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024.11.18,周一,阴天</b></p><p class="ql-block"><b>今天阿香她们去望仙谷景区了,因为我前几个月去过,我一人就来到铅山县看看</b></p> <p class="ql-block"><b>上饶这个县城的名字,第一次念你一定会念错,这个县城是千年古县有很多“历史名片”,个个不一般,却超级低调冷门,这个县城还很好吃,这个深藏不露的宝藏县城就是上饶铅山县。</b></p><p class="ql-block"><b>有一句口号是“走遍千山还是铅山!”</b></p> <p class="ql-block"><b>铅山又称永平、鹅湖等。永平是铅山的一个重要古称,因铅山在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县时,名为永平。鹅湖则因鹅湖山得名,南宋著名的鹅湖之会在此举行,使其闻名遐迩,故而铅山也被称为鹅湖。</b></p> <p class="ql-block"><b>上饶铅山县城的河口镇,曾是历史上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北宋时称“沙湾市”。明嘉靖年间,这里手工业发达,水路直通都阳湖,商品交换的扩大促进了"沙湾市“的繁荣.到了清乾隆年间,河口进入鼎盛时期, 闽浙皖赣川广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成了商贾云集的“八省通循”之地。</b></p><p class="ql-block"><b>曾几何时,这里的红茶引领着全世界茶叶的潮流。当年茶商将武夷山的茶叶运输至此,加工装船后走水路抵达汉口一路向北,整个商路长达13000多公里,堪称名副其实的万里茶道。河口镇一跃成为万里茶道的启航点、万里茶道第一镇。</b></p><p class="ql-block"><b>它还以矿产而出名。北宋以来,全国铸钱所用的铜,几乎半数出于永平。</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从上饶东站车程一小时,十点多到达铅山县城。这“铅”字和“沿”字同音哦</b></p> <p class="ql-block"><b>一下车,我就被这个烧饼吸引住了目光,尽管吃过早餐,还是买了一个,十二元,确实是美味呀</b></p> <p class="ql-block"><b>于是,我啃着烧饼开启了今天的逛吃逛吃</b></p> <p class="ql-block"><b>这里号称“万里茶道第一镇”</b></p> <p class="ql-block"><b>如今的河口镇古街保存尚好,厚重的历史韵味犹存。路面用长条青、麻石铺砌而成,深深浅浅的车辙承载着逝去的岁月。</b></p> <p class="ql-block"><b>沿河五百米长的古街两旁,层楼绵延,鳞次栉比,古老而典雅,墙壁上的砖雕、木雕精美绝伦,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b></p> <p class="ql-block"><b>在河口,不能不提到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的何氏家族百年老药号“金利合”药店,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西方宗教建筑造型,是一座非常典型的中西合壁之作,其在当时规模很大。</b></p> <p class="ql-block"><b>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红军医院院长傅连璋慕名来金利合采购药品。当时谁也不敢与红军做生意,老板何柱成说:药者仁者之心,既然有人求药,那有拒之门外之理。为运输方便,金利合动用三十多名雇工把松散的药材制成丸、膏、丹,源源不断供应中央苏区和红军赣东北根据地,全年销量达三十多万斤。</b></p><p class="ql-block"><b>解放后,傅连璋担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念起金利合的功德,便把老板何柱成的部分后人接入北京居住和工作。</b></p> <p class="ql-block"><b>民国时期中西风格结合的药房</b></p> <p class="ql-block"><b>沿途还有一些钱庄、商铺、邮局、商会馆等旧址,见证了古镇曾经的商业辉煌。</b></p> <p class="ql-block"><b>世界书局</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 是上海世界书局在河口的分店,该书店曾在土地革命时期资助过红军办报。</b></p> <p class="ql-block"><b>恒孚煤油栈 民国时期河口专营煤油的商店,老板罗寿益,河口、石塘两地的大纸商,古石牌匾“恒孚煤油栈”为清末民初上海大书法家唐驼题</b></p><p class="ql-block"><b>同时也是二堡街基督教堂</b></p> <p class="ql-block"><b>和记油行</b></p> <p class="ql-block"><b>裕民银行</b></p> <p class="ql-block"><b>朱怡丰绸布庄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为徽商经营的一家大商号,建于清朝末年,业主朱大献,皖南茶商巨子,经营很有特色,在河口首开明码标价,原商号门前刻有“真不二价,童叟无欺'匾。</b></p> <p class="ql-block"><b>这里有多个会馆</b></p><p class="ql-block"><b>会馆是我国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兴起与发展,折射了那个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当年,河口发达的工商贸易,吸引全国各地的富商巨贾云集,先后兴建了二十多个会馆。这其中以八大商帮所兴建的全福、山陕、徽州、洪都、旌德、建昌、浙江、抚州等八个大会馆(也有资料说五大会馆)最为宏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河口那么多的会馆,即为她那个时候商业繁盛的一个标志。</b></p><p class="ql-block"><b>随着时间的流逝,上述会馆现在大多没有了。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就只剩下吉安、建昌两个会馆。</b></p> <p class="ql-block"><b>吉安会馆</b></p> <p class="ql-block"><b>吉安、建昌两会馆的建筑形式与格局,似与一般的宗祠差不多,亦由照墙、大门、戏台、殿堂和附属房屋等组成。从会馆大门进去,第一进是戏台,院内有一个空坪和两边回廊走马楼;第二进为正殿大厅,两边有厢、正房间。第三进是享堂,在它的后面有寝殿,以及两侧的一些附属生活用房等。其主体建筑戏台和正殿大厅等,均为歇山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造型非常地精美大气。整体来说,建昌会馆比吉安会大很多。</b></p> <p class="ql-block"><b>还有“山陕会馆”,“山西会馆”,(门楣上的石刻在那特殊年代被铲除)。茶叶从这里开始万里茶道…</b></p> <p class="ql-block"><b>他们的主人热情给我介绍了它们的历史,山西电视台曾来到这里寻访</b></p> <p class="ql-block"><b>曾经气派的县百货大楼,想当年一定是人头攒动吧</b></p> <p class="ql-block"><b>古城还有天主教堂</b></p> <p class="ql-block"><b>古城有一条小河蜿蜓迥转,一座座青石桥横跨两岸,增添了小镇的水乡情调。</b></p> <p class="ql-block"><b>沿古镇江的一堡到三堡是当年的商业街,街上商铺林立,如今只有一两个小店开着,当年的大商号成了卖点小烟酒的小杂货铺和早点店,更多的商号成了住家还有闲置着的。</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陆路时代注定了这个镇子的没落,昔日喧闹和忙碌已经不再。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b></p> <p class="ql-block"><b>因为时间原因,景区也还在逐个修复,共享车怕骑不远,我没有去“辛弃疾文化园”看看。</b></p><p class="ql-block"><b>辛弃疾晚年居住在铅山县的河口古镇,这里是他最后的归宿。</b></p> <p class="ql-block"><b>还有九狮山下的明代天乳寺,寺边有一天然水池,上书“天乳寺”相传为康熙手迹。因为浮桥拆了,需绕道太远没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