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磁器口

梁柏

<p class="ql-block"> 往事悠悠磁器口</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镇“磁器口”,原名“白岩场”。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因这里有一座白岩山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山水之城的阳光总是躲躲闪闪,白岩山上弥漫着不愿飘散的雾水,隐约可见唐朝时留下来的“宝轮寺”立于林木葱笼中,历经岁月沧桑。传说当年明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第二代皇帝,在位四年)因四叔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起兵逃难于此,建文帝跪拜白崖,入寺归隐。从此,该寺庙被人称作龙隐寺,而崖下的古镇白岩场被称为“龙隐镇”。</p><p class="ql-block"> 清朝初年,大量移民入川,福建德化窑传人江氏全族来到龙隐镇,把烧瓷制器的技术带入龙隐镇,生产瓷器,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清乾隆年间,龙隐镇以瓷器生产和转口贸易而繁盛。移民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移民,是人类史上最悲壮的传奇经历。移民最成功的案例,当属三百年前,英国异教徒受迫害引发的乘坐“五月花”船移民美洲后建立的美国;移民最失败和可耻的案例,是小日本侵华期间派往中国各地的“垦荒团”,战败后以自残的方式被遣返回老家、以最悲惨的结局收场。</p><p class="ql-block"> 中国东北的移民、川渝移民文化以及南方贬官文化…人类不可抗力的壮举,推动了各民族、各区域的繁荣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看来,明建文帝朱允炆应该是因逃避追杀而较早的移民。因皇帝的归隐而改名的龙隐镇也因移民潮而盛产瓷器带来了繁荣昌盛。乡民呼之为“磁器口”。1941年,龙隐镇被正式定名为“磁器口镇”。</p><p class="ql-block"> 磁器口古镇,依山而建,由山起城,是一座朝上生长的城市。这座传承了千年的古镇,久盛不衰,成为了嘉陵江下游最繁忙的水运码头,水路成就了其繁荣和发展。满载布匹、绸缎、煤油等物品的货船都从远方涉水而来到古镇的河岸,然后进入到每户的山水人家。不时听到远处川江号子的响起,那是船工对劳作的吟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礼赞。夜幕低垂时,万家灯火的磁器口,倒映在嘉陵江水面,似梦幻般万盏繁星点缀的美丽夜晚。</p><p class="ql-block"> 按民谣说法:“湖广填四川”,使川渝人丁兴旺、得以发展。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因为水运方便,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货物。民国七年(1918年),瓷器本地商绅集资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蜀外。后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扩大起来。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20世纪40年代,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载重10吨的货船进出码头。沿街更有店铺、茶馆、酒楼、客栈上千家;古镇内外丝厂、瓷厂、船厂、钢厂以及酿造、竹编、木货等众多作坊,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等。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千帆竞发,响声喧天。</p><p class="ql-block"> 白天,嘉陵江岸边会有近千只船陆续向码头停靠,于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吆喝声和叫卖声是当地商人小贩们每天上演的喧闹节目;可一旦入夜后,各条巷子里的电汽灯纷纷燃亮,经江水一漾,宛若星河。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来此地游览观光,感慨于磁器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的繁华景象,认为磁器口乃重庆城的绝版缩影,欣然挥毫命笔磁器口为抗战时期的“小重庆”。</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磁器口早已不生产瓷器,而变成了游人如织的旅游小镇。雾都的阳光还是有些许吝啬,躲着湿热、与游人玩儿着迷藏。绕街过巷在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尽显历史沧桑厚重的质感。磁器口古镇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怀旧意浓。</p><p class="ql-block">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p><p class="ql-block"> 磁器口是重庆主城区内唯一的规模最大、最具巴渝传统民居、民俗、民风特色的古镇。</p><p class="ql-block"> 古镇上传统的民居建筑、石梯街巷、遗存的寺庙宫观,是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临街比比皆是的穿斗式木结构、四处可见的座座砖柱结构的夹壁抹灰墙建筑,经年累月饱经风霜;木质拼花窗户形状各异地随江沿街洞开成横直竖斜状,饱受日晒雨淋;古宅建筑细节精雕细琢,各式各样沿街两边琳琅的雕花铺面以呈现鳞片般斑驳;错落有致、不高不矮、比肩依靠、相互簇拥着巧妙地建在嘉陵江岸上的众多房舍屋宇,散发着湿答答的木质与灰浆交织出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磁器口是用来怀旧的,无数游人企图翻检这座千年古镇的族谱与往事。收获颇丰的当属美院的教授和学生,这些痴迷画家们,踩着七弯八拐铅灰色石板路上的节拍与旋律、呆坐在湿答答的街路上、早晨和黄昏湿漉漉的水雾里、目光或迷离、或聚焦、或筛选、或取舍,或构图、或泼墨、或书写;或一层一层地涂抹着油画颜料;描绘那些记忆里藤蔓般蜿蜒而枯败的影像、记录下散落的街巷和隐藏在院落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而更多的游人、大多数看客们则是走马观花般穿梭于一条条蜿蜒起伏、交叉纵横的街巷之间;那些吃客们每每驻足时,都是不停嘴儿的品尝着各种美味、特色小吃,尤其是免费品尝那原本是大人们奖赏孩子的零嘴,随着磁器口在全国范围内走红而出了名的陈麻花;就这般姿态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古镇石板路的尽头,感受到时间的暂短与酥软、体会到历史的潮湿和遥远…</p><p class="ql-block"> 唐朝留下来的宝轮寺,几经战火、沧桑历尽。明末清初的张献忠举屠刀、至墙垣残断悲凉四起,那把大火持续最久、这股硝烟慢慢熄灭时应追溯至“文革”的结束、这股浊流才得以消失…古人虽说曾给后人留下过经典,但也不时地给后人打下过坏样…</p><p class="ql-block"> 轮回的历史、相似的故事,不知疲倦、轮番上演。在云雾缭绕的华蓥山脉、秋雨绵绵的沙坪坝码头、在熙熙攘攘磁器口、在神秘的小客栈等革命者的活动区域: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华子良、<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罗卜头,</span>外加那个叛徒甫志高。