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喜遇雪绒花

黑豹和安娜

<p class="ql-block">朗伊尔城依山傍海,坐落在一片起伏不平的海岸上,因为这里属于冻土地带,所有房屋都像我们在南极地区所看到的房屋一样,不仅都采取重量较轻的钢木建筑结构,而且都建筑在高出地面一至两米的钢架之上。这一地区煤矿储量非常丰富,城市附近的许多山岩上都裸露着一道道煤层,这些煤层受到冰雪融水的不断冲洗之后,在山坡上留下了一片片黑色的冲积扇。这种情况表明:斯瓦尔巴群岛可能是一块从气候比较温暖的地区漂移过来的陆地。这块陆地曾经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由于受到地壳塌陷的影响而沉入海底,又由于受到板块碰撞的影响从海底隆起,所以它的煤矿不仅具有海相沉积的特点,而且矿脉全部位于山上而不是位于山下。采煤业是朗伊尔城的主要产业,斯瓦尔巴煤矿公司是这里最大的企业,该公司的斯韦尔煤矿名列世界产量最高的煤矿之一。朗伊尔城的产生和发展与采煤业具有密切联系,它的名称就是用一个采煤业投资者的名字命名的。这个采煤业投资者,就是美国波士顿北极煤公司的主要持股人朗伊尔。为了便于前来开采煤矿,朗伊尔于一九零六年投资兴建了朗伊尔城。不过,朗伊尔所兴建的朗伊尔城仅仅存在了四十年,就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摧毁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朗伊尔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重新兴建起来的,其建设规模超过了原有的朗伊尔城。</p><p class="ql-block">八月十二日,吃过早饭之后,我们就去朗伊尔城外欣赏北极风光。我们来到了朗伊尔城东部的一座山坡,山坡上面是一片地势平缓的苔原,苔原上面覆盖着一层布满碎石的砂土,砂土上面覆盖着一层时隐时现的苔藓,山坡下面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河谷,河谷中间有一条流向伊斯峡湾的冰河,冰河两边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和沼泽。虽然现在已是夏季,不少地方的冰雪都已经融化了,但是比苔藓长得更高一点的植物就是地衣,比地衣长得更高一点的植物就很难看到了。令人感到惊喜的是,我在一条小溪边看到了几束雪绒花。雪绒花又称高山火绒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十五至三十厘米,既有花茎又有花叶,还有长满绒毛的白色花瓣。不过,我在这里看到的雪绒花并不是常见的雪绒花,而是一种专门生长在北极地区的雪绒花。这种雪绒花既无花叶又无花瓣,只有一根从草丛中生长出来的花茎,花茎顶端有一束像棉花一样的花絮,雪绒花只是它的一种俗称,它的正式名称叫做北极棉花。但是,我不喜欢北极棉花这个名称,我更喜欢把它叫做雪绒花。因为,它的花絮就是一团雪白的绒毛,只有用雪绒花的名称才能描绘出它的美丽。也许,它就是常见的雪绒花在北极地区的一个变种。为了抵御严寒和保存能量,它的花叶和花瓣都已经退化了。</p><p class="ql-block">欣赏北极风光之后,我们就去观看斯瓦尔巴种子库。斯瓦尔巴种子库是一项国际工程,建设资金共计三百万美元,由挪威政府提供,运营费用每年十至二十万美元,由联合国粮农署及有关国际组织提供。它建在朗伊尔城东部的一个地下洞穴之中,这个地下洞穴位于一座面对伊斯峡湾的山坡之上,高出海平面一百三十米,洞内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其中包括三间冷藏室,室外用厚度一米的混凝土板保温,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十八摄氏度,停电二百年后才能缓慢升至零摄氏度,可以承受里氏六点二级地震与核武器攻击,每间冷藏室能够存储一百五十万个样本,共计能够存储四百五十万个样本,每个样本将保存五百粒种子,这些种子包含了世界上所有已知的农作物种类,被分别包裹在一种特制的冷藏袋中,这种特制的冷藏袋名叫劳斯莱斯种子袋,由特殊金属箔片和其他先进材料制成,可以让种子在干燥和冷冻的状态下长期保存,保存时间长达几百年至上千年。