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批国家级一级博物馆中,有一家唯一的县级博物馆,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之一:青州博物馆。</span>这家博物馆绝对是一个王者!不仅因为是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的唯一县级博物馆,主要是这家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大、文物规格高,在全国首屈一指!截至2023年5月,青州博物馆新馆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门类齐全,包括陶瓷、青铜、书画、石刻、玉器等,有“小大博物馆”之称。喜欢逛博物馆的朋友们,绝对不可错过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1月2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六</span>)回家乡参加同学聚会,聊起近期的活动,老同学建议去看看青州的黄花溪,我本来就计划要去青州博物馆新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曾经三次参观青州博物馆,非常喜欢那里的佛像,上次去青州博物馆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知道青州博物馆新馆已经开放,与老伴商定第二天就直接去青州。打算先去看看黄花溪,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去博物馆。在黄花溪游玩到中午,突然想起当天是星期天!第二天是周一,全世界的博物馆都闭馆!匆匆下山,直奔青州博物馆。</span>由于我的时间安排问题,没有太多的时间逐个藏品都仔细看了,这次就主要看龙兴寺出土的佛教造像和赵秉忠的状元卷,其他的藏品就只能留待下次了。</p><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位于山东省青州市,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特的展览。其前身益都县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原址系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的宗祠改建。1984年异地新建,1986年更名为青州博物馆。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b>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b>。2023年3月28日,博物馆因搬迁需要而闭馆,青州博物馆新馆于2023年5月15日开放;新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弟子张锦秋主持设计,</span>总建筑面积50934平方米,采用汉唐风格,突出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台,阙楼,坡屋顶”特色,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抽象简练。</p><p class="ql-block">新馆展览区分为青州历史展厅、龙兴寺佛像展厅、有邻衡王府展厅、香山汉墓陶俑展厅、石刻艺术展厅、陶瓷展厅、书画展厅和临时交流展厅等8个展厅。朋友们如果参观青州博物馆,其中的佛像、状元卷和玉璧是必须要看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青州博物馆不仅展示了青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和历史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据传,夏朝初年,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并用天下九州所贡的青铜铸成九鼎,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特之物刻于九鼎上,放于夏朝都城,以示天下昌盛,九州一统。从那以后,九州便成了的古代中国的代称。</p><p class="ql-block">根据《禹贡》的记载,大禹所指的九州依次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和雍。青州,大致是北起渤海,南至泰山的一块区域,涵盖了河北、山东半岛,在今山东东部一带。</p><p class="ql-block">从东晋时起,历经长达1600多年的时间,青州一直都是州、府、郡等的治所。作为曾经区域<span style="font-size:18px;">政治、</span>经济、文化的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这个博物馆真的是非常值得好好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青州闻名于世界的,是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北魏至北宋时期的600余尊各类佛教造像。