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9.13.我们从运城市出发,三个小时后到达湘峪村参观古堡。</p> <p class="ql-block">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处于沁水、阳城、泽州三县的交界处,是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的故里,建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距今4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古堡南山藏龙,北山栖凤,东临瀑布,西镇虎山。集廉洁文化、军事防御、古堡民居、中西合璧等特色于一体。总占地面积约3.2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8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千余米长的城墙将村落包裹得严严实实,城墙与城内房屋上的拱形窗孔密密麻麻,犹如蜂窝,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为“蜂窝城”。</p> <p class="ql-block"> 湘峪村早在元末明初便作为自然村落已经存在,当时的居民孙氏家族为了躲避朝代更替之际的兵荒马乱而移居至此。到了明朝末年,风起云涌,战乱动荡。村内居民在孙氏家族的带领下修筑城堡,便将村落改建成易守难攻的堡垒形式。</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古城南门进去,首先看到的是藏兵洞。</p> <p class="ql-block"> 兵洞连城,整个藏兵洞均为砖石结构的窑洞式建筑,洞体宽大,洞洞相连。东西两侧各开一门,成为出入通道。只需守住或堵住一门,便可以断绝藏兵洞的东西交通,敌军一旦攻入洞内,每一道门都可以成为抵御进攻点关口。</p> <p class="ql-block"> 每座藏兵洞都设置有拱形窗孔,可直面城外。众多窗孔在南城墙外侧一字排开,形成居高临下之势,成为瞭望敌情和用于防御的坚固工事。</p> <p class="ql-block">据说,1643年李自成率领大军北伐,屡战屡胜。但当他的目光落到湘峪古堡时,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战。湘峪古堡的坚固程度出乎他的意料,七天七夜的猛攻居然未能攻克,这成为李自成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湘峪古堡也因此声名大噪,成为不可破之城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洞口可以看出,古堡的城墙有多厚!</p> <p class="ql-block">这就叫“拐弯抹角”!</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古街巷保持了旧貌,使得古村的肌理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整个村落的路网呈鱼骨式,即以东西走向的两条横街为主干道,南北走向的多条纵巷沿主街分布。这种布局形式也是山西省的古村落普遍采用的。</p> <p class="ql-block"> 西城墙是古城的制高点,古城周长约760米,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100至150米,分内外两城,内城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最大的特色就是街街相连,院院相通。</p> <p class="ql-block"> 十大宅院,是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以宅院群中的主巷为中轴线,大宅、三宅、五宅、七宅、九宅位于东侧,二宅、四宅、六宅、八宅、十宅位于西侧。东侧的单数宅院门前大多有高大的牌楼,为官宅;西侧的双数宅院单体建筑相对讲究,院的主人为富商。</p> <p class="ql-block">精致的石墙墩</p> <p class="ql-block">三都堂是孙鼎相旧居,门首镶有“文武衡鉴”牌匾。甬道夹墙之间建有一座门楼,门匾正反面分别镶刻着“司空”和“宗伯”。甬道尽头,“四部首司”的木制匾额悬挂在门首。</p><p class="ql-block">“三都堂”内是一座五层高楼,一至四层朝南开三窗,第四层东西各开一窗,第五层朝南敞开三间,东、西、北皆开一窗,既便于瞭望,又便于防御。整座楼以条石为基础,青砖砌墙,硬山楼顶,覆以黑瓦,巍峨耸立,坚固结实。楼房约25米高,又称为“了望楼”、“一揽楼”,又叫“看家楼”,其军事功能明显。被称为中国北方保存最好的明代高层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三都堂院二进院的正门上,有彩漆匾额(都已褪色)。上书"四部首司"四个大字,下面镌刻着古城主人孙鼎相的历任官职。匾额上有斗拱七个,下有门簪两对四枚。</p> <p class="ql-block"> 明代古堡里最值钱的老家俱紫檀木的龙雕床</p> <p class="ql-block">这只楼梯具有易守难攻之优势。</p> <p class="ql-block"> 双插花院,是孙立相长子孙如金居所。孙如金曾任河南仪封、沈丘知县,该院落地处古堡的险要位置。</p><p class="ql-block">这个院落从外观上打破传统,从形制上标新立异:五开间的正房,因不同的高度而被划分为三部分,中央两开间为正房楼,高三层,右侧两开间、左侧一开间。正房楼共四层,形成中间低、两侧高,且两端并不对称的奇特外观,外形不仅与欧洲中世纪的教堂相似,也与中国古代两端插花的官帽相似。</p> <p class="ql-block">邀月楼院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为孙可相之子孙如琯的宅院。孙如琯举人,官至光禄寺监事。邀月楼主房十分高大。为四层,第一层高达4米多,比古城常见的正北房高出1米多,因此显得十分气派庄重。</p> <p class="ql-block"> 私塾院,俗称"书房院"。孙氏家族子第读书的地方。门头上的"乐循理"出自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的第三策,后世的书香之家把“处善循理”作为一种人生处事原则。</p> <p class="ql-block"> 国槐,国家保护树木一级,豆目蝶形花科,距今已有1000年树龄。槐象征着三公之位,举仕有望,且"槐"、"魁"相近,企盼子孙后代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p> <p class="ql-block">碑亭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 孙氏三兄弟同朝为相,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孙居相官至户部尚书,孙可相升到御史都堂,而孙鼎相则官居四部首司。今天湘峪村民近一半是孙氏的后代子孙,孙副村长就是其第23代后人。</p> <p class="ql-block"> 隔着湘峪河,历经400年的风风雨雨,古堡依然耸立。高高地堡顶、洞洞相连的城墙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湘峪古堡算得上沁河流域古文化走廊中,建筑年代最早、建筑层数最高、建筑工艺先进、建筑风格融贯中西的城堡,且目前没有喧闹的商流气息和摩肩接踵的游客,非常值得你的游览打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