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识·大足石刻</p><p class="ql-block"> 提起敦煌·莫高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到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也会得到回应:“去过”、“知道”。但“大足石刻”呢?知否?</p><p class="ql-block"> 反正笔者不知道,亏还是美术大学毕业。笔者知道云冈石窟、知道洛阳大佛。笔者还曾两次去过敦煌:初识于38年前的1986年初秋(美术大学毕业创作)。收获: 震撼!“又见敦煌”是时隔26年后、2012年中秋,还是震撼!</p><p class="ql-block"> 但不知“大足石刻”,实属缺憾!</p><p class="ql-block"> 不过,这堂课还是补上了,补在了深秋,颇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那是深藏于天府之国的重庆市大足区群山之间的一座震撼世界的文化遗产——大足石刻。</p><p class="ql-block"> 从北魏到唐宋,佛教造窟运动整整持续了千余年。从敦煌到天水,从大同到洛阳,这场运动从天竺西域传来,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在华夏生根发芽、繁荣兴盛,并最终消散在时间的长河里,大足石刻成为了这个史诗最后的荣光。</p><p class="ql-block"> 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其造像细腻精美,技艺高超。每一尊佛像都栩栩如生,仿佛具有生命。每一龛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这些石刻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石窟艺术源于古印度,自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五世纪和七世纪前后(魏晋至盛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八世纪中叶(唐天宝之后)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经时间长久的冲刷及岁月的打磨风化,给这个古老而悲怆的民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向世人诉说着一段段传奇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 摄影: 梁 柏/(部分文字.照片资料来源: 互联网)</p> <p class="ql-block">重庆宝顶山修缮豪华,与北山的古朴对比强烈。经过现代修建的大门、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宝顶山大足石刻”就原生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重庆宝顶山修缮豪华,与北山的古朴对比强烈。经过现代修建的大门、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宝顶山大足石刻”就原生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笔者1986年美术大学毕业创作.油画作品《大漠与文化》(系列之一)。</p> <p class="ql-block">笔者1986年美术大学毕业创作.油画作品《大漠与文化》(系列之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宝顶山大足石刻”入口右侧的“</span>万岁楼”,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当时的蜀献王朱椿(朱元璋的第11个儿子)来宝顶山进香,大足县为纪念他的朝香之行,建了万岁楼,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重庆宝顶山修缮豪华,与北山的古朴对比强烈。经过现代修建的大门、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宝顶山大足石刻”就原生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已将“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处文化或自然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其独特或普遍价值的确认。为了全人类的利益需加以保护”。列入时间:1999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p> <p class="ql-block">重庆宝顶山大足石刻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前后历经千年,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石雕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向世人诉说着一段段传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重庆宝顶山大足石刻。</p> <p class="ql-block"> 《地狱变相》</p><p class="ql-block">第20号 1174=1252年,南家淳熙至淳祐。高:1268 、宽:1996、深:244厘米、刻像:133尊;上部正守刻地茂,其顶上并列坐十佛、左右并列坐十王两司;下部份上下层刻刀山、截膝等十八地狱,为佛教艺术同类题材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者。</p> <p class="ql-block">十炼场景之五:包括立雪、剜眼、炼心、舍臂、炼膝(从右至左);场景描绘极为生动,剜眼可见手上眼珠,炼心可见胸口火焰,舍臂可见臂上刀痕,练膝可见膝上火焰 十炼场景之五:包括炼指、炼踝、割耳、炼顶、炼阴(从左至右);下层为柳本尊的十七位文武仆从侍卫图 柳本尊行化事迹。</p> <p class="ql-block">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p><p class="ql-block">第18号 1174=120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800、宽:2160厘米,刻像169享。