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雨后初闯谷口关

茗师路 岩茶先生

<p class="ql-block">观音关</p><p class="ql-block">分水关曾有雄伟而古朴的石构城门与木瓦关楼,可在新中国成立前为修建福(福州)分(分水关)公路时拆毁。作为两省边界门户,福建省政府于2017年出资在分水关修建了一座小型“分水关省界公园”并竖立了一座高大的“福建”省界碑。政府部门若能就近修复古代关楼,“分水关公园”必将成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带”上一道不可多得打卡地。</p><p class="ql-block">烟岚迷离观音、谷口关</p><p class="ql-block">观音关,在分水关北约18公里处,海拔1136米,坐标N27°57.9503' E117°55.7883'。谷口关,在观音关东约4.5公里处,海拔1154米,坐标N27°58.2946'E117°56.9029'。两关均在洋庄西际村双溪口自然村西侧,仅一山之隔,距武夷山市西北约35公里。从分水关通观音关,宜取黄连坑溪谷北上山径,道路险远。另大安也有道路过陶观、双溪口可通观音、谷口。观音、谷口两关山高水险,长年云遮雾锁,人迹罕至。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载:观音、谷口二关“左联分水,右达温林,远瞰倒钟岭。凡三十里为山前(属江西),地可屯众。”因“久经堵塞,故迹渐堙”。今天古迹则更为模糊。</p><p class="ql-block">这一带山深林密,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林业部门为此开凿了一条采伐公路到两关口下的双溪口自然村。为保护西溪饮用水源,如今森林采伐已被叫停,公路已废弃,通往关隘的石砌的古道同样荒废于莽莽丛林之中。两关中的观音关,尚有数十米长三四米高的城垣横卧于垭口,而谷口关的垭口或早期为纯土夯筑,如今已被岁月消磨得几乎没有关隘痕迹。</p><p class="ql-block">风光雄秀温林关</p><p class="ql-block">温林关,又称温岭关,在谷口关东约4.5公里处,海拔1050米,N27°57.8901'E117°58.2177',距武夷山市区西北约42公里处。东西两侧山峰分别高1371米、1395米,因南邻温林村而得名。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p><p class="ql-block">介绍:“大约分水、温林、岑阳三关,商旅出入,恒为孔道。”因此联结该关内外的道路较为宽阔,至今仍为两省边民交易与往来的通道。谷口关通温岭关最近的路径为山脊荒径,但仅有驴友行经。</p><p class="ql-block">温林关也是古代兵家必争的重要关塞。目前还可见一道既长且高的石砌墙垣,面向北方横亘在温林裂谷的垭口上,并向两边的山脊延伸,有如一条铁链将峡谷横锁。城墙内侧是被牛羊啃食过的平缓的草地;城墙外侧(面江西方向)虽雉堞无存,但仍壁立高峭。作为孔道的石门,新中国成立后为便利人畜出入而被破坏,现仅存一侧磊石门墩;另一侧门墩及花岗岩条石的门梁、门楣、门柱均已坍落,纵横交错于隘口地上。城墙上立有一块“国务院1997年第4号”字样的闽赣界碑。站立界碑处远眺,温林大裂谷喇叭状地向西开裂而去,十分壮美。裂谷北缘有一组岩山拔地而起,苍崖如屏,壁立千仞。这就是有“小庐山”之称的“五虎山”。这组岩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峰名“铜锣形”,海拔1891.4米,因登高远眺,可将古代所称的江西广信府、饶州府,福建延平府、建宁府,浙江衢州府尽收眼底,故又名“五府山”。该关因风光壮丽,历史厚重,闻名闽赣,常有驴友及骚客踏访怀古。</p><p class="ql-block">温林关东麓有条古道称杉木道,经长涧村通往县城,至今仍有部分品相上好。早在宋代,坑口、长涧一带,就因竹海连绵,水源丰沛,造纸业十分发达而人口众多,但自然灾害也相应较多,备受官府重视。南宋乾道四年(1168)崇安西部地区暴发洪灾,长涧一带出现严重饥荒。此时的崇安知县诸葛延瑞心急如焚,束手无策,于是又想到从朝廷当“帝师”结束奉祠回五夫而赈灾经验丰富创立了“五夫社仓”的朱熹,请他出马协助考察灾区并出谋献策。朱熹不辞辛劳步行百余里,经杉木古道,来到长涧。他在灾区奔走了十天,批评了当地官吏的作为不力并具体指导了赈灾之法,写下了“(洪水)发源处皆高山,裂石涌水,川原田亩无复西东,皆为巨石之积,死伤几百人”笔记及《杉木道长涧》诗四首。他的长涧救灾事迹及诗文,成为了朱子留给我们的宝贵“民本”思想遗产。</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温林关麓的长涧村,还是闽赣苏区首府和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温林关及其古道在这一时期,是红军出入闽赣最频繁的通道。</p><p class="ql-block">1931年4月30日,方志敏的红十军根据中央的部署,从横峰出发,率红十军3个团5000余人从温岭关入闽作战,在攻下温岭关后全歼了卢兴邦部驻扎在长涧的一个连,随后会合闽北红军独立团占领了坑口、大安。5月20日,攻克崇安茶叶重镇星村和赤石,其中于赤石街茶商中就筹集到银圆20多万元,黄金3000余两;6月14日攻破崇安县城,击毙了国民党崇安县长詹继良,挖掉了红军称作“封建土围子”但高大坚固的古城墙,收获累累。这是闽赣中央苏区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福建北大门崇安县被苏维埃政权首度攻克并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方志敏部入闽前后作战11次,打通了闽赣与中央苏区的连线,开创了闽北苏区的崭新局面。温岭关东麓后来成为了中共福建省委和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这一带地区因此被誉为“红色根据地”“红色都城”而载入共和国史册。温岭关附近的人民在获得这些荣耀的同时,也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仅如包括长涧在内的坑口村,原有3900多人口,至解放时只剩下1000余人口;原有66个自然村,被烧毁57个;原有4341栋民房,被烧毁3675栋,其中的车盆坑自然村先后被烧7次。方志敏、周建屏、粟裕、张云逸、秦基伟、黄道、曾镜冰等在这块土地上都留下了革命足迹。这里共有数以万计的红军等优秀儿女在这一带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生命。如今的温林关已少有行人,伫立关墙西望,仍可感受到关山似铁,残阳如血的悲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