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心灵的地方

云朵

<p class="ql-block">又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昆明的雨》,每次学习这一课我都颇为期待甚至还有点小小的激动。我喜欢汪曾祺这个作家,喜欢他诗意的人生,也喜欢他平白如话的表达,当然我最喜欢的是他笔下昆明雨季里的景物之美、滋味之美、人情之美和氛围之内。那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会让我情不自禁回到青春正好的大学时光,回到烟雨濛濛的桂林岁月,回到人生有无数期待与憧憬的求学生活……</p><p class="ql-block">文中写道:“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儿。”</p><p class="ql-block">我问孩子们:“如何理解‘情味’?为什么四十年后还忘不了?”</p><p class="ql-block">十二三岁的少年,满眼睛看到的都是眼前的事物,于是他们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因为他看到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p><p class="ql-block">也有人说,因为那天要的那碟猪头肉太好吃了。</p><p class="ql-block">还有人说酒店檐下站的那几只木鸡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啊?为什么你说木鸡?”孩子们的答案真是猝不及防。当然他们在我的课堂上比较随意,有时候是故意乱说一通。</p><p class="ql-block">“因为文中写着——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这就是呆若木鸡。”</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也瞬间呆若木鸡了。</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怎么把我读这篇文章的感动讲给这些小孩子们,小酒店外雨一直下,似乎没有停的意思。窗内与友人默默对酌,院子里木香花鼓足了劲儿静静开放,他们的目光都在檐下那几只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的鸡身上。时光里安放着一份静谧,生命里多了一点诗意,于是作者动情地写下——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p><p class="ql-block">所有这些都展现出岁月尽好的模样。</p><p class="ql-block">而这份美好,我也亲身体验过呀。</p><p class="ql-block">也是雨季,在桂林,在烟雨濛濛的漓江边,我和伦并肩漫步,或者沉默,或者浅声交谈,无限美好弥散在诗情画意的人生风景里。雨季里那些浓绿的草木的枝叶同样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漓江两岸的青山在氤氲的空气里静默,自带一种远离喧嚣的安详。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想念那个季节的心情和人事。</p><p class="ql-block">今天,当我将自己的经历讲给孩子们的时候,眼眶里是有了泪水的。我能读懂汪曾祺先生在开头和结尾都单独成段的那句“我想念昆明的雨”里有些多深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我也突然明白为什么那么喜欢学习这篇《昆明的雨》。因为在文字中,我的青春再次和我见了一面,仿佛在告诉我,你要好好安顿自己的灵魂呀。</p><p class="ql-block">许倬云先生说:“教育不只是谋生的技能,你有没有想到自己。”</p><p class="ql-block">王崧舟老师也在这句话的基础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所有的教育最后必须回到自己身上。</p><p class="ql-block">这样看来,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素养的地方,它更是教师安顿自己心灵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