了边境地区两国之间的独特关系,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氛围。如关中一些位置独特的村落被称为“鸡鸣听三县”一样。读至此,让人忘记了中缅边境的难民和缅国的内乱、战火、硝烟。凸现了和平安宁的美好和珍贵。</p><p class="ql-block"> 整首散曲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鲁曦老师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南丝绸之路中缅边境的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有着对历史的缅怀,又和平美好生活的赞美,为读者带来了一场文学与情感的盛宴。</p><p class="ql-block">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秦风诗词学会理事、国学研究会理事、散曲学会会员,咸阳市作协、书协会员,咸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秦岭散曲研习会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 【走进元曲】(57)</p><p class="ql-block">读吴西逸【双调·燕儿落过得胜令】</p><p class="ql-block"> 郭卫红</p><p class="ql-block">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飞雁。人情薄如云,风景疾如剑。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冊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吴西逸[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其散曲内容多写自然景物、离愁别恨或个人的闲适生活,风格清丽疏淡。吴西逸及贯云石等均有和作。西逸所作曲,今存小令四十余支。(见太平乐府)太和正音谱评为“如空谷流泉。”</p><p class="ql-block"> 今读到这首【双调·燕儿落过得胜令】曲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从头至尾工整对仗和比喻,风格属端谨一派。曲中的对仗工巧,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留下”句对“攒入”句、“床边”句对“窗前”句等结构整齐,音韵和谐,郎朗上口,韵味无穷。曲中比喻句的运用也是独具匠心,如将“风景”比作“箭”,生动的表达出时光飞逝,过得很快;再如:将“人情”比作“云”,形象地表达了人情冷暖。</p><p class="ql-block"> 其次感觉本曲可分三层理解。前四句表达了光阴易逝,对短暂人生的感慨。中间四句表现了作者抓紧宝贵的时间追求美好的愿望,回归田园的耕读生涯。</p><p class="ql-block"> 本人在拙作里也表达过这种情怀。最后四句体现了作者对前贤们的崇拜和追随。全文脉络清晰,美的享受。元曲是最好的老师,你若热爱必得厚报。</p><p class="ql-block"> 作者系《秦岭散曲》编辑部编委,出刊总监、【秦岭散曲研习会】会员、工委荣誉顾问。</p> <p class="ql-block"> 【曲海拾贝】</p><p class="ql-block">读姚燧先贤一曲有感。</p><p class="ql-block"> 从笑</p><p class="ql-block">【中吕·满庭芳】</p><p class="ql-block">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水连天茫茫渺渺,天接水隐隐迢迢。供吟啸,功名事了,不待老僧召。</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姚燧(1239-1314),字端甫,号牧庵,先世为柳城人,后迁居洛阳。累官至太子少傅、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工散曲,与卢挚并称于世。清人辑有《牧庵集》。散曲现存套数一套、小令二十九首。</p><p class="ql-block"> 这首散曲写得大气磅礴,表达了超逸的情怀。几处都看到对“日远天高”一句的解释为向往或者舍不得舍离开朝廷而外放。我的感觉应是脱离开朝廷的束缚,游览山水时轻松愉快心情的自然流露。原由如下:</p><p class="ql-block">其一、他是历经四朝的老臣,而且官做到了翰林学士的高位,也没有什么高升的想法和可能性了。外放,可以让自己脱离时时纠缠的险境,自由自在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其次、从全曲来看,也同下面的“供吟啸,功名事了,不待老僧召。”的意趣相吻合,一气贯通。 </p> <p class="ql-block"> 【散曲小词典】 </p><p class="ql-block">1.【诗言志】我国古代诗论家对诗歌本质的一种理解。最早大约记载于《尚书·尧典》。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均有所论及,但各家的理解已不尽一致。汉代以后,逐渐形成三种说法。一种偏重于“志”,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认识;一种偏重于“情”,是指主观的情;更多的诗论家则认为诗歌是抒发思想感情的,志和情并重。</p><p class="ql-block">2.【思无邪】原句出于《诗经·鲁颂·駉》最后一章。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用来评价《诗经》的总的思想倾向。“诗三百,一方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所谓“无邪”,就是“归于正”,亦就是合乎封建正统礼教的意思。</p><p class="ql-block">3.【兴、观、群、怨】春秋战国时代哲学家孔子对诗歌创作的社会作用的论述。记载于《论语·阳货》。历代诗论家对于这个论述作过不少阐述。大致上说,兴,是指诗歌的美感作用,观,是指诗歌的认识作用,通过它可以观风俗、识得失;群,是指诗歌的教育团结作用,沟通人们的情感;怨,是指诗歌的宣洩作用,特别是对社会政治的议论和讽喻。(本刊编辑部辑)</p> <p class="ql-block"> 《秦岭散曲研习会》</p><p class="ql-block"> 组织结构</p><p class="ql-block">顾 问:南广勋 徐瑞理</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刘亚萍 史高座 马水英 罗春红 许连达</p><p class="ql-block">曲工委荣誉主任:郭卫红</p><p class="ql-block">曲 工 委 主 任:赵根生</p><p class="ql-block">曲工委副主任:李天民 杨继康 鲁清雯 王灵芝</p><p class="ql-block">个人专集主任编辑:李天民</p><p class="ql-block">研习专刊执行编辑:王勇</p><p class="ql-block">期 刊 执 行 编辑:杨继康</p><p class="ql-block">期刊美篇制作:王灵芝 </p><p class="ql-block">个人专集美篇制作:王丽华 王灵芝</p><p class="ql-block">研习专刊美篇制作:鲁清雯 陈昌芬</p><p class="ql-block">出刊总监:郭卫红 赵根生</p><p class="ql-block">编委成员:郭卫红 赵根生 鲁清雯 王雁 王勇 吴长安 李天民 田 丰 王丽华 王亚玲 赵明谦 何顺利 孙宝玲 王灵芝 陈昌芬</p><p class="ql-block"> 秦岭散曲研习会编辑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