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小驻

茹月

<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我在台北住了两天两晚。 那是我第一次去台湾。 小时候在课本里知道台湾是一个物产丰富的美丽岛屿。 后来到了美国,我见到很多台湾来的华人。 40年前,他们来得早,而我们大陆人在改革开放以后才来到美国。 那时台湾华人总是热情地帮助我们适应在美国的生活。 同胞这个词不是说说的,是真有那种骨肉一家人的感觉。 慢慢地,美国的大陆人越来越多,台湾华人在我的朋友圈越来越少了。 但是我们互相见到的时候,还是很亲。 是那种见到老乡的亲。 毕竟在我们之间没有语言,生活习惯和文化的隔阂。 一点都没有。 对于我来说,能够分别出台湾人的地方,是他们说话时那种软软的语调。 就像我过去在电影里听到的,老上海广播电台的语调。 其实,我也愿意说那么一口软软的语调,透着和气、透着友好。 哪里像我们的北京话,一本正经地硬梆梆。</p><p class="ql-block">我从来没有机会去台湾,所以当被邀请去台北做个报告时,我欣然应允,满怀期望地在圣诞节的前夕到了台北。 到达台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在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我坐在出租车里望着台北的街道,不知为何“台北的雨”这句话,会首先跳到我的脑袋里。 其实在台北的两天里,我没有遇到过一滴雨。 不过,在台北故宫门口,酒店和许多地方,都见到了放雨伞的架子和贴心的雨伞套。 这么看“台北的雨”确实是对台北最好的形容了。 它不仅仅是在说台北的天气,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思念,一种稀稀落落,敲打在心上的感觉。 台北就是这样,不慌不忙地,接住了从云端飞来的我。</p> 晚上的台北街道。 台北酒店的大堂,朴素,但是用心注重细节。 在街口的7/11便利店里,垫着当天的报纸,吃了一碗煮甜面团。据说是这里很常见的小吃,在大陆我没见到过。并不觉得很好吃。 从酒店的房间里望向窗外,看到的有些像80年代的北京。 酒店的大堂是比较老式的布置,但是打扫的很干净。 很喜欢大堂里的这两蓝插花,东方传统的艺术,又很现代,不俗。 在酒店里品尝台北的餐饮。比美国好很多,但是与大陆的酒店比差了一些。但是很有家庭风格,不似大陆的酒店里那般奢华。 这样的大楼,似乎似曾相识。 酒店的外墙上巨大的广告不是奢侈品,而是酒店的餐厅。 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应当是摩托车。 这个小街似乎少了些商业气息。 <p class="ql-block">尽管只在台北暂短停留了二天,这个曾经遥远的、疏离的城市已经像一个老熟人一样留在了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台北工学院,举行会议的地方,是一所典型的中规中矩的大学,我所见到的学生和教授们,像记忆中我的母校,北京大学里的学子们一样,透着书卷气,彬彬有礼。 会后的晚餐,我为了不唱歌,读了一小段散文。 也算是在科技圈里,带来一点文学氛围。 会议中认识了好几个台湾的科技公司老总,看得出来,他们对大陆的同行和市场很关注,表示了强烈的兴趣。</p><p class="ql-block">我住的福容酒店,是个星级酒店。 但酒店的门脸并不那么华丽和隆重。 在大门口和临街的橱窗里,贴着很大的广告以招徕顾客。 美国常见的7/11便利店,在台北有很多,里面也会卖几样台北小吃。 我随便在那里吃了两样山东煮,并没有觉得十分好。 后来朋友说,是因为我没去台北的大排档,那里才有最好吃的台北小吃。 我没去大排档,是因为我最想去的台北景点,一个是台北故宫,另一个是士林官邸。 在仅有的一天里,我就去了这两个地方。 太值了。</p> 在会议期间遇到了很多台湾同行。他们很年轻,透着儒雅帅气。也许因为他们的环境里还没有经受那么多商场上的碾压。 有幸能与这么多前辈和同行共话医药的前景。 那时的焦点正是中国医药产品开始集采,没有人知道今后是什么样的情况。 <p class="ql-block">在台北故宫里,我看到了最漂亮的中国古董。 看了那里的中国文物,我才知道中国的文化为什么会迷住西方人。 我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为自己骄傲。 那里面件件都是精美绝伦,做工讲究的文物啊。 我特别喜欢的是,古画、瓷器、景泰蓝、玉雕、木雕、和漆器等等。 其实那棵镇馆之宝翡翠白菜倒真是没有那么特别。 那里面的文物大多数是小件物品。 也许这与当年匆忙之中,需要装船,不便携带大件物品有关。</p> 台北故宫比我想象的小很多。至多也仅仅是北京故宫的一座殿堂。 不过那石刻的围栏,倒是只有皇家才会有的规格。遗憾的是,它们并不是用真的石头雕刻的。好像是用混凝土建造的。在北京和中国的许多古迹里,这样的地方,大理石雕刻是必须要用的。 台北故宫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地形是非常好的。 中山牌坊,也彰显了这个中国之外最重要的博物馆的地位。 很喜欢这个楼角。但是与故宫角楼的艺术是无法相比的。 故宫里的部分宝石。 景泰蓝和玛瑙作品。 中国的古瓷器。都是非常有名的瓷器。 漆器和雕刻艺术品。 玛瑙和玉石艺术品。很难见到这么精美的玉器。 也很难见到这么精美的景泰蓝艺术品。 <p class="ql-block">我特别想去士林官邸。 倒不是因为对那里曾经的主人有特别的情感。 因为从我记事起,蒋家已经离开了大陆。 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历史人物在台湾是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我看到了他住的大房子和大院子。 在大房子里,有他那间能摆下十几个桌子的大会客厅。 我想象着他当年是如何在这里招待宾客,谋划着他想要的台湾将来和他想要回到大陆的计划。 我还看了他在最后几年里经常躺着的床,我想象着他是否望向大陆的方向,遗憾有生之年不能够回到祖地。 我看到了著名的美玲玫瑰园,竹林,甚至还吃了美玲和中正大肉包。 士林官邸现在完全是私人在管理。 有些荒凉,没有很好地维护。</p> 这是中正包,美玲包脱销了。 花园里的菊展很不错。 据说蒋夫人很喜欢竹林,当年就是因为喜欢这里的环境才将这所日本人修建的研究所选做了官邸。 如今官邸全靠私人基金维持,所以草地和花木看起来缺少维护。 这所凉亭似乎与环境并不协调。 在这几丛椰树后面就是蒋家常年居住的官邸。里面的房间很多也很大。摆放着蒋总统宴请宾客的大厅和中间休息的房间。因为里面不允许照相,我没有照片。但是这才是到士林官邸最值得看的地方。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离开台北的那天。 早上,我偶遇了一大队跑马拉松的台北青年。 他们很认真地,朝气蓬勃地从我面前跑过。 街面上铺满金色的阳光,他们的跑鞋,在阳光里跳动。 我看着他们的背影想:他们和我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能够在这样平和、干净的台北大街上,有这一次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在离开之前,我挤出最后的两个小时,来到著名的台北花市。 这才是现在的台北。 里面的兰花、多肉和各种奇花异草太漂亮了。 满满地摆了长长的几条街, 让我大饱眼福。 从这些美丽的花朵里我看到了台北,台湾的美丽。 (茹月写于2024年3月8日)</p> 跑马拉松的人群。 他们看起来并不是专业运动员,但跑的很认真。 台北最大的花市就在我住的酒店对面。 台北的兰花非常有名,也很漂亮。 这是带我参观的台北女孩。我很希望能在美国接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