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新地

雁蕩山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出夢都 過中江 去新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赤碧空藍,伏旱熱浪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流火中江路,汽軌相比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昔日插秧處,水鄉一夢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稻畈成新地,危樓刺雲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余斥安保,腳下乃我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顧此耿耿何,一夜登中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雁蕩山人丙申盛夏於揚子江畔東岸河西新區,河西新區的新地中心辦公大樓是集團公司的辦公地,三十層在大樓的中間部位,是六十一層的一半。</span></p> <p class="ql-block"><b>  伏旱</b>——伏旱是長江中下游及江南的一種高溫高熱少雨的天氣現象,也叫伏旱高溫。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的少颱風的乾旱少雨的高溫天氣,它的早晚長短對農業生產有嚴重影響,是一種嚴重的災害天氣。及時準確預報對農業生產尤其重要。</p><p class="ql-block"> 煙雨江南,氤氳江南,高溫高濕江南都不怕,就怕高溫無雨,高溫乾旱的江南,水稻等農作物正是需要猛長灌漿時節,你來個萬里無雲萬里晴空,只烤不加水,這不是要命的乾燒嗎?!汽車乾燒也得要發動機的命。</p><p class="ql-block"> 儘管從古至今有灌溉農業,但還有更多如山林川澤的經濟作物是不能灌溉不能缺水的。北非沙特阿拉伯如果不是缺水,那氣溫絕對適宜農作物生長,美國洛杉磯也是魚米之鄉,所以,伏旱高溫天氣就是美麗的江南的大敵!</p><p class="ql-block">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以色列的滴灌農業就在沙漠上創造了全球最優質的無水農業種植。希望將來幾十年后江南的某一天也不要自恃雨水充沛,學習以色列經驗,絕對能解決伏旱高溫的災難天氣,絕對比以色列更具備更優質的條件。</p> <p class="ql-block">  李白寫宣州敬亭山的時候一定是盛夏伏旱高溫季節寫的,“眾鳥高飛盡,白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天上無鳥,幾點稀疏的雲朵,除去了煙籠霧罩的敬亭山,一覽無餘,全裸出鏡,怎能不讓李白看個通透,“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此時的敬亭山當然是“相看兩不厭”了。看起來這不錯的天氣,釋放心情可以,但李白不是農夫,不知在這江南看到的藍天白雲晴空萬里是個災害性天氣!</p><p class="ql-block">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裡的“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大概也是這盛夏寫的,什麼時候才會白雲一片呢?只有這伏旱高溫階段!</p><p class="ql-block">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那歌曲那天是北國豪放的遊牧民族地區的情景,那裡沒有伏旱高溫天氣,哪裡是草原氣候,氣溫低,蒸發量小,能生長牧草就可以。這種天氣江南一年就看到一次,在江南看到這種草原氣候的天氣,那對農業生產就是災難!