由于建设斯瓦尔巴种子库的目的是保护全球农业的种子资源,使之在发生各种意外事件的时候不致遭到破坏,所以斯瓦尔巴种子库又被人们称为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斯瓦尔巴种子库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我们在这里只能观看它的入口。它的入口是一座直角三角形的混凝土建筑,共有两条底边、两条斜边和两条对边,两条底边的长度约七至八米,分别构成了墙体两侧的两条边线,两条斜边的长度约八至九米,分别构成了屋顶两侧的两条边线,两条对边的长度约五至六米,分别构成了库门两侧的两条边线。墙体、屋顶和库门的宽度约三至四米。虽然我们仅仅看到了斯瓦尔巴种子库的入口,但是我仍然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所看到的地方是一处非常神圣的地方,它的存在关系到全人类的命运。</p><p class="ql-block">观看斯瓦尔巴种子库之后,我们就去朗伊尔城的商业街吃午饭。朗伊尔城只有一条商业街,这条商业街上只有十几家商店、饭店和宾馆。吃过午饭之后,爸爸妈妈带着我把这条商业街从头到尾逛了一遍。在逛街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座煤矿工人的雕像,这座雕像耸立在街道的入口处,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朗伊尔城的历史。看到这座雕像,我立刻明白了一个道理。朗伊尔城的真正建设者并不是朗伊尔,而是跟随朗伊尔来到这里的那些煤矿工人,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北极城市!</p><p class="ql-block">逛完了朗伊尔城的商业街,我们就来到了朗伊尔城的比卡伊亚港,于当地时间下午四点登上了海精灵号邮轮。我们乘坐的海精灵号邮轮是一膄瑞典邮轮,这膄瑞典邮轮共有六个楼层,甲板下面有两个楼层,甲板上面有四个楼层,其中包括五十七间客房,可以容纳一百一十二名乘客,主餐厅设在二楼,早餐和午餐是自助餐,晚餐是点菜餐,露天餐厅设在六楼阳台,有时会在午餐时间提供烧烤服务,船上的所有饭菜都是西餐,三楼有一个多功能剧场,能够在那里播放电影、组织演出、举办讲座和召开会议,四楼有一间酒吧,酒吧里面有一间图书室,六楼有一间健身房,还有一个设在阳台上的温泉浴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服务设施基本上全都有了。船上乘客由中国乘客和外国乘客共同构成,中国乘客来自于我们这个旅游团,共有四十二人,外国乘客分别来自于德国和英国的两个旅游团,大约有五十多人。船上工作人员除了各种船员,还有一支十二人的科学考察队,由地质学、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冰川学、生物学、历史学等各种学科的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为乘客举办极地知识讲座和组织乘客开展登陆旅游活动。我们住在三楼的一间三人房,里面有一个卫生间,面积约二十平方米。虽然这个房间比庞洛邮轮的尊爵套房小多了,但是使人感觉非常温馨。如果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我们根本不会选择那么大的房间。与其把钱花在邮轮的房间上,不如多乘坐几次邮轮。这是每个乘客都能够想明白的道理。</p><p class="ql-block">上船之后,我就帮助爸爸妈妈收拾房间。收拾房间之后,我就跟着爸爸妈妈在这里上上下下走了一遍。就在这时,海精灵号邮轮开始起航了。它撤掉踏板,收起缆绳,调转船头,在汽笛声中缓缓地驶出了比卡伊亚港,向伊斯峡湾外面的格陵兰海驶去。格陵兰海是北冰洋的一部分,属于北冰洋的一个边缘海。