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始正题之前有必要把这几天的经历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首先要吐槽欧洲的网络,行前看攻略说酒店网络还可以,又看到上海老人在尼泊尔几天流量费一万多的报道,吓的没敢买流量包,怕它偷跑,每天晚上连酒店WIFI,虽然慢一些,有时会卡,但看看新闻、查查资料、连连微信还可以。</p><p class="ql-block">急就急在最后两天,一天在船上,一天在机场,船上有网但不能发照片,机场要钱不说,还要注册等一大堆手续,英文界面咱也看不懂,写好的东西发不出去,只好存在草稿箱里。</p><p class="ql-block">这方面欧洲真的落后了,这次去的瑞典有爱立信,芬兰有诺基亚,都是老牌的电信企业,都是我们曾经仰视的,为什么在5G时代落后了?自己不行还不让华为进入。</p><p class="ql-block">团友推荐了一个叫无忧行的APP,每天不到十块钱,据她说非常好用,没有任何风险,已经下载了,下次出去一定试一试。</p><p class="ql-block">回到家,晚上想着把压下的三篇发出去吧,又出问题了,因敏感词被平台禁言了,即不知道错在哪儿也联系不上客服,一问就是机器人回复,最后用几年未用过的邮箱联系上平台才解决,说了很多好话,还被人家教育一番。这一折腾就是五天。</p> <p class="ql-block">自费项目中有一个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一日游,是自费项目中最贵的,也是我们最不犹豫的。</p><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是上世纪90年代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波罗的海三个小国之一,另外两个是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中国人可能对立陶宛更熟悉些,因为立陶宛追随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恶心中国,中国对它的惩罚正在进行中。</p><p class="ql-block">从芬兰到爱沙尼亚比想象的近很多,全程只要两个多小时,比从大连到青岛还要快很多,船很大,叫渡轮比较准确,没有住宿条件,但其它设施一应俱全。这个窄窄的海峡是俄罗斯军舰进出波罗的海的必经水道,俄乌冲突后芬兰申请加入北约并得到批准,芬爱两个北约国家扼守这个几十公里宽的海峡,会严重限制俄罗斯海军的活动。</p><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50多万,面积比台湾大,人口却只有台湾的十五分之一,人口密度与内蒙古相当,国家虽小,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被称为欧洲的十字路口。临时了解了一下爱沙尼亚的历史,有点感悟,现在一说人口少往往被认为是好事,地理位置重要更是优点,谁都得敬着点。爱沙尼亚这两点都具备了,可历史是,人口少,谁想打就打一顿,越打人口越少,地理位置重要,没让它占到一点便宜,反而因此而挨了更多的打。爱沙尼亚周边的国家,什么瑞典、丹麦、波兰、德国、俄罗斯,都曾侵略并占领过它,打一场仗多少分之一的人口就没了,人越打越少,多少年缓不过劲来。爱沙尼亚的遭遇是欧洲历史的缩影,独立后爱沙尼亚发展的不错,表现出小国发展的优势,又加入了北约,应该不会再遭周围强国蹂躏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酒店最大的号给我们了,399,399间客房的酒店也不是很大,关键它不往高了盖,摊一张大饼,走到这儿才一半,以致我们为了少走一趟拉着行李去吃早餐,窗外的草还挺绿。</p> <p class="ql-block">窄窄的海峡方便了芬兰、爱沙尼亚两国的往来,听说正在请中国修建一条海底隧道,但俄罗斯太憋屈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渡轮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客运码头的中文标识,有点没想到。</p> <p class="ql-block">看似平静的波罗的海,中间有一段摇晁的很厉害,要坐下或扶着什么,否则站不住。一个中国游客晕船躺在那,直到下船也没见站起来。</p> <p class="ql-block">时间有限,只在老城转了转。塔林老城建于13世纪,被认为是欧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古城之一,在塔林的老城漫步,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中世纪,古老的石砖街道、完整的城墙,中世纪的城堡和宏伟的教堂,共同勾勒出老城的风貌,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塔林老城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全球是独一份。</p><p class="ql-block">塔林老城被保存完好的城墙环绕,城墙上的瞭望塔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导游说城门是现存欧洲城门中最老的,看上去确实很老,但只有两个门垛或炮楼,没有门洞。老城建在一个山坡上,肯定是出于防御的考虑,城内地势起伏,但总体向上,脚下的路或宽或窄,都是用碎石块铺成,非常有年代感,蜿蜒曲折如迷宫一样,高处有几处观景台,可以从不同角度俯瞰老城,欣赏老城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未见安装城门的痕迹,不知当初是什么样的。</p> <p class="ql-block">从城内看城墙,一根根立柱是为保护城墙加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四道横梁是为保护城墙后加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每隔一段凸出一块应该是为了便于了望。</p> <p class="ql-block">骑兵肯定进不去。</p> <p class="ql-block">晴天。</p> <p class="ql-block">阴天。</p> <p class="ql-block">半阴半晴天。</p> <p class="ql-block">教堂塔尖上的小人,一个平民,名叫托马斯,左手执剑,右手举旗,为保卫这做城市做出了很大贡献,放在塔尖是荣誉也是为了他便于了望。</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对于一个150万人口的国家也不小了。</p> <p class="ql-block">看见洋葱头屋顶就觉得哪儿不对,问导游得知是俄罗斯信奉的东正教教堂,独立后很多人主张拆掉,最终还是保留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老城分上城和下城,以这道大门为界,有钱人和贵族住在上城,穷人住在下城,晚上大门会关上。穷人与富人之间,永远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欧洲很多城市的老城区都保留着古老的石块路、鹅卵石路,虽然不那么平整,但很好的保留了老城风貌,值得我们学习。雨后、夕阳下、蹲地上、低角度,拍出的效果特别好,照完回头一看,一个老外蹲地上也照上了,还真有人跟咱学。</p> <p class="ql-block">修道士为什么没有脸?有各种说法,比较好的说法是,他只传播教义,不为自己出名,不管出于什么,晚上有点吓人。</p> <p class="ql-block">发现很多下水管都长出一根小尾巴,智商又不够用了,只好问导游,答案是,小尾巴一直通向房顶,冬天下雪后时不时抓住摇晁几下,防止下水管中的雪水冻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塔林一日行结束了,减去往返时间也就半日行,很多人说最好能住上一晚。</span></p><p class="ql-block">这次北欧四国+塔林之行,短短几天把五个国家的首都都走到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建在海边,打起仗来易攻难守,没有一点纵深,船上架上几门炮,全城都在射程之内,相信他们也知道这一点,否则塔林老城就不会建在小山上,其实瑞典、芬兰也有广阔的腹地,但那个年代离开海洋他们无法生存,只能选择生活在海边,能做的只有在海边建起无数的要塞以防御外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