上部为西方净土盛况,中为西方三圣像、下部及左右壁刻有“三品九生”、十六观”等,其规模之大,堪称中国石窟同类造像题材之最。</p> <p class="ql-block">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p><p class="ql-block">第17号 1174 -1252年南宋宋淳熙芷淳祐,龛高:730、元宽:1509厘米,深:82厘米、刻像168尊;龛正中刻释迦佛半身像。左右壁图文并茂,刻释迦佛前世和今生因地修行、行孝的12组雕像,宣扬释迦佛种种难舍能舍、难为能为的自我牺牲精神。</p> <p class="ql-block"> 《父母恩重经变相》</p><p class="ql-block">第15号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100、宽1450、深200厘水。刻像44尊。上部刻贤劫七佛半身像。下部中央刻“投佛祈求嗣息”图,左右连环画式地刻出父母含辛茹苦抚育子女的10组雕像,情节连贯、形象生动、感人肺腑,是佛教中国化后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 《九龙浴大子图》</p><p class="ql-block">第12号 1174-1252平 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620、宽450厘米。刻九龙口吐清泉,洗浴坐于盆中的释迎太子。此处本为岩上圣迹池出水口。古代雕刻家匠心独运,导水入龙口排出,即意全像妙,又给这组雕像增添了生动意趣。</p> <p class="ql-block"> 《千手观音》</p><p class="ql-block">第8号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770、宽1250厘米。刻像72尊,各种器物126件。观音像1007只手、眼,刻于88平方米的崖面上,形若孔雀开屏,斑烂夺目,誉为“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千手:手中皆有一眼,每只手造型都不相同,有些手持法器,法器亦不相同 孔雀明王经变相: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唯一以慈悲相示人。</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千手:手中皆有一眼,每只手造型都不相同,有些手持法器,法器亦不相同 孔雀明王经变相: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唯一以慈悲相示人;</p> <p class="ql-block"> 《华岩三圣像》</p><p class="ql-block">第8号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830、宽1550、深205厘米。刻像119尊。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普贤、古为文珠。三像高达七米。文珠手托之宝塔、重近千斤,历八百余年不坠,此乃巧妙运用袈裟支撑手臂之故。</p> <p class="ql-block"> 《护法神龛》</p><p class="ql-block">第2号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430、宽1260、深120厘米。分上下层刻像尊。上层中部并立护法神像9尊、左右刻六通神像、下层刻鬼卒7尊。护法神即护持佛法之神,其作用是护卫道场、降服魔障。</p> <p class="ql-block">六道轮回图:无常怒目獠齿死咬轮盘,长舒两臂紧钳轮盘,象征业力不可逆转;轮回图有四圈,从内到外依次为修行者、六道、十二因缘和前世今生;轮盘左贪右爱,轮回摆脱不得 父母恩重经变相:从右到左依次为远行忆念恩(送行)、洗濯不尽恩(洗衣)、推干就湿恩(儿尿床母让干处)。</p> <p class="ql-block"> 《牧牛图》</p><p class="ql-block">第30号 1174-1252年 南宋淳熙至淳祐 龛高570、宽2910厘米。此图以牛喻心、以牧牛人喻修行者,阐述佛教调伏心意的修证过程。全图长约30米,从“未牧”至“双忘”共10组。造像以山岩自然取式,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牧牛图:左为第十一组“禅定”,牛已不见,心欲全然消失,但修行者本我还在;右为第十二组“心月图”,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已入万象皆空的最高境界 正觉像:相传为柳本尊成佛像,在佛头顶的两道毫光之间,刻有柳本尊居士像。</p> <p class="ql-block"> 《圆觉洞》</p><p class="ql-block">第29号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洞高600、宽900、深1200厘米。刻像52尊,正壁刻三身佛像,左右壁并十二圆觉菩萨。佛前长跪一菩萨,以示十二菩萨轮流礼佛问法。造像融装饰、排水、采光于一体,充分显示出古代雕刻大师善造典型环境的才能。</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大佛湾内最大的洞窟造像;洞中结跏趺坐三身佛,佛前长跪着一合掌菩萨,为洞内十二圆觉菩萨化身,正向佛问法;菩萨后方凿一采光窗,光线照在菩萨背后,犹如聚光灯般 圆觉洞:普贤菩萨 圆觉洞排水口:右壁刻有一长龙,又有一老僧持钵,雨水从窟顶的岩隙渗透下来,通过龙身。</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頂山摩岩造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大足县人民委員会立。</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已将“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处文化或自然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其独特或普遍价值的确认。为了全人类的利益需加以保护”。列入时间:1999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p> <p class="ql-block">“香焚寶鼎”。历代帝王、文儿墨客等来此进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