该发现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更是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着实是轰动国内、享誉世界。青州微笑就是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造像为代表的一批青州风格佛教造像。两汉之际,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数百年,至南北朝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出现了多个佛教文化中心,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青州风格”佛教造像便是其中之一。以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造像为代表的青州风格佛教造像,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的时间有限,咨询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建议从四楼往下看,首先参观佛教造像。进入展厅迎面看到的就是这尊“青州微笑”。当我们走近他,体味他那荡涤人心的微笑,瞬间就感受那独特的艺术魅力,被那美妙绝伦的“青州微笑”所吸引了。青州微笑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微笑的佛像大多来自北魏至北宋时代,经过千年的时光依然保持着生动的微笑,给人一种温暖祥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是青州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这些造像出土于青州龙兴寺遗址,包括造像碑、佛像、菩萨像等,时间跨度从北魏到北宋,据初步统计,共出土各类佛教造像600余尊,钱币142枚,陶瓷器2件。造像保留了彩绘和贴金彩绘,展示了古代佛教艺术的魅力。这些造像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为研究中国佛教考古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这些佛像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艺术价值极高。它们由青州本地的石材雕刻而成,体态颀长,面带微笑,细腻光洁,栩栩如生。尤其是那些无臂的菩萨像,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其罗衫艳丽,金饰闪烁,面庞丰满圆润,笑容自然迷人。这些佛像的微笑被形容为亲切、自信、从容、舒放,具有惊艳中国和世界的魅力。</p><p class="ql-block">青州微笑的历史背景也为其增添了深厚的文化意义。这些佛像出土时已破碎灰头土脸,但整理复原后色彩鲜艳,熠熠闪光。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和文化,尽管出土时已历经千年,但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社会风貌。</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尊<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齐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span>360度单体圆雕造像,通高165厘米,石灰石质。菩萨头戴透雕花蔓冠,眉目清秀,双目低垂,表情庄重。黑发垂至双肩。上着对襟衣,胸前配有项圈,披帛拖住璎珞自双肩垂下在腹下交叉上卷,一条提于左手,一条转至身后。下身着贴体长裙,裙侧垂璎珞,身前的裙带上装饰有九方浅浮雕图案。跣足立于莲台之上,脚趾伸于莲台外。菩萨装饰华丽,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大量被毁佛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为什么这些佛像被毁?是什么年代所毁?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对龙兴寺佛像埋藏时间的考证很快出现了新的线索。<span style="font-size:18px;">根据专家鉴定,</span>在龙兴寺窖藏坑内发现的几件造像,为北宋时期的佛像。在一件佛像上还发现了北宋天圣四年的字样,而北宋天圣四年,也就是公元1026年。这距离南北朝时期的最后一次灭佛运动已经过去了近500年。如果是这样,那么之前关于佛像会与南北朝灭佛运动相关,并在此后被埋葬的假设就不成立。而在北宋的历史上并没有关于灭法毁佛运动的记载。难道说在北宋还发生了什么更加惨烈的灾难,导致了这些佛像的损毁和掩埋吗?我第一次来参观青州博物馆的时候,解说员讲是在北魏灭佛运动时候,这些佛像被毁并埋在地下,现在考古发现了北宋时期的佛教造像,说明不会是南北朝灭佛运动的原因了。</p><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原副馆长夏名采认为: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当时徽钦二帝被俘虏到北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根据文献记载,金兵在三年之内五次攻打青州城,五次攻进来,四次退出来,交叉战斗就在龙兴寺这一带相当激烈,</span>而龙兴寺正好在青州市阳城的西门南侧,在城墙边上,紧靠城墙。