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利休与茶道

立雪听松山房

<p class="ql-block">这幅书法尺牍挂轴为千利休(1522-1591)所作,颇为难得。</p><p class="ql-block">■ 本紙 :橫42.5,縱28.7cm</p><p class="ql-block"> 总丈: 橫51.5,縱117.5cm</p><p class="ql-block">■ 軸首 ■ 箱書 :利休</p><p class="ql-block">■ 添狀:利休居士消息文 霜月廿七 (印)</p><p class="ql-block"> 道喜名有</p><p class="ql-block">■ 釋文:新在家良意所望候、</p><p class="ql-block"> 此間此弐ツ出来候、</p><p class="ql-block"> 内一以参候、道喜女房衆</p><p class="ql-block"> 口迄懇二被仰由候間、乍</p><p class="ql-block"> 斟酌進候、恐々</p><p class="ql-block"> 霜月廿七日 宗易(花押) (千利休名宗易號利休)</p> <p class="ql-block">千利休创建“和、敬、清、 寂”的“草庵茶道”,在日本茶道经典《南方录》的卷头记载千利休这样一段话:“草庵茶的第一要事为:以佛法修行得道。追求豪华住宅,美味 珍馐是俗世之举。家以不漏雨,饭以不饿肚为足,此佛之教诲。 茶道之本意”。可见“草庵茶道”的目的是达到“空无一物”、禅茶一味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与千利休崇尚“和静清寂”的禅意茶道不同,丰臣秀吉拥抱茶道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宣传、巩固自己的统治。战国和安土桃山时代,日本社会群雄纷争,社会上“下克上”思想风行,丰臣秀吉就是这样夺得了日本的实际统治权,在夺取胜利之后,丰臣秀吉便开始着手巩固自己的统治,茶道便是安抚武士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他开始重用千利休,大力提倡茶道,并以收藏唐物为荣,炫耀其财富和权力,形成了安土桃山时代的黄金文化。</p> <p class="ql-block">丰臣秀吉以“黄金茶”为本,以炫耀自己的财势与权力,他在北野举行的一次大茶会中,就邀请公卿、诸侯、武 士、工商业者、隐士等800人出席,在三间大厅里展出了自己收藏的珍贵器物、名贵字画,以夸耀天下,笼络人心。霍尔教授在《日本:从史前到现代》书中这样评价:“安土和桃山的风格是为取悦于粗野的、凭个人奋斗而统治国家的人。也是为了显示他们的权利和财富。”</p> <p class="ql-block">与之相反,千利休的“草庵茶道”, 是以“贫困”作为根底。所谓“贫困”,是指不随世俗,诸如财富、权力、名誉等等,他强调草庵茶不能被“物”所囚,必须以“心”征服 “物”,并主张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简紊的情趣。以物外之幽趣,即超越人力而回归自然,作为其对茶道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所以“草庵茶”的审美追求,与武家追求的黄金文化是两种完全相反的艺术价值和生活理想。“草庵茶道”与“黄金茶道”的差别不仅仅是内在与外在,精神与物质的差别,更是相信权力无限的权利主义,与感悟人力有限的庶民主义两种世界观的不同。 由于以上的种种分歧导致双方的矛盾随着时间而不断加深以至于不能调合。最后作为统治者的丰臣秀吉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利用“木像事件”一事,赐千利休一死,甚至株连千利休的亲眷。 </p> <p class="ql-block">利休去世以后,他的子孙和弟子分别继承了他的茶道,400多年来形成了许多流派。至今有20几个,主要有:表千家流派、里千家流派、武者小路千家流派、远州流派、石州流派、松尾流派、庸轩流派、不昧流派等。这些流派都出自于千利休,都以千利休的茶道思想为指导;各自的茶道风格又有所不同,有的趋于素淡,有的趋于华丽,各个流派的点茶动作、茶会细则也有所不同,但各流派的茶道基本理念均为千利休所提出的 “和、敬、清、寂 ”。 </p> <p class="ql-block">千利休的老师是武野绍鸥。‌武野绍鸥是日本茶道的重要人物,对千利休的茶道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武野绍鸥师𠄘村田珠光,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其所创的草庵茶乃是后世茶道的出发点。</p><p class="ql-block">村田珠光曾师承一休法师参禅,那里吸取了禅宗的精华后,立刻开始用禅来改造自己的茶事活动,他将圆悟克勤的墨迹“茶禅一味”必恭必敬的挂在茶室壁龛中,那是茶室最为显著的位置,每个来参加茶事的客人都要先向圆悟的手迹行礼。从此这副墨迹不仅是禅门重宝,而且也成为茶道至高的圣物。</p> <p class="ql-block">现在很多参禅的人动不动就说“言语道断”、“不立文字”,但是连文义与文明所呈现的差别都不知道怎么去证法性与自然智的平等呢?连见地的究竟通达都未达到,就要“离言”而“一默如雷”,那只是无知和反智而已,殊不知维摩诘示现“一默如雷”只是与文殊对谈的开端啊。</p> <p class="ql-block">平等是了然差别而不住差别,是不被差别所拘而超越差别,世法如是,出世间法亦如是。或者说:世法就是差别,就是世俗、识境;出世间法就是平等,就是胜义、智境;没有离开世间法的出世间法,也没有离开识境(现象界)的智境(本始基)。否则就是“执空为实”、就是“顽空”、就是“他空见”。</p> <p class="ql-block">列举一些公开出版的传世千利休书迹以作对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