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湖南凤凰腊尔山知青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开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2024 年 11</p><p class="ql-block">月 17日,上海</p><p class="ql-block">知青馆课题组</p><p class="ql-block">张刚、李松两</p><p class="ql-block">位来凤凰腊尔山知青陈列馆考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4 年 11</p><p class="ql-block">月 17日,上海</p><p class="ql-block">知青馆课题组</p><p class="ql-block">张刚、李松两</p><p class="ql-block">位来凤凰腊尔山知青陈列馆考察。</p><p class="ql-block">上午9点向秀珍、瞿地宝知青战友到凤凰古城高铁站,接到了来自上海的两位客人。</p> <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馆课题组张刚,李松不辞辛劳为了把知青这段历史记录下来,永远传承下去他们小分队,分了几组全国只要有知青陈列馆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足迹,老知青们老三届的知青们都快走到了人生的尽途,如果不记录我辈人的这段历史,下辈人谁还知晓中国还有这段知青史。</p><p class="ql-block">这是张刚,李松2024年11月17日在去腊尔山知青埸陈列馆途中,在凤凰腊尔山乌巢河天下第一大石桥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7日上午九点来自吉首的知青战友,黄小琴,刘斌,黄立平,裴志雄,曾希亮在凤凰古城髙铁站与凤凰向秀珍,瞿地宝会合,两台小车直奔凤凰腊山知青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另一台车黄永明,刘菊桂,楊建成,满元矿知青战友从凤凰古城出发,到腊尔山与我们汇合。</p> <p class="ql-block">凤凰腊尔山知青陈列馆座落在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第一民族中学内,2022年11月12日建成开馆。馆舍为上世纪1970年代的凤凰五七干校校部,五间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展线长度60米,镜框100块。展示内容有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艰苦奋斗其乐无穷,战友聚会快乐时刻四大版块。</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二年三月,凤凰县在海拔八百余米的腊尔山公社成立知青队。九年间,先后有240余名高、初中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来这里劳动锻炼,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五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回到故地,隆重举行纪念建队五十周年活动。</p> <p class="ql-block">凤凰腊尔山知青陈列馆,位于凤凰腊尔山民族中学的校园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起民一中石校长、知青.刘斌、黄小琴、黄永明,刘菊桂、黄立平,张刚、瞿地宝、裴志雄、李松、向秀珍、杨建成、满员矿。</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7日上海知青研究协会张刚,李松老师与凤凰腊尔山知青在凤凰腊尔山知青陈列馆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知青队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地址: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民族中学校园内</p><p class="ql-block">湖南省湘西凤凰县腊尔山知青队纪念碑,于2018年6月9日落成。</p><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主体形似一面红旗,旗杆正面是碑文,白底红字:凤凰腊尔山知青队纪念碑;红旗上有凸显的金色文字,一面是:"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毛泽东";另一面是:"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纪念碑基台呈四棱台,正面是碑记,二侧是下乡知青名单,一侧是工程竣工标志牌。</p><p class="ql-block">纪念碑由知青自助捐款修建完成。</p><p class="ql-block">凤凰腊尔山知青纪念碑记:</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充满故事和传奇的地方。这里,是我们离开城市,告别父母,用自己的双手第一次养活自己的地方。这里,是我们风华正茂之时,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用自已的汗水浇灌过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常常魂牵梦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向阳坡后的四合大院,是一九六三年办的"凤凰县知识青年建设农场"。后来农场知青安排到各地去后,这里又成了"五、七干校"。</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二年,首批知青下到这里,成为五、七干校知青连。一年后脱离干校,成为腊尔山公社下属的一个独立核算的生产大队。一开始,生活异常艰苦,吃饭无莱,炒菜无油,更谈不上肉与副食品。我们在这样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耕种四百多亩良田和少量旱地。我们共分为四个排,第一、二、三排为农业排,专门生产粮食。第四排为后勤排,专门生产蔬莱、经济作物、养猪、养牛和从事一切后勤工作。</p><p class="ql-block">经过一年多奋斗,形势开始好转。两年后,实现了"粮食、蔬莱、食油、肉食四自给"。还为国家做了贡献。从1972年至1979年间为国家交公余粮十多万斤,还卖了"三超粮"。被评选为全县、全州先进知青埸。</p> <p class="ql-block">互相赠送馆藏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