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起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秋节带孩子们一起制作月饼时,尼莫问:“赵老师,这白白的粉是什么?”我回答说:“这些是糯米粉。”饭团说:“我们吃的米都是一粒一粒的,这些怎么是粉。”安安说:“这些是磨碎的粉。”糖糖问:“糯米是米做的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对话中,发现孩子们对于稻谷的经验是很浅显的、是零散的。顺应着孩子的兴趣及经验,基于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们开启了一段富有生活气息的水稻探秘之旅。</p> 认识:米 问卷调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指南》指出:“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鼓励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因此,我们充分调动家长这个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进行调查,了解关于稻子的相关知识。</p> 社会:寻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动手操作、实践是孩子们最喜欢解决问题的方式,于是带小朋友们一起去超市开启了找“米”行动,寻找“米的家族”中有哪些成员。</p> 认识各种各样的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米、大米、糯米、小米,带孩子们通过实物认识了各种不同的米粒,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中感受各种各样的米。这样的活动使孩子们能够感知不同种类米粒的颜色和特点,增加了他们对米的种类的认识。</p> 探秘:米 绘本:一粒米的奇幻旅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朋友们知道一粒米,从一颗饱满的种子,到郁郁葱葱的稻田,再到象征收获的金黄满地,最后成为你的盘中餐,要闯过多少关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应该被珍惜,这个故事通过一粒米的第一视角,带领孩子们认识、了解米饭是如何经历漫长生长来到我们的碗里,为人类贡献“一生”的。</p> 走进稻田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水稻的生长,我们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利用周末带孩子一起实地观察水稻,用自己的鼻子感受稻谷的清香,用手摸一摸成熟的稻穗,感受稻谷的触感。通过走进自然,孩子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水稻的知识,稻谷是生长在稻田里的,知道水稻有稻穗、稻杆等几个部分、沉沉的稻穗里是颗颗饱满的谷子成熟的稻子是金黄色的,稻杆也是黄色的。</p> 技能:收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秋收,一次探索,更是一次成长,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水稻特征,更懂得了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相信这是一场是秋天里最美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 《指南》指出:幼儿园应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水稻的一生”视频学习,孩子们了解到:每一粒稻米在端上餐桌之前都要经历育秧、打田、插秧、除草、施肥、生长、抽穗……一系列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在晒稻谷、剪稻穗时,触摸感知秸秆和稻穗,进一步体会到了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一日三餐,好好吃饭开始。</p> <p class="ql-block"> 教师的思考陶行知先生说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农民伯伯从水稻收获到变成我们香喷喷的大米付出了很多辛勤的汗水,让小朋友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更能激发幼儿珍惜粮食、不浪费的情感体验。</p> 水稻大变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设问:“孩子们稻谷对人类来说是要珍惜的宝贝,但是水稻收割之后会有大量的稻草,这些有什么用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阳:“我知道,稻草可以做扫把,我家里就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旺仔:“稻草还可以做麻绳,我奶奶去买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尼莫:“我在书里看见过以前的人还会用稻草做草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也来玩玩稻草游戏,进行艺术大变身吧!</p> 我们的作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富有想象力、乐于探索、异想天开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这些天性使得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之心。孩子们剪一剪、贴一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稻秆这一简单的事物创造出了各种不同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指南》指出:“幼儿园应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创作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不断地拧着,扭着,剪着,贴着……,各种奇思妙想,提升了绘画记录、动手操作、同伴合作等方面的能力。</p> 品味: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爱吃寿司会、我爱吃蒸米饭,我爱喝大米汤,小朋友七嘴八舌,都有自己爱吃的食物。</p> 美味饭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切一切,拌一拌,搓一搓,做出了美味的饭团,吃起来别提有多香了。</p> 光盘行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0次的说教不如让孩子体验一次,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孩子们学会了珍惜粮食!一起看看他们的光盘行动吧!瞧,他们吃的多干净呀!</p> 活动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我们追寻孩子的兴趣点,在真实的探索中感受,在真实的感受中感知,在感受感知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玩中学,学中玩,认识了水稻、了解了水稻生长的过程,孩子们的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同时也学会了珍惜粮食和分享感恩。活动依旧继续,期待我们更加精彩的故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