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串“精”……“精”赞此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伊水秋光(18)</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湖月光 文/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第78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总第535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秋季缓缓谢幕,冬天猛然登场,我的“伊水秋光”系列以本文为收官之作。本篇所用图片,都是在这两个多月十几次的“巡河之旅”中所拍但以前未曾用过,我又认为值得让其“亮相”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曾为本文想到的标题有《看不够拍不完写不尽的“母亲河”》和《“母亲河”从南拍到北,谁不说俺家乡美?》等,但都感觉不如现在用的这个有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8月27日开始,我对伊通河进行了断断续续十余次的“巡河之旅”。这并非是我一时心血来潮,至少一年多前或更早就有了这个想法,动因是听亲人中的骑行爱好者说,伊通河两岸沿河边从南溪到北湖(或者说从南四环到北四环)都有畅通无阻的骑行道了。只是那时我还有其他“重任”,不方便东游西逛。今年下半年无事一身轻,但前期雨多,秋天到来后降雨次数减少,更方便我的“巡河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本我是想从北四环“巡”到南四环,在“巡河之旅”中听说,绿道已修至北湖以北的十余里外,于是我的行动范围又向北延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这次“巡河之旅”,我已写出“伊水秋光”系列18篇(含本篇)。而此前的17篇中,有15篇获精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没被精选的第一篇,我是用鹧鸪天的词牌填了首词,配了3幅从伊通河左岸拍长新创谷的图片。其实同一题材的图片,我在长新创谷附近的北湖公园里拍的效果更好,但我在标题中用了从母亲河畔看长春创谷的说法,所以图片要体现其真实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篇没获精选的,可能和当天天气不好,所拍图片不“亮堂”有关——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写“伊水秋光”系列之前,今年我这个美篇号已经发文53篇,但只有19篇获精选,不到作品数量的2/5,而“伊水秋光”系列被精选率则高达5/6,创本人两个美篇号各类系列谈被精选“密度”史上的新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系列前17篇的标题分别是:《“双重”母亲河》《“北海”虽没北湖大,却也如诗又如画》《此湖彼潭,竟有“亲缘”》《从“近水楼台先得月”,说这条河上最靓的“仔”》《追,与日月争辉》《“微溪”:汇入河中就可流进大海》《雕塑恒久远,河边做装点》《报社又来约稿,伊水秋光正好;同观母亲河上,桥梁又增多少?》《鹧鸪天•“母亲河”畔观创谷》《酷似UFO基地,此处有点儿神秘》《谁说水中有怪兽,那是纯心把你逗》《到城外,看原生态“母亲河”》《大学大桥“大”作伴,小河小路“小”相依》《“母亲河”畔,好以闻到稻花香》《拽住秋天之尾,看看何处更美》《初冬闪游雁鸣湖,最喜湖边那丛“芦”》《母亲河纵贯城中,众水系左右簇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我的“巡河之旅”是断断续续进行的,这个“伊水秋光”系列也是断断续续写的,其间也在本美篇号中发过一些其他内容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本系列的1-8期中,插入了1篇写宁溪公园和1篇写北湖公园的作品,这10篇作品都被精选,创造了本人这个美篇号的新纪录,也追平了本人《北湖愚公》那个美篇号在今年6月17日至7月23日之间创造的“十连红”纪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母亲河”系列也影响、感召和带动了我经常参与的一个文学公号发起了“母亲河”同题征文活动。从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该平台共刊发描写“母亲河”的散文诗歌19篇(首),其中包括我写桥的那篇(给公号时我用的标题是《瞧瞧长春“母亲河”上的桥》,这适合网络特点)。如果不算我这篇,恰好也是18篇,与我以“一己之力”写“母亲河”的篇数相同。但那18位作者的家乡不同,所写的“母亲河”也各异(此项活动是否还有“余波”,目前不得而知,因为上周五我又“鼓动”了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这次“巡河之旅”,既让我看到了伊通河改造所带来的变化,也了解到一些前所未知的情况,并通过撰写“伊水秋光”系列作品宣传了我的家乡。同时,这一过程,多接触各类人物,多晒太阳,多运动……对我而言可谓一举多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比如,在北环城路与东环城路之间的四化桥,以前我曾以为其名称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理想有关。在那座桥附近我也曾问过几个路人,他们既不知那座桥何时所建,也不知其名称的来历。在此次的“巡河之旅”中,问路时与一位七旬多的王老先生交流,他说那座桥是早年日本人所建,并且是铁桥,已翻建过两次,其“四化桥”的名称来自附近曾经的长春市第四化工厂。我无法考证他所说是否百分之百正确,但“四化桥”名称的来历我感觉比较靠谱(虽然这位先生当了一辈子农民,但他对长春市几座化工厂的具体位置都了如指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甚至,“巡河之旅”还丰富了我的梦境。比如,在从伊通河左岸走过北湖大桥桥下的那天晚上,我睡梦中在桥下的水中畅游,河水深达五六米或更深。而实际上伊通河并不深(我小时候常去河边或河中玩,有时河水也就几十厘米深,但现在有时较深)。我一方面从小就胆子小,另一方面从小就喜欢水或者说不怕水,并在12岁前后学会了游泳——那时游泳对我来说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享受在水中的乐趣(可能是出生之前在母亲子宫里羊水中“浸泡”的历史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事先准备工作不充分,此次“巡河之旅”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行动之前,我只想到了桥、雕塑、骑行者等几个可写的题材,更多题材是在行动中发现的。如果能及时按题材分门别类在美篇中创建草稿,后期整理会容易一些。而每次所拍杂乱无章的图片或视频,后期再整理,一是费时费力,二是可能会有疏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有我想到了的题材,由于种种原因没写。比如《给“牌牌”排排队,看何处惹人醉》,我想把在河两岸拍到的各类不同的公告牌——特别是介绍某一河段(路段)景观的公告牌按地理顺序排列,对伊通河长春城区段不了解的读者,通过“连环画”式的介绍,就能从南到北略知两岸的概况。但要完成这个想法比较费时费力,我就暂时放弃了(以后是否“捡起来”也不好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我这个系列中,写得不准确甚至错误之处也有。如果有人指出或被我自己发现,那我就作出修改(比如写桥那篇有不准确之处,已接受群友意见修改)。可能还有没被他人指出或我自己没发现的错误,那就等发现了再改,因为我所拍所写只是个人观感,并非水文地质资料。