所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夏馆长认为</span>龙兴寺的佛像是在这一次金人南侵中被毁的。</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马世长教授不认同是金代金人南侵<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结果。马教授认为:</span>如果这种观点成立的话,那么金代金人南侵在别的地方也应该发现毁佛的东西。但是在其他地区并没有找到这样的例子,而且事实上还在陕北地区,发现很多有金代的佛教造像,证明在那个时期人们还是有佛教活动,而且造像还是在石窟里面造像。所以这就反过来证明,金代的时候并没有对佛教造成很大的危害。</p><p class="ql-block">既然这些佛像不是毁于南北朝时期的毁佛运动,又不是毁于金代的南侵,会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佛教造像深埋在地下呢?期待下次再去青州博物馆会有更新的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老伴是第一次来参观青州博物馆,被这些精美的佛教造像深深地吸引着,逐件藏品都要仔细观察一番。</p> <p class="ql-block">这是保存相对完整的经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州博物馆的瓷器收藏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展示了丰富的瓷器种类和艺术风格。</span>我国的原始瓷约自商代出现以后,一直到东汉才完成由原始瓷向瓷器的过渡。魏晋至隋代瓷器,上承商周两汉原始青瓷,下至唐代成熟瓷器,在瓷器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个时期青瓷生产发展迅猛,在此基础上创烧了白瓷,并出现了南北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南方瓷业已十分发达,北方瓷业因战乱发展有所停滞,至隋代才开始有了新发展。到唐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更进一步,唐代在隋代青瓷、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同时还烧出成熟的黑、黄、花瓷,最引人注目的是创烧出中外闻名的唐三彩和釉下彩。</p><p class="ql-block">中国制瓷业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从原始瓷器的古拙质朴到成熟瓷器的细腻精致,从青瓷的一枝独秀到不同瓷种的百花竞艳,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光彩深刻影响了世界瓷业的发展。青州博物馆馆藏瓷器,源流明确,各具特色,尤其是云门剧院瓷器堆积坑出土的大量瓷片,为我们了解瓷器发展历史概貌提供了直观的线索。</p> <p class="ql-block">商代早中期遗址和墓葬中已发现了原始瓷器,器型有尊、瓮、罐、豆、钵等。商代后期,原始瓷的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在山东、浙江、江西等地的晚商遗址、墓葬中出土了数量<span style="font-size:18px;">较多</span>的大口罐、盆,碗等新产品。到东汉时期,经过长期经验的积累,在浙江上虞一带首先出现了较为成然的原始青瓷。</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生产出现了南北分化的局面,江南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越窑、瓯窑、婺州窑、洪州窑、德清窑等著名窑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德清窑黑釉盘口鸡首壶,东晋(317一420),径10厘米、高28.6厘米、底径13厘米。这件瓷器象征着吉祥,肩一侧的鸡首为流,引颈高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兼烧黑釉与青釉瓷器,以黑釉瓷为主,窑址在德清县东苕溪两岸。德清窑黑釉瓷的胎多呈砖红、紫色或浅褐色。釉层厚,釉面滋润,黑亮如漆。造型简朴实用,很少有装饰,在当时深受民众欢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代至隋这一时期的瓷器以素色青釉为主,简洁而典雅。</span>中国的早期瓷器皆属于青釉系列,所有的制瓷原料都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当含铁的釉经过还原焰烧成后,会呈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北朝的窑工们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逐渐控制了胎釉中铁的含量,克服了铁元素在呈色上的干扰,进而发明了白瓷。隋代青瓷的生产出现了南北合融为一体的崭新局面,既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烧瓷技术造型,又有所提高,并创造出许多新的器型,进而白瓷的生产也真正走向成熟。