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梅贻琦昆明旧居

佩庚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6日由西双版纳乘动车来到昆明,住在大理公馆,离翠湖不远。接下来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安排游玩。昨天与同行的几位家人和亲戚们租车去了滇池,观赏了满天飞舞的海鸥奇观。回到旅馆后,他们略感疲劳需要休息。我正好有机会独自外出,做些文化旅游,先后寻访了云南讲武堂、先生坡、闻一多故居、李公朴殉难处等多处历史遗迹。今天下午恰巧又有机会单独外出,于是我就乘出租车十多公里,找到昆明西三环春城慧谷这个地方,寻访西南联大那些大师们的历史足迹。</p> <p class="ql-block">  从1938年9月28日那天起,侵华日军开始轰炸祖国西南边陲的昆明。此后,日机对昆明的空袭日趋频繁。当时南迁昆明的国立清华大学在大普吉村先后建立了金属、无线电、农业三个科学研究所。</p><p class="ql-block"> 当时昆明的交通很是落后,那些先生们都是步行上下班。为了方便工作和躲避日机的空袭,学校的先生们大都是在离工作地点比较近的的地方租借民房居住。于是便有了大普吉村周边民房曾经是民国那些大先生们旧居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当时在大普吉村以“惠家大院” 最为著名。惠家大院的主人是著名的报人惠我春先生。惠先生是云南省报业先驱,民国4年,为配合蔡锷讨伐袁世凯,他创办了《义声报》,揭露袁世凯倒行逆施的罪行,宣传护国起义的正义性,分析两军形势,肯定正义战争必胜信念,还为云南军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出谋献策。</p><p class="ql-block"> 惠先生宅心仁厚,为了改善这些民国大师们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他腾出房屋邀请西南联合大学主持校务的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等14位教授、专家携家眷来他家居住。</p> <p class="ql-block">  1940-1946年期间,中文系教授朱自清,算学系主任杨武之,理学院院长吴有训,物理系教授赵忠尧、赵九章,教授姜立夫、赵访熊,外文系教授吴达元、杨业治,无线电学研究所所长任之恭,研究员范绪筠、叶楷,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余瑞璜等大师们先后入住惠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梅贻琦先生一家住在惠家大院的东院,朱自清,吴有训等先生住西院。</p><p class="ql-block"> 这些科学大师、学界名宿入住此处,虽居陋室,布衣粗食,却安贫乐道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忘我工作、潜心科研、教书育人。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议论战事、研讨学问、交流互进。他们的夫人们相夫教子、缝补浆洗、刺绣编织。他们的孩子们鸠车竹马、嬉戏打闹、共同成长。在这里他们共同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成就了一段“惠家大院”与西南联大的美谈。</p> <p class="ql-block">  驻足在先生们的旧居前,心中翻滚着当年先生们教育救国的精彩故事,甚为感动。不知为何,那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的思绪却在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现在,梅贻琦先生的旧居已挪作商用,成了一家颇有名气的饭庄,名曰“民国家宴”。问了一下饭庄的老板,一碗过桥米线的价格为98元,说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贵的和最有文化价值的过桥米线。他介绍的是眉飞色舞,只是不知梅先生的在天之灵作何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梅先生的故居被一片高楼大厦包围着,要找到它着实不容易。这次能顺利寻访,还要谢谢那位出租车师傅。他将我送到后,停好出租车专门陪我走至旧居参观,在送我返回旅馆的路上,又特意送我参观了华罗庚先生昆明旧居。回到入住的旅馆时,车费是92元,差不多是“民国家宴”饭庄一客过桥米线的数额。虽然未能品尝饭庄的过桥米线,但是我实实在在地享用了一次文化大餐。</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8日晚于昆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