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时空——山西晋城篇(一)(2024.9.16.——9.18.)

落英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6日</p><p class="ql-block">晋城市,山西省辖地级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盆地,四周群山环绕,中部相对平坦。因春秋末年迁晋静公到此而得名,是一座千年古城。</p><p class="ql-block">晋城泽州大阳古镇——两千六百年历史的古镇,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设此为郡,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大阳明清时期仕官迭出。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色艺双绝的赵飞燕,首创诸宫调的孔三传,耿介不阿、上万言书的茹太素,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等,在大阳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那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大阳是冶铁业的重要发源地,手工制针业发达,称“九州针都”。大阳古镇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古镇中街巷纵横,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大阳古镇远处群山怀抱,气象万千。在壮丽的自然景观中,尤以“香山十景”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2008年被国家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11月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经中国侨联认定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正值中午,天气炎热,街道少有行人,两侧商铺有的关着。</p> <p class="ql-block">古法制铁馆——阳阿古镇冶铁制造业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以锋利著称的“阳阿宝剑”就在此产生,可“陆断牛马,水截鸿雁”。是我国冶铁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阳古镇老针店——明、清时,大阳手工制针业出现。大阳手工制针工艺有七十二道工序,并形成了以街巷为线,以个体院落为点的规模性操作场面。所制的铁针,质量优异。称作“九州针都”。</p> <p class="ql-block">铁杵磨成针——磨了一个月、一年和五年的铁杵。</p> <p class="ql-block">资圣寺——始建于北齐。现为佛教净土宗寺院。</p> <p class="ql-block">张家老宅——明万历年间尚书张养蒙的祖宅,三进院落,规模宏大。修葺中。</p> <p class="ql-block">古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寺庙官府</p> <p class="ql-block">街巷商铺</p> <p class="ql-block">胡同民居</p> <p class="ql-block">最远处的汤帝庙没去,它是晋城地区重要的文化遗存。但是九月的天这么热,只好放弃。</p> <p class="ql-block">9月17日住晋城</p><p class="ql-block">晋城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2002年建成开放。博物馆的馆藏丰富,馆内现存文物两万余件,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等19个门类,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211件,三级文物523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馆内现有基本陈列包括“晋城古代文明”和“晋城古代建筑艺术”,此外还有“煤铁之乡”和“民间瓷话”等专题展览。</span></p> <p class="ql-block">大厅,晋城揽胜浮雕墙——精致的立体浮雕山水画,画中依次排列了晋城上千年的文物古迹,看这幅浮雕就像是走遍了晋城大地。</p> <p class="ql-block">明代彩绘琉璃仪仗俑——张光奎墓出土。他是明末清初的将领,因血守大阳城而牺牲。整个队伍人物多达百余人,所有的人物全部采用了琉璃打造,主要以黄色和绿色为主。