</p> <p class="ql-block">宋代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大规模的瓷窑群遍布全国各地,已经完全打破了隋唐以来“南青北自”的地域界限。各窑口产品品类繁多,器型多样,形成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代瓷器则以黑釉、白地黑刻花等为代表,独具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展示了许多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的瓷器,每一件都是精品。</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代白瓷的主要特点是胎土细腻、釉色晶莹透明。</span>这些是青州地区出土的白釉碗、白釉折腰盘、白釉罐等,胎土细腻,胎质轻薄,釉色晶莹透明,白中微微泛黄,具有象牙色泽。其装饰技法丰富,包括划花、刻花和印花等,装饰内容多样,既有传统的莲瓣纹、缠枝花卉等图案,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动物、植物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展出的宋代瓷器精品,品种丰富多样、制作工艺精细,每一件都是精品。</p> <p class="ql-block">元代的制瓷业前承宋代静穆典雅的古风,后启明代华丽多彩的新貌,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元代北方的磁州窑、钧窑和南方的龙泉窑等窑口继续生产传统品种。景德镇窑崛起,创烧卵白釉瓷、青花瓷和釉里红瓷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span style="font-size:18px;">元代瓷器开始出现了墨书款,磁州窑和钧窑的墨书款尤为古拙浑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展示的“枢府”款印花白釉碗,元(1271一1368),口径18.3厘米、高5厘米、底径7.4厘米。青州市五里镇莲花盆村出土,由杨在兴捐献。敞口,圆唇,浅弧腹,圈足宽厚,底足中心有突出的尖鸡心;器身施白釉,釉呈失透状,布满冰裂纹片;内壁口沿下饰回纹、草叶纹各一周,两周弦纹下有缠枝纹,其中饰有对称“枢”、“府”二字,是用圆圈圈起,印文清晰可辨,装饰花纹构图严谨,纹饰疏朗,画笔简练,刚劲有力。整个器物造型端庄,胎体致密,釉汁细润,施釉均细,器壁较薄,手感轻盈。</p> <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收藏的元代瓷器元代造型多样,具有硕大、饱满、浑圆等时代特点,给人以庄重、雄伟、古朴的视觉感受。常见器形包括大盘、大碗、直颈盖罐、盘口狮纽盖罐、梅瓶、玉壶春瓶、葫芦瓶、盘口瓶、执壶、凤流扁壶、四系扁壶、香炉、台盏、花盆等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主次分明。瓶、罐等琢器上主要采用横向带状分布的形式布置纹饰,一般有五六个或七八个层次,主要层次之间以卷草、锦纹、回纹、钱纹等辅助纹饰相隔。盘、碗等圆器则以盘心或碗心作圆心,依次向外作多层次布置。胎质坚致细密,釉质莹润,白中闪青,底足施釉不甚到底。</p><p class="ql-block">元代瓷器的工艺水平高超,尤其是纹饰的绘制精细,色彩浓艳。常见的纹饰包括卷草纹、回纹、蕉叶纹、变形莲瓣纹、菊花纹、龙纹等。元代虽然朝代较短,但对中国瓷器进出口和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时代意义。元代青花瓷器的创烧标志着青花瓷的成熟,其独特的造型和纹饰风格对后世瓷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收藏的丰富珍贵的元代瓷器,不仅展示了元代瓷器的艺术成就,也为研究元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瓷业空前辉煌的时期,这时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许多优秀品种相继烧造成功,官窑和民窑的生产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产品种类繁多,可分为单色釉、彩瓷、青花三大类,白瓷则是各类产品的基础。这一时期民窑多数已经衰落,除景德镇窑外,影响较大的民窑还有龙泉窑、德化窑等。民国瓷器走向没落,但仍不乏精品出现。</p> <p class="ql-block">精致的孔雀蓝釉双龙瓶,</p><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展示的孔雀蓝釉双龙瓶,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物。该瓶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的孔雀蓝釉,这种釉色也被称为“法琺绿釉”或“翡翠釉”,属于低温彩釉。这个孔雀蓝釉双龙瓶的造型端庄稳重,盘口,细长颈,溜肩,腹部丰满,至胫渐收。瓶的两侧饰有双龙,龙口紧衔盘口,龙身连接盘口与瓶肩,整体器形显得庄重而典雅。</p><p class="ql-block">这件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技艺,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工艺的极致要求。