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创意问答】 ‍江山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

雲中君

<p class="ql-block">‍——品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擘,以其独树一帜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璀璨的文学瑰宝。其中,《记承天寺夜游》犹如一颗明珠,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令人反复品读,回味无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章伊始,苏轼便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数语,轻描淡写地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月夜图景。那“月色入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月光的柔和与皎洁,更赋予了一种月色主动造访、与人亲近的生动意境。苏轼被这突如其来的月色所吸引,欣然起身,踏上了夜游承天寺的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承天寺的庭院中,苏轼与张怀民并肩漫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比喻之妙,将月光比作积水,既凸显了月光的清澈与明亮,又营造出一种宁静、空灵的氛围。而“水中藻、荇交横”则以竹柏的影子为点缀,进一步烘托月色的迷人魅力,仿佛眼前真有一池清水,波光粼粼,藻荇摇曳。这种以静写动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层次分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轼并未仅停留在对月夜景色的描绘上,他更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既表达了苏轼对月夜景色的深深喜爱,又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作为被贬谪之人,苏轼和张怀民在政治上失意,但在这样的月夜中,他们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共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闲人”二字,寓意深远,既指闲来无事、夜游承天寺的人,也暗指那些具有闲情雅致、能够欣赏月色之美的人。苏轼以“闲人”自居,既展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只要心中有美,处处皆可欣赏到美;只要心灵宁静,时时都能感受到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轼的一生波折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与乐观的态度。《记承天寺夜游》正是这种态度的生动体现。在这篇游记中,尽管身处贬谪之地,苏轼依然能够欣赏到月色的美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文字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只要保持一颗宁静、乐观的心,就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轼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在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笔下的月色、竹柏、庭下积水等元素,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苏轼将自然界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认为自然界的美丽是无穷无尽的,只要用心去感受、去欣赏,就能领略到其中的奥秘和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轼与张怀民的夜游经历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两人一同漫步在承天寺的庭院中,共同欣赏着美丽的月色,这种默契和共鸣是建立在深厚的友情基础上的。尽管文中没有直接表达对张怀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但通过两人的共同经历和对话,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彼此的珍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幅月夜景色的画卷,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散文。在这篇作品中,苏轼所展现的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启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苏轼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夜的宁静与美丽。月色、竹柏、庭下积水,这些自然元素在苏轼的笔下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他深知,只要用心去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和魅力便会展现在眼前。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体现了苏轼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洞察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超然物外的态度 在文中,苏轼自称为“闲人”,这一称谓背后隐藏着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越。他认为,美无处不在,只要心中有美,处处皆可欣赏;只要心灵宁静,时时都能感受到宁静。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使苏轼在贬谪之地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愉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遇而安的哲学 面对贬谪之境,苏轼并未沉溺于困境之中,反而能欣赏到月色的美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体现了他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生活哲学。他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只要保持一颗宁静、乐观的心,就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友情的珍视 苏轼与张怀民的夜游经历,见证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在月夜中共同欣赏美景,这种默契和共鸣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友情。这种友情成为苏轼在贬谪之地的重要精神支柱,也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通过夜游的经历,苏轼引发了深层次的人生思考。他提醒人们,在忙碌和困境中也要学会找到宁静和乐观,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这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使《记承天寺夜游》成为了一篇蕴含人生哲理的佳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完《记承天寺夜游》,我不仅被苏轼笔下的月色所吸引,更被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启示所打动。苏轼用自己的经历和文字告诉我们:生活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宁静、乐观的心,就能找到其中的美好和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美的存在。其次,我们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最后,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珍惜和感恩,因为他们是我们人生旅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请说说你读了苏东坡这篇游记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后,有哪些启发可共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