在队伍中除了常规的拿兵器的琉璃俑外,还有众多拿着笙、笛、板、琵琶等乐器的乐俑。</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北齐昙始造像碑座‌(四面拼图)</p><p class="ql-block">出土于泽州青莲寺上寺,展示了北齐时期的佛教艺术。碑座石刻正面浮雕着一佛二弟子造像,中央雕刻的碑赑屃碑座上,额正中刻有圆拱形小龛,两侧则以螭龙为饰,内雕结跏趺坐佛。尽管佛头已残,但整体仍显得庄重而神圣。这件文物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这件碑座三面浮雕有题名“迦林罗”、“伽林罗”、“多林罗”、“波林罗”等的图像。这些名称出自《大方等陀罗尼经》中关于十二梦王的内容。而这部《大方等陀罗尼经》是北凉时期,由高僧法众翻译的密教经典。一般佛教史认为密教是由唐代开元三大士由南印度传法,但这件石刻的出土表名在唐以前的北齐时期,密教已开始在晋城青莲寺出现,基本改写了佛教史,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金代琉璃屋脊</p><p class="ql-block">金泰和七年(1207年),由晋城东元庆村的琉璃匠人李道真制作。这套琉璃屋脊以黄绿孔雀蓝为主色调,部分还采用了琉璃铺锦和剪边工艺,使得整个屋面显得庄重辉煌‌。</p><p class="ql-block">琉璃屋脊的设计独特,不仅使用了丰富的色彩,还采用了捏花工艺。琉璃屋脊上的装饰并非常见的祥龙翥凤或芍药牡丹,而是塑造了二十八宿的形象,这种设计不仅展示了匠人的高超技艺,也赋予了建筑更多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这里展出的是在近年玉皇庙大修中拆换下来的原件,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玉皇庙由仿制品替代。</p> <p class="ql-block">“时大彬制”紫砂壶是明代制壶名家时大彬的作品,世上仅存六件。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部分文物</p> <p class="ql-block">木雕</p> <p class="ql-block">晋城景德桥——位于晋城市内,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为保护此桥,修建了景德公园和德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清代重修碑</p> <p class="ql-block">晋城司徒小镇过中秋节。司徒小镇离晋城城区5公里,是当地村民历时十几年打造出的。它占地千余亩,是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农耕体验、旅游购物、文化演艺等为一体的“老山西民俗印象基地,新晋城美食旅游地标”。泽州打铁花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p><p class="ql-block">小镇每天的游艺活动、一般演出、租借少奶奶服装、景交车都是免费的,还有西瓜和打铁花后的地方小吃川汤也是免费,借以招揽客人的办法还是下了功夫的。</p> <p class="ql-block">小吃街</p> <p class="ql-block">小镇风景</p> <p class="ql-block">书馆听书</p> <p class="ql-block">看历史剧《老山西》,当地人自编自导自演,演绎当年从大槐树迁移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夜色</p> <p class="ql-block">小镇夜景</p> <p class="ql-block">打铁花——“打铁花”是流传于晋豫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演出中,打铁匠人舞动着1600多摄氏度的高温铁水,一挥臂,冲天的铁花四处飞溅,璀璨夺目,其场景之震撼很难用文字来形容。</p> <p class="ql-block">9月18日住晋城</p><p class="ql-block">晋城玉皇庙——又称府城玉皇庙,位于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创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是古代泽州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道教庙宇。现存格局元代重修行程。主轴线上三进院落随地势依次升高。殿宇楼阁、亭榭厢房共有100余间,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古建筑、彩塑、壁画、碑刻、木雕等文物。其中最珍贵的是精湛绝伦的彩塑艺术,跨越宋、金、元等多个朝代的彩塑作品,总数超过260尊。其中宋代彩塑二十八星宿堪称绝世之作。