小说《红岩》里面的故事人物均在这千年古镇里留下现代痕迹;战胜黑暗的红色基因在延续…</p><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这里曾保护了一大批国家的文化精英。郭沫若、胡愈之、田汉、洪深、徐悲鸿、臧克家等等在这里度过了抗战的7年光阴。在这里,郭沫若常常与当时聚集在重庆的文化名人如傅抱石、李可染、阳翰笙等相谈,并写下了《甲申三百年祭》《棠棣之花》《屈原》《孔雀胆》等名作,而那棵古老的银杏树,也给了郭沫若灵感,使他写下了散文名篇《银杏》,<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舍的《四世同堂》、臧克家的《歌乐山》、梁实秋的《雅舍》、艾青的《旷野》、《火把》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想起民国政府在抗战时期的另一个功绩,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对西南联大的保护决策。</span>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设立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而成。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8年零11个月,以“刚毅坚卓”为校训,汇集了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教授,设立了文、理、法商、工、师范等5个学院,共26个学系和2个专修科,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span style="font-size:18px;">直至抗战胜利。这笔巨大的财富乃至影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师云集、诉说着一段段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冰心也在重庆居住过7年,她在歌乐山上的旧居叫“潜庐”。“小桔灯”故事就是发生在重庆,冰心在《小桔灯》里写道:“抗战时期,我住在重庆郊外的歌乐山,每天总在没有围墙的土屋廊上,看着远远山下的嘉陵江缓缓地东流……”生前,她十分怀念山城和她多年居住过的沙磁文化区的歌乐山,她还撰写了《我记忆中的沙坪坝》。</p><p class="ql-block"> 文中写道:“说起来已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但我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山下那个小城市——沙坪坝。这小城市如今一定不小了吧?”</p><p class="ql-block"> 今天,“山歌响起的地方”,已经变了模样;</p><p class="ql-block"> 刀郎的一曲“川江号子”吼醒了山城,“红梅赞”、“绣红旗” 唤起了刻骨铭心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往事悠悠的磁器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梁柏:文/摄影、</p><p class="ql-block"> (本文部分图片和文字资料来源于互联网)</p> <p class="ql-block">山水之城:重庆。</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镇.磁器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0年代的磁器口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上图:40年代的磁器口/下图:今天重庆沙坪坝区的千年古镇磁器口镇。</p> <p class="ql-block">白岩山上的宝轮寺。</p> <p class="ql-block">重庆沙坪坝区的千年古镇“磁器口镇”。</p> <p class="ql-block">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p> <p class="ql-block">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来此地游览观光,感慨于磁器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牌楼两侧的题字)的繁华景象,认为磁器口乃重庆城的绝版缩影,欣然挥毫命笔磁器口为抗战时期的“小重庆”。</p> <p class="ql-block">重庆,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依“歌乐山”山势而建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依歌乐山山势而建的磁器口,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接童家桥,北靠石井坡,是一座传承千年的古镇,宋代叫白岩(崖)镇。</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镇-磁器口是用来怀旧的…</p> <p class="ql-block">重庆,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依“歌乐山”山势而建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重庆,千年古镇磁器口的陈麻花(陈昌银麻花俗称陈麻花,味道酥软,口味独特,如今几乎成为了重庆磁器口古镇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镇,曾经的磁器口曾被称为“小重庆”。</p> <p class="ql-block">重庆,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依“歌乐山”山势而建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重庆有“火炉城市”之称,在重庆不吃火锅,肯定不行。麻辣鲜香火锅之盛,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重庆,千年古镇:磁器口。</p> <p class="ql-block">重庆,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依“歌乐山”山势而建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重庆,千年古镇磁器口,保持完整的清代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幽深宁静处的宝轮寺。</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幽深宁静处的宝轮寺。</p> <p class="ql-block">山水之城-重庆。</p> <p class="ql-block">山城·重庆</p> <p class="ql-block">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的夜景,在红色灯光的点缀下格外耀眼夺目。</p> <p class="ql-block">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的夜景,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色灯光的点缀下</span>格外耀眼夺目。</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1日笔者于重庆“磁器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牌楼两侧是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题字):</span>“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