它东起挪威海,西抵格陵兰岛,南至冰岛,北到斯瓦尔巴群岛,通过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的海面与北冰洋连接在一起,总面积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一千四百四十四米,最大水深五千五百二十七米,每年有两股来自北冰洋的冷洋流从这里进入大西洋,这两股冷洋流携带的海水流量约二十五万立方公里,占北冰洋流入大西洋海水流量百分之五十七点四。</p><p class="ql-block">驶入格陵兰海之后,海精灵号邮轮就开始沿着泼瑞斯卡瑞斯海峡向北航行。泼瑞斯卡瑞斯海峡位于斯匹次卑尔根岛和阿姆斯特丹岛之间,是一条将格陵兰海与北冰洋连接在一起的海峡。经过一夜航行,我们先后到达了新奥尔松和马尔达林峡湾,在这里迎来了北冰洋航行的第一天。</p><p class="ql-block">新奥尔松位于斯匹次卑尔根岛西岸的一个小半岛上,这里是世界各国北极科学考察站所在地,其中包括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黄河站的规模比长城站小多了,只有一排五十多米长的平房。虽然黄河站非常小,但是当我看到它的时候仍然感到非常高兴。可惜的是,我们在登陆的时候忘了携带国旗。就在我们为此感到非常懊悔的时候,刚好遇到了一位黄河站的工作人员。于是,我们就向他借了一面国旗,用这面国旗在黄河站前面拍照留念。谁知,这面国旗竟然成了一件大受欢迎的宝物,旅游团里的其他游客也争先恐后地用它拍照留念。我们等了好长时间,才把这面国旗还给那位黄河站的工作人员。新奥尔松的所在地区是一片苔原,这片苔原和我们在朗伊尔城看到的苔原差不多。两者的唯一区别就是:这片苔原不是坐落在一座远离海岸的山坡上,而是坐落在一个靠近海岸的山谷里。因此,这片苔原不仅显得更加宽阔,而且布满了许多溪流和沼泽。</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座锈迹斑斑的钢铁支架,这座钢铁支架大约有十几米高。据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他的同伴曾经在一九二六年的时候,乘坐挪威号飞艇从这座钢铁支架上起飞,一直飞到了美国阿拉斯加地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穿越北极地区的探险飞行。其实,早在一八九七年七月十一日,就有三位瑞典探险家乘坐奥雷尔号飞艇在此地升空,前往北极点进行探险活动。这三位瑞典探险家就是安德烈、贝尔格和弗伦格尔。但是,奥雷尔号飞艇起升空不久,飞艇外部就结满了厚厚的冰层,结果坠毁在了北冰洋的海冰上,并在坠毁时摔坏了通讯设备。于是,这三位瑞典探险家不得不前往附近的岛屿求救。在求救过程中,贝尔格由于患病之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去,安德烈和弗伦格尔则携带贝尔格的尸体,乘坐一只救生艇来到了一座无人岛屿。来到这座无人岛屿之后,弗伦格尔由于单独外出遇到北极熊袭击伤重而死,安德烈由于失去所有同伴感到绝望自杀而死。直到三十三年之后,他们的尸体和遗物才被人发现。当他们的尸体和遗物被运回瑞典的时候,瑞典政府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最令人感动的是,贝尔格的未婚妻在苦苦等待了十年之后,才决定嫁给一位英国人。在出嫁之前,她向这位英国人提出了一个要求,她要把贝尔格的照片摆放在自己的卧室里。这位英国人答应了她的要求。在得知贝尔格已经死亡的消息之后,她又向这位英国人提出了一个要求,她死后要和贝尔格安葬在一起。这位英国人又答应了她的要求。现在,她已经在贝尔格的墓中与自己的未婚夫长眠在一起了。虽然这三位瑞典探险家不幸遇难,但是人类前往北极点进行探险活动的努力并未结束。一九零八年三月一日,美国探险家皮尔里带领一支探险队,从位于格陵兰岛西部的埃尔斯米尔岛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之后,这支探险队终于在四月六日到达了北极点,成为了第一支到达北极点的探险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