前段时间写候鸟,我猜测还应有因天未冷而未飞走的,看来是我猜错了。那么,今秋伊通河水面上候鸟较少,又是咋回事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到资料,这些天我在文中所用到的,一是在现场的公告牌中看到的,一是网上查到的,但有些资料无处查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过,好消息来了,因为水利展览馆正在建设中。虽然目前尚不知此馆的建成时间和展出内容,但伊通河作为长春市的“母亲河”,想必会在展览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是“重头戏”(上图是位于卫星桥东南侧正在建设中的水利展览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于这条“母亲河”,可能每个人的亲疏远近不同。我小时候家距伊通河左岸仅1公里多,多年在河边玩耍,可以说是玩着伊通河的水、闻着河边的草香长大的(但我们都是去右岸玩,因为左岸多属于城区,右岸则有属于郊区的部分,发展进度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搬到北湖科技开发区之后,我家距伊通河的最近处不到2公里,仍是“近邻”——甚至,我家附近街路旁的一些改造项目,都属于伊通河治理改造的配套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伊通河不仅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它的两岸,还如珍珠般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河湖港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时候,我同学的父亲经常在休息时带着鱼网去伊通河边的水塘里打渔。当时我以为能打渔之处是“稀缺资源”,通过“巡河之旅”我发现,那样的“资源”在河流两侧还是时有所见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至于大大小小的水塘(我们称为“泡子”),河两边更是星罗棋布。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去这样的水塘“天体浴”,进入青春期之后就不好意思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很多水塘被填平,盖起了高楼大厦或成为了经营场所等。这在当时看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从长远来看是急功近利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按“返回键”的事,因为人们总是从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来考虑问题,能够“高瞻远瞩”者毕竟凤毛麟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母亲河”畔,好似闻到稻花香》一文中,我写到在“城外”的伊通河流域看到大面积种水稻的事。其实最早在伊通河边看到稻田,我是几十年前在市内的东岭南街附近,那一带早已由农田变为成片小区,当时的“市郊”成为“正宗”的城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个没得到解决的困惑是,在青春期到来后,我和“大伙伴”们偶尔会去伊通河右岸市区北边的一处较大水域游泳,那里当时男女老少各年龄段人都有,俨然像个标准的游泳区,我们称其为“18中游泳池”。但我现在所居之地比当年的那片水域更“北”,从河边多次往返从未发现那片水域,好像凭空消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几年,我在北湖公园和一位清洁工先生聊天,他就毕业于18中,但从未听说有所谓的“18中游泳池”。我想,那个名称可能是当年小伙伴们的误传,至于那片水域,或许被哪个工程填埋了(以前“填水造田”或类似的事往往被当成好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前在写“北湖谈溪”系列时,我把发现的一个关于水的问题反映给河长办,他们已解决。此次“巡河之旅”中,我发现一个公告牌有错误,已电告相关部门,他们表示将予解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面的几幅图片需加说明,才更方便理解我拍它们和用到此篇里的想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在左岸拍东新开河与伊通河交汇处的斜拉桥,其间隔着一座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北湖公园以北伊通左岸的暗渠出水口,以前我没来过这边(以下5幅是更往北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左岸更往北的一条无名支流,电子地图上无显示。</span></p> <p class="ql-block">像左岸这种水塘,在城外更多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左岸流入伊通河的小溪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没往西走,不知桥那边是明溪还是暗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应该是经过净化过的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是观测用的吧,犹如“望火楼”。俗话说“水火无情”,它们都是对人类既可能有利又可能有害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们经常把山和水相提并论,长春市内无山,用石块堆个假山,也是一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露营现在是时尚,伊通河两岸以及北湖公园附近夏秋之际露营者极多。吃喝玩乐之后,把垃圾放到该放的地方或带走,善莫大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某小区的邻居组团,来伊通河边摆POSE拍图片录视频。负责拍照者一直用竖屏拍,我建议她用横屏拍,因为画面里人多拍横屏更适合。她试了后,表示认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驿站”,这个古老的词汇,在新时代又焕发青春,被很多场景所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累了,骑累了,跳累了,那就歇歇脚,喘口气,喝口水,以利再“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河边驿站吹拉弹唱的人不少,这是休闲娱乐和享受生活的好地点好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央视的节目中看到,上海的驿站可上网,可饮水,还备有图书等便民服务项目——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我们还有“奔头”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边夜景,独具特色,日后再增加游船就差不多“齐活儿”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我没用《看不够拍不完写不尽的“母亲河”》做标题,但这是我的真实想法。在这个系列之前我不止一次写到过她,在此之后仍会写到,因为这就像我的身体里流有母亲的血液,也同样流淌着“母亲河”的水分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