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870年4月23日,星期六,美国波士顿,成千上万的民众涌向街头,为一位杰出的美国外交家送行。灵车由军人和警察护送,覆盖着星条旗和黄龙旗,在哀乐中缓缓前行。一个月前,大清皇帝下诏,追赠这位特使一品官衔,并赐予其家属一万两白银的抚恤金。</p>
<p class="ql-block">逝者是蒲安臣,1820年生于波士顿,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35岁当选众议员。林肯总统于1861年任命他为驻华公使。同年,恭亲王代表大清与列强签订条约,同意派遣使节常驻北京。</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六年里,蒲安臣积极推行“合作政策”,主张以公平的外交手段取代武力,追求公正的结果。这种外交理念不仅赢得了中国官员的尊重,也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声望。总理衙门评价道:“英法美三国以财力雄视西洋,势均力敌,其中美国最为平和。”</p>
<p class="ql-block">大清国一直考虑派遣高级代表团出访西方各国。然而,当时中国缺乏外交人才,且受制于外交礼仪。在此背景下,恭亲王解放思想,聘请洋员出访。在总理衙门为蒲安臣举办的告别宴会上,恭亲王试探了他的意向,双方一拍即合。</p>
<p class="ql-block">从1868年2月至1870年1月,蒲安臣率团先后访问了美国、英国、法国、瑞典、丹麦、德国、俄国,会见了各国元首。此次出访的最大成就是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共八条,主要内容包括: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中国控制内地贸易、在中国各商埠设立领事馆、禁止宗教迫害、鼓励中国劳工移民美国、相互居住和旅行的权利、相互准许对方学生入学、不干涉中国内政。梁启超称赞:“此条约实为最自由最平等之条约。”</p>
<p class="ql-block">据志刚记载,病中的蒲安臣十分担忧与俄国的交涉。中俄陆地接壤数万里,这远超蒲安臣所熟悉的“海洋外交”。他既担心“办法稍差,失颜于中国”,又担心“措辞不当,贻笑于俄人”,因此“日夜焦虑,病势加重”,最终于2月23日不幸去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