</p> <p class="ql-block"><b>  流火</b>——詩經風·豳風《七月》篇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原指正南天中夜空的大火星,七月開始向西南快速下滑,這也標誌著由此天氣開始轉涼,不會再熱了。</p> <p class="ql-block">  一般書籍解釋“流火”,大火星也就是心宿二,好像都有點霧裡看花的意思,就是說都是互相兼顧相互承認相互不深究孤立的看問題。</p><p class="ql-block"> “流火”成了名詞,星星名,不是動詞的流火,也不是大眾認為的天氣炎熱?空氣氣流炙熱灼熱流動的意思,相反說是天氣轉涼的意思就叫“流火”,給人一種相反的概念,這就有點迷茫。專家教授難道都是製造相反概念以為“深博無涯涘”嗎!(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句)</p> <p class="ql-block">  我們都不是天外之人,置身於宇內以地球的旋轉固定時間那是有誤差的。夏曆陰曆陽曆和各個時代的曆法都有些差異。大致來說,夏曆和陰曆相近,和陽曆有一個多月的差異。山人認為,七月相當於陽曆八月,八月大致就是最熱的時候、熱的終點。單從南京八月的伏旱高溫天氣的四十三度炎熱程度,山人體會嘗試解釋詩經的流火感受。</p> <p class="ql-block">  山人开着车窗,扶方向盘两只胳膊感受到阳光和灼热的气流,烫得胳膊皮肤疼。山人像沙漠里的蜥蜴,为了防止灼伤不断交替四肢着地一樣,山人是两只手臂交替扶方向盘。就是為了另一隻手臂要暫時躲避一下灼熱的陽光和熱氣流。</p><p class="ql-block"> 現在南京是大概念,一百公里走不出南京,過去南京就指的是老市區一部分。鄉下人進城會發現一個特別現象,就是南京人大熱天戴著口罩。戴口罩一般是醫生和其它與衛生科研有關人員以及環衛工人。</p><p class="ql-block"> 西北风沙大,北国冬天冷,戴口罩也正常,你说这南京又没有风沙,也不会太冷,相反是热起来要命的天气,你说戴口罩是什么意思。你说是干净,你比上海人还干净?北京风沙那么大也没见多少人戴口罩。</p><p class="ql-block"> 以前的年代,一上班,大街上白花花一片,這絕對是一個景觀,於是,鄉下人就普遍形象的比喻說,從北京到南京,沒見過屁股上補布丁。不僅如此,現在的南京,女的很多還會戴著緊身紗布套袖,電動車手把上還會裝著護手套。伏旱高溫四十多度天氣下,環衛工人竟然包裹得严严实实,但這不是作秀,南京人不怕蒸怕曬。</p><p class="ql-block"> 山人見惠安人女的也是戴斗笠戴面巾,包的嚴嚴實實,這不是阿富汗宗教問題,因為,頭包的嚴,肚臍卻露著,這只是為了防風防曬。南京是個複雜的地方,從地圖上看你就知道了,它是一個小範圍的氣候多樣性地區。風霜雨雪它有,春江花月它有,在南通蘇州揚州人眼裡,都不覺南京能真正的代表江南,近在咫尺,語言大變樣,怪怪的,東西南北中的物、人、天氣都有。</p><p class="ql-block"> 曾經有南京學者研究普通話裡有很多南京話因素,韓國學者還說日本話裡有很多朝鮮話因素呢,是朝鮮話發展而來!這都是觀點問題,站的高度決定你看問題深度。今日普通話主要母音基礎,還是京腔是神都洛陽,是古代京腔,不是北京地區蠻夷人腔調,不是喉嚨發音,也不是南蠻夷的前舌發音。老虎狼是喉嚨發音,山羊是前舌唇部發音,正确發音还是古代京腔洛陽話。歷史無論何朝何代,官話都是古代洛陽話,西安大街上满大街洛陽話,这不是西安洛陽人多的問題,除了西安陝西其它地方就没有這種現象。山人曾在西安和朋友吃飯,一個分局的局長不斷接電話,一會兒普通話,一會兒陝西話,一會兒洛陽話。山人問,你怎麼說變就變,會這麼多發音?他說,對方用什麼話講,我就用什麼話講,不是我,西安人都會三種話切換。</p><p class="ql-block"> 這說明什麼,作為同樣十三朝古都古代一直延續洛陽官話,白居易《琵琶行》的“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的京城女大概應該是長安土著,說的蛤蟆陵下住的蝦蟆陵是“下马陵”。白居易是洛陽人,肯定是标准洛阳京腔,把下馬陵說成是蝦蟆陵是陕西话,說明確實是原話記載。所以,學者說普通話是基於南京话發音,就像韩棒子研究日本话是朝鲜话發音一样,都是古代的洛陽話。