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雾姚河

深野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7日,周日,阴有小雨,大风,8-13℃。今日按计划去姚河乡沈桥村游玩,主要是爬南门山,姚河乡地处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东北边陲,素有岳西北大门之称,自1989年以来,一直是省委办公厅扶贫联系点。东北与舒城县查湾村、晓天镇、平田乡交界,西南与岳西县的主簿镇、头陀镇接壤,而南门山地处舒城与岳西交界处。</p><p class="ql-block"> 虽然多次路过姚河乡,却没专门去游玩过。之前就听说姚河乡的梯子岭、香炉冲、竹山等风景不错,最近又听说沈桥有个南门山很美,就决定周末去一探究竟。沈桥村位于岳西县北大门姚河乡,西北有天鹅尖与舒城县为界,东北面是高大的南门山,海拔约900米。层峦叠嶂,风景幽雅,树密谷深,岩奇石怪,自然景观风光旖旎多姿,人文景观风韵独具。</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7日,恰逢强冷空气袭击了大别山区,大风、降温、雨雾,一夜之间由“小阳春”跃入“寒谷”,但我们的行程不变。上午8:00,徒步协会一行19人,穿得暖暖的,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县城导航沈桥村,最近距离50公里,地图显示有7.5公里窄路。翻山越岭,随着行程的推进,雾越来越厚重了。到了最狭窄的梅岭头附近,不仅雾气迷漫,而且路线太陡了。超长距离下坡,坡度有40度了!下了长坡和盘山公路就是马石村了。</p> <p class="ql-block">  按计划去爬沈桥村的南门山。沈桥村,位于安徽省岳西县姚河乡西南部,是舒城、岳西、霍山交界处。东为本乡香炉村、南为马石村、北为梯岭村,西与舒城县晓天镇(原查湾乡,现查湾村)接壤。1992年撤区并乡前为沈桥乡所在地。2005年由原沈桥、皂河、邱山三村合并而成。村部坐落在全村中心位置的青姚公路上,东北距姚河乡政府有9公里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昨晚刮了大风,今早大别山区就雾濛濛的,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姚河还下起了小雨。于是就放弃了爬山,上午去龙井河玩,龙井河峡谷在村委会东南部,下入口在“烈马牌”,出口在“土门岭”附近(红色是预想路线,蓝色是实际行走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  峡谷本不险峻,但雨天峡谷里很湿滑,特别是岩石上,很光滑很不好走。还有好几处要跨过溪流,我们人多,行走的确很辛苦,多亏储书记给我们带路,还要牵拉我们过河。爬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行程后,就上山坡直接穿到马路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逆流而上探访龙井河峡谷,如果向北往下游走,便是九龙潭。据说九龙潭风光旖旎,景致宜人,是典型的大别山地形地貌。九龙潭河谷向北流到舒城县,河谷海拔400-500米,与东边的南门山有400多米的落差呢。</p> <p class="ql-block">  爬上山坡,穿过一片竹林,走过荒田,就到了公路,这条马路就是青姚公路,连接青天、黄尾、头陀和姚河。</p> <p class="ql-block">  走青姚公路(090县道)返回沈桥村委会时,路过去马石村的路口,我们来的时候走过了那段狭窄路段后,就先到了马石村,再到洗桥村的。</p> <p class="ql-block">  11:30左右回到村部,中午在沈桥农家乐吃土菜,有很正宗的锅巴汤、咸菜煮豆腐、咸辣椒煎豆腐、农家老鸭汤、干豆角等,都是好吃的东西。我们从峡谷中回来,又是雨雾天气,湿气太重了。饭店很贴心地为我们准备了红糖姜茶,一杯又暖又甜的姜糖水下肚,别提多爽了!</p> <p class="ql-block">  午后仍然下着小雨,雾濛濛的、淅淅沥沥的,没有停的意思。