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散文:改革促发展,故乡变化大一说说我的第二故乡雾渡河(下篇)

肖源

<p class="ql-block">改革促发展,故乡变化大(下篇)</p><p class="ql-block">——说说我的第二故乡雾渡河</p><p class="ql-block">文/萧 源 (湖北宜昌) </p><p class="ql-block"> 我做了雾渡河的乘龙快婿几十年,说起它的发展变化,不敢说天翻地覆,但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p><p class="ql-block"> 若从八四年结婚算起,到现在,刚好四十年了。我从分乡到雾渡河,从当年求婚论嫁的二十多岁的青年,到现在年奔七旬已白发苍苍的老人,来来往往的走了几十年,应该是最清楚的了。这些年来,雾渡河给我最明显变化至少有三个最突出的方面: </p><p class="ql-block"> 一是行走的道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想当年,我从黄花到雾渡河去相亲时,不管从哪条路去,都要爬山过岭,穿云钻雾。一路的坎坷曲折,坑坑洼洼,道路不仅狭窄又险,就像一条正爬行的蛇,七弯八拐。因为车少路狭,乘车极不方便,每去一回,十之八九要步行,一来一去,至少要两天。 </p><p class="ql-block"> 至今还记得结婚的第一年时,岳父岳母提出第一年要在他哪儿陪他们过年团圆。于是我腊月二十九到雾渡河去给岳父岳母辞年,过了大年三十大年后,又是正月初一,我给他们拜年后,就又匆匆忙忙于新婚妻子一道又急急忙忙地回到分乡给我父母拜年。当时根本没车,全靠步行。而且还下着大雪,又冷又滑。上午八点我们出门,到小丰张家口时就中午了,又饥又渴。就在一块大石头上歇了一会,吃了点岳母给我们配带的干粮“炸玉米花”和饼干,喝了点西支黄柏河的水,就又出发了。至到下午四点多才到家。你看,一个新春大吉就这么在路上给打发了。后来,我和妻子常打趣开玩笑说:“我们的婚姻是用经过爬山过岭走长征换来的,经得起任何考验”。而现在呢,到雾渡河,不仅有了水泥路面,还有了高速公里。而且道直路宽,车轮滚滚。大车小车,穿山过岭,如飞而驰。从分乡到黄花,去来不用两个小时。而且不管是天晴下雨,还是春夏秋冬,只要你想去,可以在任何地方就可上车,不管是沿西支黄柏河岸游山看水走水泥公路,还是从黄花直接到高速公路乘车时间走直道,都悉听尊便。 </p><p class="ql-block"> “富不富,看道路”。 试想,这几十年来,从雾渡河到分乡,在改变乡村道路上,从最初的简易土路到沥青路,再发展到水泥公路和高速公路。还有,从国道省道,到乡村公路,国家和当地政府投入了多大的人力和财力。仅一个“宜巴”高速公路就花了320多亿元啊!</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乡镇环境建设和农村住房变化。当初,我第一次到雾渡河时,一个街道就那么几十、百来户人家,没有一栋像样的房子。连当时的雾渡河政府办公楼也是土木结构。一个供销社,粮管所,还有在全县颇有名气的雾渡河农具厂,也就比一般的住户人家大一点罢了,更不用说有楼房了。而我岳父岳母那儿的平民老百姓的住宅呢,十家有九家屋上的盖瓦,也全都是用茅草玉米根或沙树皮来盖顶的。破门残窗,断瓦残垣,比比皆是,真是惨不忍睹。 </p><p class="ql-block"> 而现在的雾渡河街道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大街小巷,窗明几净。商店旅馆,高朋满座。集市贸易,日进斗金。市场繁荣,人来车往,没有一万,至少也有八千。穿红着绿,佩金戴银。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布局有方。幢幢楼房,豪华漂亮。就连我岳父的老家那儿,民房也换了新妆。在那里,一色的新瓦楼房,一栋比一栋美丽堂皇。还有的修起了别墅,有了私家停车场。短短的几十年,就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能不说是奇迹。 </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变化,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p><p class="ql-block"> 至今还记得八四年,我在雾渡河农具厂哪儿吃饭时,我爱人是正式职工,吃商品粮,标准为每月27斤。按说是要以大米为主粮了。但是。我妻子每次去食堂端饭,不是包谷面饭,就是干红苕薯条加大米饭,或是土豆加玉米的杂粮饭。一问才知,雾渡河主产粮食作物很少稻谷,大部分为包谷和红薯。按照当时的政策,叫做“当地出什么就吃什么”。就是吃国家商品调拨粮的人,也要对半搭配。也难怪我爱人他们每餐吃得大多是杂粮饭了。 还有,当年的雾渡河,产大米的地方都在靠河边。贫瘠的土地,一点也不肥沃,那时,也没什么肥料,加上三年二灾,不是洪水,就是天旱,产量也低。山上山下,没几块像样的农田。所以,十家有七八家都缺粮,好多人都吃不饱饭。有的家庭几乎连锅灶碗筷都不齐全。 有一次,我在姜家坡一户李姓人家里,亲眼目睹了个儿哭母走的破碎家庭,三个人吃饭,一人用碗,一人用木瓢,一人则用破土钵子吃饭的情境。不仅没桌没菜,连坐的椅子也东倒西歪,真是让人心酸流泪。 </p><p class="ql-block"> 还清楚地记得一九八六年我跟岳父岳母做七十大寿时,我给他送的寿礼是100斤大米,两件棉大衣,两双翻毛皮鞋,外带寿屏和白酒,这礼在当地还传为佳话,说我寿礼办得大,夸岳父找了一个好女婿,连寿礼也是“进贡”的大米呀。这在今天看来,也算不了什么。