日本話说天安門是天安冡meng,日本人把門發音“冡”是不对的,洛阳話門和發音(冡)是有區別的,門指屋門,家門,大門,(冡)是指门口的一塊兒,关门称“闷”,开门称(冡),比如,我们是一个门口儿的,“俺是喲蒙阁兒的”,故计很多人不知道日本人為什麼把門發音成為meng“冡”,是日本文化古代誤傳。既然说“冡”,就不要说“門の前,meng nuo ma ai”,“冡”就是門前,意思接近“門字裡面有個外”兩字合成的‘mer字’,新的漢語拼音拼不了,就取締這個字和發音,削足適履,其他國家有嗎?新漢語拼音發明者是福建人,讓拼音世界化簡單化是功勞,為此損失一部分漢字也不應該。洛陽有個“唐寺mer”,門字頭裡有個外,過去公交站牌是手工噴字,還有這個字,現在電腦排版印刷,寫不出就改為‘門’,意思完全不一樣。那是指門外街道的一個範圍,不是唐寺的門。比如,天安門單指天安門城樓,天安mer指的就是門口外廣場部分。就像南京名片美女“莫愁”一樣,莫愁是洛陽人。</p> <p class="ql-block">  熱氣流撫過胳膊臉頰的那種感覺不就是“流火”的感覺?暑極生寒是不錯,但說天氣轉涼還遠遠不到,應該說正熱。根據自然規律,熱到最熱就開始轉涼,是開始轉,並不是已經轉涼!另外是大火星走到南天最高點開始向西南下方下滑,由於速度變化是能觀測到的變化,所以稱大火星向下流動的情形為“流火”也很形象。</p> <p class="ql-block">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應該聯繫起來,整句話的意思與旱則資舟,夏則資皮有點相似。有句諺語曰,‘聽見知了叫,懶老婆嚇一跳,沒有做裌襖,又該做棉襖’。就是說,知了叫就要做棉襖了。那麼,七月流火是不是也是一種提示,該做九月(也就是十月)的棉衣了?!</p><p class="ql-block"> 先拋開“大火星”下滑,天氣炎熱的表面意思,可以深度理解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天氣最熱的時候就要抓緊做棉衣,因為九月份(也就是陽曆十月)就要開始加衣服了。“授衣”有點添衣服加衣服的意思,或者是更換棉衣冬裝。有的書籍解釋為,大火星下滑天氣轉涼,授衣是“田畯”(也就是管理農業生產的人)給農夫奴隸發衣服,這想象力也有點太豐富了。</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自遠古至今,除官員,沒人給發衣服的。原始社會官員比如“田畯”等只是督促指導農民生產的的人員,嚴格說並不是官。如,詩經風·鄘風《定之方中》有句曰,“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於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天上滴了點雨,衛文公命倌人就是車夫,抓緊時間星夜一大早驅車到田裡號召大家,趁著雨季到來趕快行動起來從事農桑生產,衛文公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胸懷寬廣博大,一定能率領大家發展生產。</p> <p class="ql-block"><b>  新地</b>——新地中心。中江中路高新開發區高新產業園,是個摩天大樓集中高樓群。</p> <p class="ql-block"><b>  老余斥安保 腳下乃我田 顧此耿耿何 一夜登中產</b>—— 天氣炎熱,心情煩躁,面對車庫保安的盤問,山人老鐵老余有時會很不耐煩,在地下車庫門口指著地面說,我哪裡?腳下這塊地,就是我們村的土地。我們世世代代就是這塊土地的主人,你們纔來這裡幾天?老余很會講話,一邊擺譜,一邊又贊安保辛苦看管著他們村的土地,不軟不硬用很樸素語言拐彎抹角把保安訓斥了一頓,安保連忙賠笑放行。</p> <p class="ql-block">  山人說,物換星移,時過境遷,何必和安保生這個氣呢老余,你現在不是也換了幾套房了,價值幾千萬,在南京也是個千萬富翁了,不用種地,看看門一個月四五千,神仙的日子,可以了,老余!</p><p class="ql-block"><b> 顧此耿耿何</b>——文天祥《正氣歌》有“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文天祥的意思是,心中有忠君報國的赤膽忠心,金錢功名利祿在他眼裡就是浮雲白雲,視金錢富貴如糞土,寧死不降不為所動的氣節。