玉皇殿顶正脊前后两面保存有金代烧造的二十八宿琉璃像和脊刹上的琉璃狮子、后坡垂兽琉璃麒麟,是中国国内同类琉璃制品的仅存之物,有很高的文物与艺术价值(现存晋城博物馆)。1988年国3。现又是晋城彩塑壁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建筑结构图。</p> <p class="ql-block">头道山门创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后四架梁对接于中柱内,通檐用三柱,身内单槽分心造,单檐悬山顶。屋顶孔雀蓝琉璃脊饰,聚锦心,筒板瓦屋面,正脊两侧浮雕龙、莲花等祥瑞图案,置七星楼阁式脊刹。</p> <p class="ql-block">二道山门,建于元代至元18年(公元1281年)</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星宿彩塑——由宋末元初雕塑家刘元(刘銮)雕塑。他运用写实与写意、想象与象征、中西方雕塑技艺相融合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二十八位不同年龄、性格、性别、身份的人物造型,突出了人物内在心灵的刻画,以附属动物和人物形成互动,创造性的把天上星宿人物化、世俗化,整堂彩塑造型生动,性格鲜明,体态自然,服饰华丽,衣纹流畅,动静相宜,行神皆妙。为中国古代宋塑的巅峰之作,被誉为海内孤品。</p> <p class="ql-block">有诗云“雍雍穆穆一堂生,譬轴由近加缄封。此像或从天上来,化作黄泥添青红”。</p> <p class="ql-block">玉皇殿——创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金泰和七年(1207)重修,现存建筑为宋金风格。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四椽栿前压乳袱,前廊式单檐悬山顶建筑。前后檐柱头施单下昂四铺作,里转四铺作偷心造,檐柱柱础为覆盆莲花,柱有收分、侧角、生起。</p> <p class="ql-block">玉皇殿塑像51尊。殿内中央塑玉皇大帝,身着九章法服,头戴珠冠冕旒,双手持圭于胸前,端坐于须弥座上,身后围木屏风。两侧立有女官、侍女、宰辅、臣尉。其中侍女像面容秀丽,风采翩翩,为宋代彩塑的精品之作。</p> <p class="ql-block">十二元辰殿部分十二生肖彩塑</p> <p class="ql-block">部分殿宇和琉璃屋脊</p> <p class="ql-block">其它殿内部分彩塑</p> <p class="ql-block">献亭(明代)梁架</p> <p class="ql-block">府城关帝庙——金村镇府城村,离玉皇庙不远,坐落在村东的青岗上。府城关帝庙创建于宋庆元元年(1195年),明代重修,乾隆年间多次重修,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国7。</p><p class="ql-block">山门正在维修,从旁门进。</p> <p class="ql-block">关帝殿——建筑在高台之上。柱上是石雕的龙,柱间横梁和雀替木雕的是龙,屋脊上是琉璃的龙,而且色彩鲜艳。</p> <p class="ql-block">关帝像</p> <p class="ql-block">关帝殿前四根滚龙柱——为清乾隆年间本地匠人续氏雕造。这样的龙柱,全国目前有三处,山东的孔府庙、运城的关帝庙,府城关帝庙。前廊四根滚龙柱,每个龙柱柱高6米,上边饰木雕游龙雀替,每根柱子上缠绕着两条盘龙,龙的身驱及头、爪、尾比例适中,鳞片细腻,龙发、龙须飘逸奋飞,龙眼传神,尾部扭动自然洒脱。巨龙环柱缠绕,成翻江倒海,水浪滔天之势。龙体形态各异,或盘绕,或腾跃,上下翻飞。许多地方石雕龙身脱离柱体,形成透雕,刀法刚劲有力,雕刻形姿玲珑剔透。盘龙间还穿插雕有八仙过海、电母风伯、雷公雨师等人物。</p> <p class="ql-block">滚龙柱的底座是四只圆雕石狮,整体呈圆形和方形,四条腿镂空站立。狮子头部刻画生动,眼大,鼻孔、耳朵外张,卷云眉中夹着三条抬头纹,口张开,神态凶神恶煞,体现一种狞厉之美。</p> <p class="ql-block">可惜上面的人物大都没有头部,不知何时被砸掉了。只找到一个。</p> <p class="ql-block">三义殿——供奉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三人。殿前有精美的人物浮雕石柱四根,共雕刻327人,雕刻了四个经典故事:《郭子仪拜寿》、《瓦岗寨》、《封神演义》和《张公艺九世同堂》。每个人物不足半尺,却眉目清晰,生动逼真。也是很多人物头部被砸掉了,很可惜。</p> <p class="ql-block">山门和倒坐戏台</p> <p class="ql-block">小南村二仙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东南村村北,占地面积为1232平方米,创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1996年国4。