可是,在当时那个吃不饱,穿不暖,人们还生活在饥饿贫困的年代里,100斤大米是可以解决一家五六个人一月吃粮的问题呀。而现在,我到雾渡河街道去散步,放眼望去,不仅河边的田园,整齐划一。肥沃的土地上,谷黄茶绿;而且在乡村坡上,也是山美谷青,如诗如画呀。我在在爱人娘家做客,当年招待我的包谷大米饭已换成了满桌的鸡鸭鱼肉盛席。他们自己不仅吃上了大米饭,而且连喂猪的食物也是用玉米作饲料。以前吃饭时,若是有点荤菜那必有贵客光临。而现在呢,就连吃点白菜萝卜这样的蔬菜也成了稀罕物。你说生活变化有多大? 以前,在我们农村乡下,衡量一个家庭是穷是富。有这样的标准:叫做“不看吃的,看穿的”。过去我到雾渡河有,所见到的乡下人中,十之八九衣服不是有补丁,就是衣不蔽体,破烂不堪。而现在呢,每个人身上,不仅衣着光鲜,而且还品质高贵。没大几十、百把块钱以上的衣服根本不穿。过去人们走路是脚穿草鞋,甚至打赤脚。现在呢,足穿皮鞋,头戴礼帽,手拿手机,还摇头晃脑,风度翩翩,你说变化大不大? </p><p class="ql-block"> 第四就是文化生活繁荣兴旺。人们精神面貌变化巨大。过去到雾渡河,我所接触到的人中,因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一个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而现在呢,一个个红光满面,精神饱满。笑声连连,欢天喜地。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雾渡河地处深山狭谷之中,离宜昌城区较这,被划为"雾(渡河)、樟(村坪)、下(堡坪)山区一片。这里由于深受楚巴文化和宗教巫风的影响。是有名的丧葬锣鼓歌之乡。像《黑暗地母传》、《盘古开天》,《三国封神》,《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唐演义》、《二十四孝》这些说唱艺术的唱词版本,大致都在民间珍藏。至于长篇叙事长诗,能唱个几百、几千,甚至上万的语句,唱三五七八天不重复的大有人在。像民俗艺人向德文、姚继忠、陈修荣、秦长树、杨先英等师傅更是远近闻名。几乎大人小孩,人人都会哼唱几句。至于玩灯看戏,剪纸绘画的,听曲操琴的,在乡下农村就少得可怜了。八十年代初期,我初次去雾渡河时,在集镇中心,除了偶尔巧遇看一两回电影外,是没看到过有什么跳舞演戏的。特别在乡下,除了村里死人了,孝家要吊丧事,请家业进门打丧门,能听听打击乐器的响声和唱词外,平日里是很难见到文艺活动的。不像我们分乡场,商家店铺,密密麻麻。大街小巷,南来北往的人,成天川流不息,像过节一样热闹。三天一小场,五天赶庙会。至于逢年过节,则更是划龙船,舞狮子,唱堂会,踩高跷,唱大戏的,更加热闹。而雾渡河就少得多了,至少我在雾渡河亲眼见到的就不多。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民间文化艺术生活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玩狮子,划龙船,唱皮影戏,喊号子的也多了起来。特别进入新时期后,随着雾渡河城镇建设的发展加快,我发现雾渡河唱歌跳舞的人也日益增多。在机关学校,商店医院,甚至大街小巷的墙壁上,各种各样的专栏,橱窗,标语、广告,版画,都办得有声有色。尤其在乡下,唱丧葬锣鼓歌的人就更多了。 </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八年我岳父去世后有4套家业进门,显得热热闹闹。而我二岳父于2022年去世后,则有八套家业上门。而且从事唱丧葬歌的,不单单有七八十岁的民间老师傅,还有许多二三十岁女青年歌手。这个没唱完,那个又上场。真是各献奇技,各显异能。难怪雾渡河被湖北省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足见文化事业的发展兴旺。 </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人们有吃有穿了,哪里不欢天喜地呢?假若没有改革开放,大家还处在饥饿贫困的生活状态之中,人的精神面貌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吗? 还有,农村产业结构变化也大,由过去的单一以农为主,以粮为纲,而现在改变为多元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在雾渡河,我看到了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不仅粮油主导产量没减,能自给自足,够丰衣足食。而且还“农商”结合,“农旅”结合,也有了更大的起步。特别是高速公路通车以后,雾渡河更是变化巨大。像雾渡河清溪沟的萧氏茶园基地,青龙寨茅湖的反季蔬菜基地,交战垭的金丝楠木林,观音堂的猕猴桃基地,还有殷家坪的磷矿,双龙山的流沙金矿,也都各显风采,极富特色。 </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雾渡河镇,我的第二故乡,再也不是穷乡僻壤,山大人稀的地方了。而是一个看山山青,看水水秀,看人人美的富美大乡镇了。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深山峡谷中闪现奇异的光彩,令人瞩目。我不能不为她的变化之大而骄傲自豪! </p><p class="ql-block"> 我完全相信:我的第二故乡雾渡河在未来的发展路上,将会变得越来越富,越来越强,越来越美! </p><p class="ql-block">附注:全文已在《齐鲁文学》一刋公开发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