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晋祠博物馆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祠镇,依托著名风景名胜晋祠园。晋祠历史悠久,创始于西周初年,现存文字记载者,乃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其中云:“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现存圣母殿(原奉唐叔虞,宋天圣年间始改奉圣母)为宋初建造,殿前鱼沼依然存在,沼内小八角形石柱仍是北齐风格,其布局仍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原状。从古籍记述中得知,晋祠在北齐、唐、宋、元、明、清时期,都曾盛及一时。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山光水色优美动人,历代修建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郁郁苍苍的林泉掩映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殿宇、楼阁之间。人工建筑依托自然环境而建,交融一体。</p> <p class="ql-block"> 晋祠自创建以来曾经过多次保护性修葺和扩充,它展示着千余年间的历史文化信息。现今晋祠保存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古建筑组群10余个,410间之多,其主体建筑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后又经过金、元、明、清历代经营擘划,中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以圣母殿为终端的中轴线建筑相继建成,成为晋祠的主体。这组建筑布局合理,造型宏伟,以历史艺术价值高贵著称。</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两侧也随自然地势的高低错落排列了两组建筑:北边一组包括文昌宫、昊天神祠、贞观宝翰亭、唐叔虞祠、朝阳洞、三台阁等,这些建筑以崇楼高阁而取胜。南边一组包括水母楼、难老泉、真趣亭、胜瀛楼、王琼祠、奉圣寺、舍利生生塔等,既有楼塔耸峙,又有亭桥点缀,池塘映影,泉水环流。这些建筑虽不是同期建成,却好象按照一个统一精巧的总体设计而布列的,布局紧凑、规模宏伟,上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林翳掩映中时隐时现,清澈见底的泉水淙淙穿流,犹如一条碧绿色玉带把一颗颗熠熠发光的明珠串联起来,使得整个祠区分外清静幽雅,错落有致。既象祠观的院落,又象皇家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溪池映带之间,贯穿着千年宗祠与园林文脉,情景交加,和谐自然。</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三绝</p><p class="ql-block">周柏 :位于晋祠博物馆内,是西周时代种植的柏树,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仍然茂盛葱郁,象征着长生不老。</p><p class="ql-block">宋代彩塑 :主要位于圣母殿内,是宋代时期的彩塑作品,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p><p class="ql-block">难老泉 :晋祠的三泉之一,泉水常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被誉为“不老泉”。</p><p class="ql-block">晋祠的三宝 :</p><p class="ql-block">圣母殿 :北宋年间为晋国诸侯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宏大殿堂,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是晋祠的主体建筑。</p><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 :位于晋祠博物馆内,是一座独特的建筑,横跨鱼沼之上,连接圣母殿和献殿。</p><p class="ql-block">献殿 :位于晋祠博物馆内,是一座用于祭祀的建筑,与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共同构成了晋祠的核心区域。</p><p class="ql-block">晋祠的三匾 :</p><p class="ql-block">难老 :代表难老泉。</p><p class="ql-block">对越 :代表对越祠。</p><p class="ql-block">水镜台 :位于晋祠内,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p><p class="ql-block">这些晋祠的精华部分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雕塑和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的八根檐柱上缠绕着八条木制雕龙,即是古籍《营造法式》中所记载的缠龙柱,是晋祠“古建三绝”之一。盘龙柱完成于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之前,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木雕盘龙柱。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不得不叹服木质的优良及工艺的精巧。这八条盘龙也是太原龙文化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许多历史名人都曾到访晋祠,并留下了不朽的诗句和赞誉。李白、白居易、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等文人都曾在此留下千古名句,晋祠也因此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晋祠不仅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更是一个集自然美景、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于一体的大型古典园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