比喻到老余就是,祖居田地沒有了,換了幾套房子,或者說是相當於金錢的價值,但仍然放不下那份千年基業的心結,有機會就想吐露一下,這不,保安詢問了幾句,便被他一陣奚落說教,大肆發洩,狂力輸出。</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財大氣粗,說話的分量和財力總是有一定的關係。在南京,清潔工千萬富翁,安保千萬富翁,還有街頭小販富翁都是隱形富翁,千萬可別小瞧了!其實,老余內心還是洋溢著情不自禁的喜悅和自豪。然而,又何必留戀過去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歲月呢?山人認為這是根的情結,揮之不去的夢牽魂繞!</p><p class="ql-block"> 錢真是萬能的?給了錢斬斷了你的根,斬斷了生生不息的生命依託,一個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萬世生命之本,一個是一代或幾代的享樂,孰輕孰重老余心底恐怕自有拿捏掂量,一時的空嘮嘮的,不知能乾些什麼,只不過是一時的不能明辨罷了!</p> <p class="ql-block">  出夢都大街,過中江中路,去新地中心集團公司辦公大樓。中江中路大街很寬闊,大街中間有隱藏在綠化草坪中的公交軌道。</p><p class="ql-block"> 伏旱高溫天氣下,藍天白雲,晴空萬里,在這寬闊的馬路上行走,熱浪滾滾,炎熱難耐,不時,有軌道公交電車突然出現在馬路車流中間,山人車駕與電車並行,感覺有點狐假虎威的意思,一時增添不少威武氣勢,滿滿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抵消不少盛夏高溫。</p><p class="ql-block"> 山人三四十年前在哈爾濱坐過有軌電車,和現在的有軌電車相比那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那電車還是鬼子日據時代的電車,那個笨重的綠皮鐵疙瘩像一個烏龜殼,儘管只有一節車廂,開動起來也是機車隆隆,車來不用按喇叭,就那呼隆呼隆的聲音老遠就把你嚇得提前避讓了。</p><p class="ql-block"> 所謂有軌電車還是和鐵路電車差不多,路基還是用碎石緩衝減震,不過也有好處,左右車輛一般都遵守左右行駛的規則,不過也有野蠻跨越的鐵軌的,呼呼啦啦的,把石頭趕到馬路上,管理工人要不斷把石頭歸位。當地人還會得意地說,我們這叫“東方莫斯科,馬路石頭多”,以此引以為自豪!後來聽說拆除了。</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後的今天,軌道交通以其規則、節能、運輸量大又重新被提上日程,今天已是今非昔比。隨著科技進步和發展,軌道路基已不再用石頭,而且在這南京路面,你就是在路邊都看不到軌道的存在,軌道路基淹沒在綠色的草坪裡,如果不是長長的有四五節車廂的電車過來,你還以為是在草坪上行走的無軌電車。</p><p class="ql-block"> 水草豐茂的江南,不缺的就是這綠草,別說精心栽培種植了,就是不種,只要有閒土閒地要不了幾天就被萋萋荒草爬滿,漂亮的綠草坪淹沒了軌道。今天的有軌電車列車,無聲無息,悄悄地幹活,打槍地不要,悄悄地就來到你的身旁,悄悄地來就像它悄悄地去,像雲像雨又像風,更像一首詩一支畫筆,給南京呈現一道美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山人不喜歡開空調,不是為了省錢,是天太熱,下車開門那一下,突然,一冷一熱的反差,讓人受不了。就那一下,濕熱空氣突然湧來把人包圍,就像淬火,一天不知要淬火多少次,鋼鐵這樣淬,也受不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開著車窗,與車外溫度可以保持平衡。年輕小司機們好像沒有經歷過沒有空調的年代,一上車就開空調。山人受不了那一驚一乍的冷熱轉換,特別是突然“轟——”的那一下那瞬間高溫高濕,讓人一下揮汗如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