原打算午后雨停了去爬山的计划,又搁浅了,于是决定下午去寨湾看元宝石。</p><p class="ql-block"> 寨湾组位于沈桥村东南部,三面环山,一条清澈的河流自南向北贯穿全组。境内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有瀑布、怪石(重约百吨的元宝石)、奇峰(如斗笠尖,大寨山等),环绕河流两边的是耕种了几百年的梯田。据说还遗留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石桥、古石臼、古石鼓等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 元宝石孤零零立在半山坡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很小,侧看象仙桃,从上方正看如元宝。</p> <p class="ql-block">  离开沈桥村,去梯岭村看皖北名祠-孙氏宗祠,孙氏宗祠座落在安徽省岳西县姚河乡梯岭村杉宕村民组,距舒城县、岳西县交界的105国道仅5公里。这里崇山峻岭、峰峦巍峨,青山叠翠,荫翳蔽日。依山而建的孙氏宗祠,气势恢宏,祠宇轩昂。据祠内碑铭记载,该祠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开始兴建,至十八年(1753)落成,历时八年。祠宇座北朝南,建筑面积3220平方米,还不包含祠前的开阔祠埕和旗杆石柱基占地和门前池塘。</p> <p class="ql-block">  据祠内碑铭记载,祠宇座北朝南,祠堂东侧建有一栋供族人子弟求学攻书的学堂曰“映雪斋”,取义唐代孙康家贫好学,无油点灯,映雪苦读的故事而定名。西侧建有庖厨餐厅供族人来祠庆典或祭祀膳食和住宿,两者建筑面积1056平方米。祠屋本身三重五进,布局严谨,通体砖木结构,穿枋翘角,斗栱抬梁,青砖小瓦,歇山顶,马头墙面,皖西南建筑风格表现得十分明显。门首镶嵌着书有“孙氏宗祠”的巨型石匾,其下有五个阀越以示门庭之尊贵。大门前廊设有栅栏、园门(隐喻辕门)。迈进大门,则是一座戏台,台口面向神堂。祠堂竣工之日,即请戏班登台献艺,以示敬贺和让祖先与族人共同欣赏戏曲,谓酬祖娱神,以求人神共乐。从此以后,每逢庆典大事或重大宗族祭祀活动和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都请戏班登台。台上有天花藻井,台中悬挂着湖北省英山县知事任之镛赠送大红木匾,其文曰:“朗襟照雪”,字体苍劲混重。后台两侧的板壁上,仍残留着用墨或白粉书写的当时演出的情况,记录着班社名称,演出时间和剧目。</p><p class="ql-block"> 从现存板壁的记录和年长者的回忆,一百多年来这里的演出活动持续不断,这在一个崇山峻岭的山区实属罕见。文革期间这处宗祠,作了战备粮库,堆放了国家战备粮,故而这个祠堂及戏台较好地得以保存下来,又为研究本地区戏剧文化历史增添了十分丰富的实物史料。戏台两侧是看楼,台口前和两厢通楼间为天井,穿过天井,乃是中厅。八个大柱落脚,柱础形状如鼓如莲,形态各异,镌雕精湛。斗栱抬梁五架升脊,雀替柱撑镌雕着狮、凤、云彩,卷草花纹和人物故事,图案生动活泼,人物栩栩如生。宽敞的大厅是族人祭祀典礼议事之处。这里风俗每年一年二祭,清明和冬至必大祭,届时族长率来自四方支房族人,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奠时,中厅摆设香案、供品、点腊焚香、烧纸燃炮,族人跪拜,三拜九叩,举行祭奠之大礼。后进为神堂,按昭穆之序供奉着孙氏历代先人之神位。</p> <p class="ql-block"> 燕食堂</p> <p class="ql-block">  离开梯岭,走5km乡道到姚河乡街道,再走105国道回县城,途经主簿时,在“胜利豆腐坊”又买了豆腐千张之类的东西回来。</p> <p class="ql-block">  这次姚河之行,虽然沒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也不往此行,等到天气晴好时,定要再来上南门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