孔雀蓝釉双龙瓶的保存状况良好,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高超水平,是青州博物馆中的重要展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彩瓷自唐代始烧,集宋代五大名窑之艺术积淀,携元代青花之清淡高雅,承先启后,形成了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彩瓷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发展,与饮食、品茗、日常生活、文房等息息相关。自明清以来,彩瓷烧造技术日趋成熟,装饰手法日趋多样,赋予了彩瓷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艺术特色。青州市博物馆馆藏彩瓷精品种类繁多,为研究我国彩瓷烧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至清代的瓷器,器型优雅、色彩富丽、技艺精湛,每一件都是匠心独运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藏的这些瓷器和标本虽不及传世名瓷的稀有和珍贵,但其品类众多、内涵丰富,足以成为研究瓷器发展史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状元卷:明朝万历二十六年青州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中国近一千三百年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这是青州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的其中之一,深受广大参观者的喜爱和推崇。</p><p class="ql-block">赵秉忠殿试状元卷,纸本,册页式,高47.9厘米、每折宽14厘米,全文2460字,馆阁体。试卷首右上角顶天头有万历皇帝朱书“第一甲第一名”。正文前是作者及其三代简历,为仿宋体。正文后印有读卷官张位、沈一贯、杨俊民等9人官职、姓名,卷尾有“印卷官礼部仅制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臣朱敬循”大字一行,首页上方钤朱书篆体“礼部之印”四字方印,末折骑缝处亦钤此印二分之一,即是被弥封用的,封页上钤有朱书“弥封关防”长印。赵秉忠在殷试卷中用中肯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针对时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反映了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里看到了青州市博物馆藏的</span>赵秉忠画像轴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赵秉忠夫人张氏画像轴,</span>明(1368-1644),非常珍贵。</p><p class="ql-block">赵乘忠(1573-1626),字季卿,号蜞阳,明代山东益都(今青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天启三年(1623),因忠直敢言,受魏忠贤诬告被迫致仕。天启六年(1626),目睹有明江河日下,忧愤而死。崇祯初年追复原官,赠太子太保。著有《蜞山集》《江西舆地图说》。</p> <p class="ql-block">全文2460字,全文转载如下(源于百度词条《赵秉忠状元卷》):</p><p class="ql-block">臣对: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何谓实政?立纪纲,饬法度,悬诸象魏之表,着乎令甲之中,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暨及于郡国海隅,经之纬之,鸿巨纤悉,莫不备具,充周严密,毫无渗漏者是也。何谓实心?振怠惰,励精明,发乎渊微之内,起于宥密之间,始于宫闱穆清,风于辇毂邦畿,灌注 于边疆遐陬,沦之洽之,精神意虑,无不畅达,肌肤形骸,毫无壅阏者是也。实政陈,则臣下有所禀受,黎氓有所法程,耳目以一,视听不乱,无散漫飘离之忧,而治具彰;实心立,则职司有所默契,苍赤有所潜孚,意气以承,轨度不逾,无丛脞惰窳之患,而治本固。有此治具,则不徒驭天下以势,而且示天下以守,相维相制,而雍熙以渐而臻。有 此治本,则不徒操天下以文,而且喻天下以神,相率相勖,而郅隆不劳而至。自古帝王,所为不下堂阶而化行于风驰,不出庙廊而令应于桴答,用此道耳。厥后,崇清净者深居而九官效职,固以实心行实政也。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彼其吏称民安,可为效矣!而专意于检察,则检察之所不及者,必遗漏焉,故伪增受赏所从来也;语玄默者,首推汉文,彼其简节疏目,可谓阔矣!而注精于修持,则修持之所默化者,必洋溢焉,故四海平安所由然也。盖治具虽设而实心不流,则我欲责之臣,臣已窥我之怠而仿效之;我欲求之民,民已窥我之疏而私议之。即纪纲法度灿然明备,而上以文,下以名,上下相蒙,得聪察之利,亦得聪察之害。实心常流而治具少疏,则意动而速于令,臣且孚我之志而靖共焉;神驰而慑于威,民 且囿吾之天而顺从焉。凡注厝、规画悬焉不设,而上以神,下以实,上下交儆,无综核之名,而有廉察之利。彼汉宣不如汉文者,正谓此耳。洪惟我太祖高皇帝,睿智原于天授,刚毅本于性生。草昧之初,即创制设谋,定万世之至计;底定之后,益立纲陈纪,贻百代之宏章。考盘之高蹈,颍川之治理,必旌奖之,以风有位;浚民之鹰鹤,虐众之枭虎,必摧折之,以惕庶僚。