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汉红楼,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建筑,不仅是武汉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更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遗迹。它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紧邻长江大桥,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这里曾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地,也是革命精神的圣地。每当漫步于此,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份激荡人心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这是一座具有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群,设计精美,气势恢宏。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在这里响起,革命军在这座大楼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首次在湖北得以实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也被尊崇为“民国之门”。</p><p class="ql-block">红楼门口二面铁血十八星旗让人肃然起敬。革命初期,就是这样一面旗帜号召关内十八省的全体炎黄子孙都联合起来,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p> <p class="ql-block">红楼不仅见证了革命的辉煌,更成为了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中心。这座红墙红瓦的建筑,每当夕阳西下,红楼在余晖中更显沧桑与壮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次日,革命军在红楼内组建了湖北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开启了共和纪元。红楼因此被誉为“民国之门”,成为了无数革命志士心中的圣地。每当站在这座大楼前,我不禁想起那些为了自由与民主而奋斗的英雄们,心中涌动着无限敬意。</p> <p class="ql-block">红楼的一块介绍牌匾静静地挂在墙上,上面刻写着这段历史的概述。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风云变幻,让人不禁驻足沉思。牌匾上的文字简洁而有力,将红楼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凝练地展现出来。每当有游客前来参观,我都会指着这块牌匾,向他们讲述红楼背后的故事,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这段珍贵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一幅画,描绘了红楼及其周围的环境,标注着年份“1910”、“1911”。这幅画不仅展示了红楼的建筑风貌,还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画中的红楼红墙红瓦,周围绿树环绕,显得宁静而庄严。看着这幅画,我不禁想象起当年的革命志士们在这里筹划起义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红楼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七律 访红楼有感</p><p class="ql-block">红楼依旧气如虹,彰显先贤旷世功。</p><p class="ql-block">帝制千年辛亥死,共和百岁武昌生。</p><p class="ql-block">义旗一举山河变,万众齐拥赤县同。</p><p class="ql-block">螳臂当车袁氏梦,长江滚滚浪朝东。</p> <p class="ql-block">七律•咏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红楼</p><p class="ql-block">武昌首义壮怀酬,浪涌长江九派悠。</p><p class="ql-block">北伐雷霆摧帝制,南争激战啓宏筹。</p><p class="ql-block">白云苍狗祢衡赋,沧海桑田补课洲。</p><p class="ql-block">秋雨春风趋百载,霞光万丈映红楼。</p> <p class="ql-block">七律·凭吊武昌起义旧址</p><p class="ql-block">江夏蛇山怎抱愁,军门斜对楚王丘。</p><p class="ql-block">云雷浩荡千帆过,鼎气微茫九派流。</p><p class="ql-block">昨有青天迷白日,今无黄鹤惜红楼。</p><p class="ql-block">拦洪堤下吟芳草,细数兴亡补课洲。</p> <p class="ql-block">七律·阅马场红楼怀古</p><p class="ql-block">武昌督府有传奇,辛亥硝烟写史诗。</p><p class="ql-block">首义捐躯燃热土,同盟浴血赴汤池。</p><p class="ql-block">匡扶社稷催人奋,推倒清朝撼庙移。</p><p class="ql-block">共和雄狮初觉醒,英魂不朽后昆知。</p> <p class="ql-block">七绝.武昌起义</p><p class="ql-block">首义武昌非等闲,丰功伟绩壮河山。</p><p class="ql-block">硝烟弥漫峥嵘史,终结皇权血染关。</p> <p class="ql-block">武昌开首义,封建两千除。</p><p class="ql-block">从此无皇帝,都说孙氏殊。</p> <p class="ql-block">台北市政要参观红楼</p> <p class="ql-block">老外也来参观红楼。</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发生在湖北武昌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红楼作为武昌起义的重要历史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以收藏辛亥革命时期及辛亥革命人物相关的文物见长,馆内收藏了数千件文物,包括“辛亥名人字画”、“共和纪念瓷器”、“近代名人家谱”等。馆内还复原了军政府大门、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等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一幅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民国之门”四个大字非常醒目。这四个字不仅概括了红楼的历史地位,也象征着中国走向共和的起点。每当看到这幅作品,我都会想起那些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先辈们,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馆内藏品以清末及民国时期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文物、文献资料、珍贵照片为主,共2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3件/套,二级文物31件/套,三级文物220件/套。常年开放两个基本陈列:</p><p class="ql-block">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依托旧址主楼,复原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p> <p class="ql-block">军事会议室,是都督府召开军事会议的专门场所,许多重大军事决策在此形成;阳夏保卫战中,黄兴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p> <p class="ql-block">外交部,是鄂军都督府所设置的九部(依次为军令、参谋、军务、内务、外交、理财、交通、司法、编制)之一,主掌外交行政事宜,革命党人胡瑛曾任部长。鄂军都督府开始在军事、外交等方面行使中央军政府的职权,该部的成立是鄂军都督府开始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军令部,是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一,其主要职责为秉承都督命令,发布军令,调遣军队。旧军官杜锡钧曾出任军令部长。</p> <p class="ql-block">军务部,是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一,主要负责军务行政、军队后勤工作。革命党人孙武、蒋翊武、张振武曾分任军务部正、副部长。</p> <p class="ql-block">招纳处,招集各方革命党人人士投入革命队伍之中。</p> <p class="ql-block">民政部,是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四部之一,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地方行政事务。原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曾出任民政部改称政事部时的部长。</p> <p class="ql-block">孙大总统</p> <p class="ql-block">铁血十八星旗</p><p class="ql-block">都督府会议厅主席台正中布置铁血十八星旗(中华民国陆军军旗),寓意为全体汉族同胞团结起来,以“铁血精神”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为天下先”几个大字悬挂在墙上,下方是英文翻译“The Exhibition of Relics of the Wuchang Uprising of the 1911 Revolution”。这是一处展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历史遗迹的陈列馆,馆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每次走进这里,都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与伟大。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壁画,再现了起义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p><p class="ql-block">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布置于旧址后院,全景展示了武昌起义的背景、经过、结局与影响。</p> <p class="ql-block">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也是每一个后来者的座右铭。每当站在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前,我都会默默许下心愿,希望自己能继承先辈们的遗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首义广场上,人们来来往往,有的在拍照留念,有的在悠闲散步。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刻写着“首义广场”四个大字。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的灯光亮起,整个广场变得温馨而宁静。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历史的见证地。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这里,我总是回答:“因为这里承载着一段不朽的历史,让我们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p> <p class="ql-block">红楼凝碧备,黄鹤绕青松。</p><p class="ql-block">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