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自 留 地</b></p><p class="ql-block"><b> —李俊杰</b></p><p class="ql-block"><b>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土地实行集体经营,投入少,吃大锅饭,农民劳动积极性低,故年年所收无几。加之国家实行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回销到农民口中的粮食很少,暂时困难时期,有的村每人每天只能吃上四两粮食,面对饥荒,实行了“自留地”政策。即从集体经营地中,划出极少量土地,按照家庭人口,分交农民自由耕种,收获归家庭所有,聊补指标口粮严重不足。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我家六口人,曾有过半亩自留地,因自种自收自用,故对区区有限的自留地,耕种格外留心。当时十多岁的我,曾将自家的土肥,装入柳条筐,用独轮车,推到自留地作底肥,将茅稀舀入茅罐,用扁担挑起,一步一颠的送到距家很远的自留地,用作追肥。粪大水勤,不用问人,期望着自留的庄稼生长茂盛,秋后能多收点粮食,聊补无米之炊。还记得有一年青黄不接之际,父亲曾将自留地尚未成熟的玉米棒,掰下来,带回家捣碎,做玉米面糊糊,供一家围着锅充饥。没干粮,肚子饿,一人一餐能喝好几碗。农民们看重一点点自留地,还在自留地,摊钱打井,装上了五轮水车,人力推动,提水浇灌。我的邻居开爷爷,曾蹲在水车旁看新奇,手搭在大齿轮上。正好有一人,推动水车浇地,将开爷爷的中指,卡在两齿轮咬合处,当时就被轧断一节,虽经治疗,但留下残疾。另一邻居营爷爷,赠其顺口溜曰:老开的,没啥事,自留地里看洋戏儿。齿轮转转,老开的叫唤,指掉一截,邻里笑谈!而面对自留地与生产队集体地,争水争肥争劳动时间的矛盾,村里一次次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应先公地后私地,不准农民在上下午时间,进入自家自留地干活儿,水肥也要公地优先,进而派人在自留地看管执行。</b></p><p class="ql-block"><b> 文革时期,自留地又被作为“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内容,进行大批判,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一度受到广大农民欢迎的自留地,长期被取消。农村农民口粮不足的局面,曾延续多年。期间我在部队服役,曾将每月六元津贴的剩余部分,邮寄给父母,用于买口粮,补不足,裹饥腹,勉强度日。</b></p><p class="ql-block"><b> 艰难困苦中,广大农民,相信党和国家土地政策,会有大的转圜,相信党的领导能让农民吃饱穿暖。期待中,遵纪守法,为全国大局稳定做出了贡献。至今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新年岁首,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曾有以下几句话,或许是对当时形势的肯定:“困难面前,我们的党,不愧为伟大的党,我们的国家,不愧为伟大的国家,我们的军队,不愧为伟大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不愧为伟大的人民”。而1978年11月24日深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这是一份把集体土地承包到户的“大包干”契约,也是一份干不成就要掉脑袋的生死状,更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并确定内部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的“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予以鼓励推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已延续了四十多年,农村农民温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b></p><p class="ql-block"><b> 大锅饭少二十年,承包足食自留田。春江水暖鸭先知,农村父老笑开颜。一九八一年,与弟弟分家时,我继承了父母亲二亩联产承包责任田,由于管理到位,第二年麦收时,打了十口袋麦子,农村一口袋麦子重约一百二十斤,单季自得小麦一千二百多斤,亩产六百多斤,全家人喜出望外。而责任田多于我的弟弟和诸多邻居,更是年年足食丰衣,吉庆有余,加之农业税收的取消,新农合的推行,农民种粮补贴,六十岁以上农民退休金,低保金的发放,减轻农民负担等措施的到位等,农村改革的成果以小看大,道一漏万,可见一斑。</b></p><p class="ql-block"><b> 民以食为天,仓中有粮,心中不慌,无农不稳,这些有益的格言,启示多多,已经得到足够重视,成效有目共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改革政策的逐步完善,粮食产量和储备逐年递增,为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改革也定会更上一层楼。前几日,久居农村的胞弟告说,咱村正在实行土地流转,大户经营,原承包农户,依照土地数量,给予一定报酬,不用干活也能分红,比自家耕作,收获还能多一些。如今弟弟的子女,外出打工创业,事业有成,有的还在城市买房定居,孙辈在城市接受教育,满意多多,溢于言表。二零二四年国庆节,我曾回故乡探亲,在弟弟的农家小院,拍下了全家福,乐融融,续亲情,满意多多。表达着一位普通农民,对深化农村改革政策的由衷拥护和赞成。但愿进一步的改革,能在得民心顺民意的前提下,健康推进。“人叫人动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已被长期以来农村发展变化实践所证实。“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一代伟人的教诲,更应永远铭记执行,使农村改革沿着康壮大道,砥砺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以上三至七图,摘自网络,其余为本人的摄影作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