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教儒教四书五经里的上帝信仰</p><p class="ql-block">在四书五经中,“上帝”一词主要出现在《尚书》中,以下是相关句子:</p><p class="ql-block">- 《尚书·汤誓》: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p><p class="ql-block">这段话是商汤伐夏桀之前的誓师词,商汤表示夏桀有罪,自己敬畏上帝,不敢不去征讨。这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上帝”的敬畏以及将其作为一种正义的象征和行为的依据。</p><p class="ql-block">《诗经》中关于“上帝”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两处:</p><p class="ql-block">1. 《诗经·大雅·荡》:</p><p class="ql-block">-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其意思是: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这首诗是召穆公劝谏周厉王不要以夏桀、商纣的暴虐无道断送周朝天下的作品。</p><p class="ql-block">2. 《诗经·周颂·我将》:</p><p class="ql-block">-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这里虽未直接提及“上帝”,但“畏天之威”也可理解为对上天、上帝的敬畏。在一些解读中,认为文王昭事上帝,武王敬畏上帝和上天的威严,从而保佑周邦。整首诗以武王的口吻来进行讲述,表达了对上天的敬畏以及祈求上天保佑周邦的愿望。</p><p class="ql-block">这两处是《诗经》中比较典型的与“上帝”相关的表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上天、上帝的一种敬畏和尊崇的态度。</p><p class="ql-block">《周易》中提到“上帝”的句子较少,其中在《鼎》卦的《彖传》中有相关表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其大致意思是圣人烹煮食物来祭祀上帝,大量地烹煮食物来奉养圣贤之人。这里的“上帝”可以理解为一种至高的存在或神明,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和尊崇。这也反映出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念对《周易》思想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在孔子《周易·十翼》中,关于“上帝”的表述主要体现在对鼎卦和豫卦的解读。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1. 鼎卦:提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意思是圣人烹煮食物来祭祀上帝,大量地烹煮食物来奉养圣贤之人。这里体现出对上帝的一种尊崇和祭祀的态度,将祭祀上帝视为一种重要的行为,并且与对圣贤的供养相提并论。</p><p class="ql-block">2. 豫卦:提到先王圣王在春雷震动时节以盛大的音乐奉献给上帝并分享给自己的祖先。这显示出在古代的观念中,上帝是需要被以盛大的仪式和音乐来祭祀和尊崇的,并且这种祭祀与对祖先的祭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p><p class="ql-block">不过对于《十翼》是否完全为孔子所作,历史上存在不同的看法。欧阳修在《易童子问》中质疑《十翼》的部分篇章非孔子所作,清代姚际恒和康有为等学者也认为《易传》非孔子亲笔。但《十翼》作为对《周易》的重要注释著作,对后世理解《周易》以及古代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从上述四书五经里白纸黑字的上帝信仰可见不懂儒教四书五经是根本没有资格论中国文化的。</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的真相在儒教四书五经里的上帝信仰和三星堆青铜器上的天国图腾。</p><p class="ql-block">可见现在讲中国文化的人只要不讲上帝的都是无知!</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做的用儒教四书五经里的上帝信仰和三星堆青铜器的天国图腾衡量所有中国历史名人的言行的意义的研究。我从此角度分别研究了伏羲,黄帝,周文王,孔夫子,汉武帝,唐太宗,李白,伟人的历史文化背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