用能复帝王所自立之,称联之理政务尚综核者,欺蒙虚冒,总事空文。人日以伪,治日以敝,亦何以继帝王之上理,后隆古之休风,而称统理民物、仰承天地之责哉?恭惟皇帝陛下,毓聪明睿智之资,备文武圣神之德,握于穆之玄符,承国家之鸿业,八柄以驭臣民而百僚整肃,三重以定谟猷而九围式命,盖已操太阿于掌上,鼓大冶于域中,固可以六五帝、四三王、陋汉以下矣!乃犹进臣等于廷,图循名责实之术,欲以绍唐虞雍熙之化, 甚盛心也!臣草茅贱士,何敢妄言?然亦目击世变矣。顾身托江湖,有闻焉而不可言,言焉而不得尽者。今幸处咫尺之地,得以对扬而无忌,敢不披沥以献!臣闻:人君一天也,天有覆育之恩,而不能自理天下,故所寄其责者,付之人君。君有统理之权,而实有所承受。故所经其事者,法之吴天。用是所居之位,则曰天位;所司之职,则曰天职;所治之民,则曰天民;所都之邑,则曰天邑。故兴理致治,要必求端于天。今夫天 ,幽深玄远,穆然不可测也;渺茫轻清,聩然莫可窥也。而四时五行,各效其官;山岳河海,共宣其职。人人沾浩荡普济之泽,在在蒙含弘广大之休。无欠缺以亏其化;无阻滞以塞其功者,盖不贰之真默,酝酿于大虚,不已之精潜,流衍于无极,故实有是化工耳。然则人君法天之治,宁可专于无为,托以深密静摄哉!是必有六府三事之职司为实政者;人君宪天之心,宁可专于外务,强以法令把持哉?是必有不贰不已之真精为实心者。粤稽唐虞之世,君也垂裳而治,贻协和风动之休;民也画象而理,成《击壤》从欲之俗。君臣相浃,两无猜嫌,明良相信,两无顾忌,万古称无为之治尚矣!而询事考言,敷奏明试,三载九载,屡省乃成,法制又详备无遗焉。盖其浚哲温恭,日以精神流注于堂皇;钦明兢业 ,日以志虑摄持于方寸。故不必综核,而庶府修明,无事约束。底成古今所未有之功,乾坤开而再辟,日月涤而重朗。盖以实心行实政,因此实政致弘勋。其载在《祖训》有曰,诸臣民所言有理者,即付所司施行,各衙门勿得沮滞,而敬勤屡致意焉。列圣相承,守其成法,接其意绪,固有加无坠者。至世宗肃皇帝,返委靡者,振之以英断;察废弃者,作之以精明。制礼作乐,议法考文。德之所被,与河海而同深;威之所及, 与雷霆共迅,一时吏治修明,庶绩咸理,赫然中兴,诚有以远绍先烈,垂范后世也。今我皇上,任人图治,日以实政,望臣工矣!而诞谩成习,诚有如睿虑所及者。故张官置吏,各有司存。而越职以逞者,贻代庖之讥。有所越于职之外,必不精于职之内矣!则按职而责之事,随事而稽之功,使春官不得参冬署,兵司不得分刑曹,此今日所当亟图者也。耻言过行,古昔有训,而竞靡以炫者,招利口之羞。有所逞于外之靡,必不深于中之抱矣,则因言而核之实,考实而责之效,使捷巧不得与浑朴齐声,悃幅不至与轻浮共誉,又今 日所当速返者也。巡行者寄朝廷之耳目,以激浊扬清也。而吏习尚偷,既使者分遣,无以尽易其习。为今之计,惟是广咨诹、严殿最,必如张咏之在益州、黄霸之在颍川。斯上荐剡焉,而吏可劝矣。教化者,齐士民之心术,以维风振俗也。而士风尚诡,即申令宣化,无以尽变其风。为今之计 ,惟是广厉学官,独重经术,必如阳城之在国学、胡瑗之在乡学,斯畀重寄焉,而士可风矣。四海之穷民,十室九空,非不颁赈恤也,而颠连无告者,则德意未宣;而侵牟者有以壅之,幽隐未达;而渔猎者有以阻之,上费其十,下未得其一。何不重私侵之罚,清出支之籍乎?四夷之内讧,西支东吾,非不诘戎兵也。而挞伐未张者,则守圭纨绔之胄子,无折冲御侮之略;召募挽强之粗才,暗驰张奇正之机。兵费其养,国不得其用,何不严遴选之条,广任用之途乎?民氓之积冤,有以干天地之和,而抑郁不伸,何以召祥?则刑罚不可不重也。故起死人、肉白骨、谳问详明者,待以不次之赏;而刻如秋荼者,置不原焉,而冤无所积矣。天地之生财,本以供国家之用,而虚冒不经,何以恒足?则妄费不可不禁也。故藏竹头、惜木屑、收支有节者,旌以裕国之忠;而犹然冒费者,罪无赦焉,而财无所乏矣。盖无稽者黜则百工惕,有功者赏则庶职劝,劝惩既明则政治咸理,又何唐虞之不可并轨哉!而实心为之本矣!实心以任人,而人不敢苟且以应我;实心以图政,而政不至惰窳而弗举。不然,精神不贯,法制虽详,无益也。而臣更有献焉:盖难成而易毁者,此实政也;难操而易舍者,此实心也。是必慎于几微,戒于宥密。不必明堂听政也,而定其志虑,俨如上帝之对;不必宣室致斋也,而约其心神,凛如师保之临。使本原澄彻,如明镜止水,照之而无不见;使方寸轩豁,如空谷虚室,约之而无不容。一念萌,知其出于天理,而充之以期于行;一意动,知其出于人欲,而绝之必期于尽。爱憎也,则察所爱而欲近之与所憎而欲远之者,何人?喜惧也,则察所喜而欲为与所惧而不欲为者,何事?勿曰屋漏人不得知,而天下之视听注焉;勿曰非违人不得禁,而神明之降监存焉。一法之置立,曰吾为天守制,而不私议兴革;一钱之出纳,曰吾为天守财,而不私为盈缩。一官之设,曰吾为天命有德;一奸之锄,曰吾为天讨有罪。盖实心先立,实政继举,雍熙之化不难致矣,何言汉宣哉!臣不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p> <p class="ql-block">时间紧张,馆藏石刻、书画和衡王府的出土文物来不及细看,已经开始清场了,终于看到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考试历史上,现今留在中国唯一的状元卷。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是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份试卷是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中国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展示了古代科举考试的严谨和古代文人的才华。</p> <p class="ql-block">时间安排不合理,留下很多遗憾,也留下更多的期望,青州博物馆,我会再来的。后会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