</p><p class="ql-block">晋东南有不少二仙庙,二仙信仰是晋东南特有的。相传晋东南一带,有乐氏二姐妹恪守孝道,对后母侍奉得无微不至,感化成仙。宋徽宗时,有两位女子为宋军送上粥饭。后来人们口耳相传,就认为送粥饭的人,便是升仙之后的乐氏二姐妹。宋徽宗封她们为冲惠、冲淑真人,建庙供奉,世称二仙娘娘从那之后,二仙信仰便在山西广泛传播开来了。</p> <p class="ql-block">献亭和正殿——正殿为宋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用材硕大,斗拱分布舒朗,宋代大观年间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正殿和献亭的彩龙柱。</p> <p class="ql-block">殿内的天宫楼阁,斗拱出挑之多也是宋代建筑罕见的。在山西仅此一座。</p><p class="ql-block">在正殿屋檐下有宋大观年间的创建碑,记载了庙宇的建造年代。阁楼内还有16尊侍女像,也雕得宛如真人,大多都是宋代原作。二仙庙的塑像像共6尊,除二仙真人外,另有侍女4尊,殿内塑像,是晋东南仅存的乐氏二仙塑像,与大殿为同时代作品。塑所塑人物体态端庄,眉清目秀,为宋塑之佳作。殿内天宫楼阁,由三个单体建筑和一个单拱廊桥组成。斗拱柱枋、构栏门窗、脊与吻兽皆木制而成,是极为精巧的宋代建筑模式。</p><p class="ql-block">二仙金妆塑像端坐在玲珑剔透的木雕精制的龛阁中。</p> <p class="ql-block">殿内共有16尊宋代彩塑‌,其中包括二仙真人并列主龛,两尊女官位于附龛内,另有男女侍从共12尊‌。这些彩塑中有10尊的头部在1997年被盗后补塑,目前头身均为宋代原塑的仅有6尊‌。</p><p class="ql-block">除两尊持笏女官,还有三尊宋代原塑。一尊不在殿中。</p><p class="ql-block">文管员说原作和补塑的很好分辨,看表情,原作更生动。</p> <p class="ql-block">天宫拱桥两侧各连着一座二层阁楼,下设一龛,龛内有手持笏版的宋代女官像。</p> <p class="ql-block">山门和珍贵古碑——两通石碑立于正殿两侧,分别是宋大观元年(1107年)的《二仙庙记》和政和七年(1117年)的《新修二仙庙记》‌‌。这两通记录了庙宇的创建和修缮过程。</p><p class="ql-block">正殿前檐柱子专家上刮开涂层发现的文字,是施石柱的供养人信息,时间是宋徽宗刚当上皇帝的那一年,建中靖国元年。也是建造年代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青莲寺——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摩崖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题记。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该寺分古寺、新寺两处,相距约五百米,分属净土宗、天台宗道场。两寺依山就势,殿宇楼阁,鳞次栉比;经堂僧舍,错落有致。1988年国3。</p><p class="ql-block">青莲寺分为上下两寺,上寺称新青莲寺,隋代创建。下寺称古青莲寺,北齐初建。</p><p class="ql-block">现在被划在珏山风景区内。</p> <p class="ql-block">寺外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新寺(上寺)创建于隋代,原为慧远禅师说法道场,宋以后为天台宗道场。寺分三院,一院为藏经楼,二院为大佛殿,三院为大雄殿。寺院中天王殿、藏经楼、释迦殿、罗汉楼、地藏楼及经堂、僧舍,高低错落、左右对称,掩映在幽静雅洁的环境中。二院大佛殿、罗汉楼、地藏楼有宋代彩塑37尊及500罗汉名号。释迦殿古朴大方、雄伟壮观,悬檐歇山顶,斗拱肥硕、飞檐凌空,当为宋代所建。殿内塑释迦佛本尊坐像及文殊、普贤二弟子,东西配殿上各塑广法天尊,十六罗汉 和地藏王、十殿阎王像,个个威严肃 穆、栩栩如生。虽然庙堂殿宇中有的局 部破损,但仍不失为一处较为完整的 庙宇。</p> <p class="ql-block">山门,曾叫福岩禅院</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宋代原物,至元代已经藏经五千余卷。一层为弥勒殿。</p> <p class="ql-block">四个角斗拱上各骑着一个角神,表情生动可爱。</p> <p class="ql-block">上寺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从石柱、门楣石刻题记可知,该殿创建于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殿内佛坛上现存宋塑4尊。</p><p class="ql-block">殿顶设遮蓬,保安说等待修缮。</p> <p class="ql-block">宋塑,表情自然,比例和谐。</p> <p class="ql-block">青莲寺古碑众多,真草隶篆各体具备。</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又名罗汉楼,位于中佛殿东侧,始建于唐代天佑十八年(公元922年)前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改为观音殿,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复名观音阁,并将宋代观音殿之原构移于阁之上层,楼上设十六罗汉堂,楼下设五百罗汉堂,堂内正中墙壁上至今完好地镶嵌着一通北宋石刻《五百罗汉名号碑》,这是目前全国名号最全的少数碑刻之一,历史价值和宗教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内古朴粗壮的宋代大方梁</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宋塑罗汉</p> <p class="ql-block">法堂,即大雄宝殿,创建于北齐,历代重修,现为1998年重修,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现塑</p> <p class="ql-block">内部梁架,内塑一佛二弟子及倒坐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古银杏树,一雌一雄,高25米,树围5米。1400年,称夫妻树。</p> <p class="ql-block">唐代经幢</p> <p class="ql-block">子母柏——青莲寺重要景观,母柏周粗3米,高27米,子柏周粗不到1米,高24米。相传100余年前,母柏枯死,住持欲砍伐,不想当夜根部重生一幼柏依偎母柏而长,住持见状,以为神意,遂罢。青莲寺六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寺 ,下寺, 初建于北齐天宝年间(公元550—559年),是在慧远草创后,经北齐、北周、隋、唐修建而成。主要建筑有正殿、南殿。唐碑《硖石寺大隋慧远法师遗迹记》碑首佛殿图一幅,是已发现的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实证资料。碑首线刻弥勒佛殿图(亦称弥勒讲经图):它所显示的佛殿,布局完整,山门、围廊、讲坛、佛殿莫不具备,是研究唐代寺院格局和形制的最好资料。北大殿有文殊、普贤、释迦等唐代塑像,为寺中珍品。</p> <p class="ql-block">下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舍利塔,明代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26年)建造,高25米,为藏传佛教的喇嘛塔式样。每到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塔会出现短暂的无影现象,故称“无影塔”。为青莲寺六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下寺正殿又称弥勒殿、大佛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虽经元、明、清重建,但雄浑的外观、古朴的手法仍存宋代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举折平缓,出檐深远”</span>的遗风。高大宽敞的正殿中央,大而低矮的束腰须弥式方形佛坛上,有释迦牟尼等6尊唐代彩塑,“青莲寺精华之处就在于此。”是青莲寺一绝。</p> <p class="ql-block">唐塑。</p><p class="ql-block">垂腿弥勒佛,国内绝品。面相丰腴,峨眉,细眼,高鼻,小嘴,典型的唐塑“丰肌秀骨”的风格。衣着袈裟比例适当,衣纹流畅,衣饰紧窄,榴纹稠叠,像湿的一样紧贴于身。因塑像方法是北齐著名佛像画家曹仲达独创的一种新画风,被誉为“曹衣出水”。印度佛像多用此方法。</p><p class="ql-block">两侧两弟子,迦叶居左,阿南居右。左边莲台坐普贤菩萨,右边莲台坐文殊菩萨。右前方一尊供养菩萨,体型娇小。</p><p class="ql-block">塑像整体反映了唐塑浓丽丰肥的时代风格,精湛的艺术雕塑显示出纯正、雍容、大气的大唐造型风度。</p> <p class="ql-block">南殿释迦殿,面阔三间,内置彩塑十二尊,其中佛坛前部五尊为宋塑。居中为结踟趺坐于莲台的释迦佛,两侧为侍胁文殊、普贤二菩萨及迦叶、阿难两弟子,雕刻手法仍沿袭唐风,注重写实,生动传情。</p><p class="ql-block">塑像有的毁坏严重,这个殿没开放,可以从窗户欣赏。</p> <p class="ql-block">倒坐观音</p> <p class="ql-block">上下青莲寺依山傍水,上下相望,互相掩映,暗和“藏”的妙处,呈现皈依自然的永恒美。</p><p class="ql-block">青莲寺六绝:唐宋彩塑、‌银杏侣、‌古建筑、‌无影塔、‌乳窦泉和‌子母柏‌。没有见到乳窦泉。走在古人的辉煌里,也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