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都江堰</b>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常泛滥成灾。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民众兴建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该工程以其无坝引水的独特设计,成为世界上年代最久、至今仍发挥效用的伟大水利工程。也因此成为宝贵的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网络都江堰俯瞰图)</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建造不仅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洪涝问题,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富饶的粮仓,历史上被称为“天府之国”。</p> <p class="ql-block">今日都江堰,已经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城市因水而得名,因水而生辉。水成就了一座城市、一段传说、一页历史。</p> <p class="ql-block">市内李冰父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景区以其伟大的水利工程、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图为网络下载都江堰旅游地图)</p> <p class="ql-block"><b>2024年5月</b>,战友们来成都聚会,必定要来都江堰“拜拜水”。</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了南桥广场合影留念,然后从南门进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b>堰功道</b>始建于2000多年前,全长约150米,宽14米,青石铺路。</p> <p class="ql-block">道两侧各有一条龙吟沟,共有248个小龙头朝沟中吐水,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意。</p> <p class="ql-block">中心的“卧铁喷泉”中集萃了“治水三宝”:<b>卧铁、笼石、杩槎</b>。</p> <p class="ql-block">堰功道右侧,铭刻有都江堰著名作家马瑛所撰<b>《堰功道碑记》</b>,这是2000年11月,时逢都江堰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际所立。</p> <p class="ql-block">堰功道的修建是为了纪念历代治水先贤和他们的功绩,道两旁塑有古朴凝重的铜像,分别是<b>西汉蜀郡守文翁、三国蜀相诸葛亮等十二位蜀地的行政长官或治堰官吏</b>。他们在不同任期上为都江堰的发展和维护做出了丰功伟绩,使都江堰水利工程永葆青春。</p> <p class="ql-block">堰功道的尽头即是<b>伏龙观</b>,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而得名。 </p> <p class="ql-block">殿内保存着从江里挖出的<b>李冰石像、东汉堰工石像和石碑</b>,见证了都江堰的历史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正殿中的<b>飞龙铁鼎</b>。</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都江堰鸟瞰图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沙盘。</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上的清代<b>“离堆”石碑和铜钟</b>。</p> <p class="ql-block"><b>观澜亭</b>。</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b>人字堤溢洪道索桥</b>,来到了都江堰主景区。</p> <p class="ql-block"><b>都江堰水利工程</b>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等构成。</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通过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科学地解决了引水、泄洪、排沙、灌溉等问题。(此为网络航拍图片)</p> <p class="ql-block"><b>鱼嘴</b>是都江堰的分水堤坝,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将岷江分成内、外两江,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p><p class="ql-block">通过“<b>四六分水</b>”的原则:即在枯水期,约六成的水流入深而窄的内江,用于灌溉;而在汛期,约六成的水通过外江排出,有效地防止了洪涝灾害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b>宝瓶口</b>是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率民众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用火烧水浇的办法凿开一个梯形引水口。它的底部宽度为17米,水面宽度在平常水位时为19米,洪水期间可达到23米。</p><p class="ql-block">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在民间,宝瓶口还有保佑平安吉祥进财之意。</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是引水的关键,起到“<b>节制闸</b>”的作用,巧妙地发挥了自动调节水量的功能,确保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需求。</p> <p class="ql-block">站在伏龙观顶层是俯瞰宝瓶口最好的位置,可看到滔滔江水穿过宝瓶口流入内江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留在水中的独立山丘,因其与山体相离,故名“<b>离堆</b>”。</p> <p class="ql-block"><b>飞沙堰</b>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尾部,靠近宝瓶口,其高度高于内江河床2.15米。</p><p class="ql-block">飞沙堰的“<b>二八排沙</b>”原理主要依赖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设计,通过利用河流弯道的离心力,将携带泥沙的底层水流拋入凸岸的外江,而相对清澈的表层水流流向凹岸的内江,从而实现大约八成的泥沙流入外江,仅有两成的泥沙进入内江。这种分流机制不仅有助于排沙,还能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含量,保护灌溉系统。</p> <p class="ql-block">飞沙堰同时巧妙地利用了水流的动力学原理,通过调节高度来控制水流量。在枯水季节,飞沙堰会适当降低高度,使更多的江水流入内江,满足灌溉需求;在洪水季节,则会抬高高度,增加泄洪能力。这种灵活的调节机制使得飞沙堰在防洪和排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借助网络图片总结一下:<b>鱼嘴分水堤自动分流江水,宝瓶口进水口控制进水量,飞沙堰溢洪道成功排沙。</b>这些科学设计有效消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成功建造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毅力,至今仍被视为水利工程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景区除水利工程外,周围还有许多著名景观,而且自然风光优美。</p><p class="ql-block"><b>二王庙</b>位于岷江东岸,建筑风格独特,现存建筑为清末民初所建,是祭祀李冰父子和二郎神的庙宇。</p> <p class="ql-block">正门前的“二王庙”金字匾额,出自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手笔。</p> <p class="ql-block">正殿供奉<b>二郎神</b>,传说:二郎神杨戬系上界天神,具三眼,身佩三尖两刃刀,哮天神犬追随其身。他神通广大,变化莫测。巡视下界,驱邪降孽龙,助李冰共同完成千秋伟业。</p> <p class="ql-block">后殿供奉<b>李冰夫妇</b>,两边竖联均写李冰传世治水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p> <p class="ql-block">庙宇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有二王庙道观、财神殿、三官殿等古建筑,内部珍藏有大量关于都江堰建设及维护的历史文献资料,是研究中国古代水利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清朝立的“饮水思源”石碑。</p> <p class="ql-block">三官殿墙壁上嵌刻着李冰传世治水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澜亭下镌刻着治水《三字经》。</p> <p class="ql-block"><b>安澜索桥</b>横跨内外两江,最早的建造历史可考于宋代,被茅以升誉为“中国古代五大名桥”之一。这座索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都江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还称为“<b>夫妻桥</b>”,承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据说,在清朝嘉庆八年,一位名叫何先德的教书先生目睹了岷江上的渡船失事,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他倡议并集资修建了这座索桥。由于他的善举,两岸百姓得以安渡狂澜,因此得名“安澜桥”。“夫妻桥”即是为了纪念这对夫妇。</p> <p class="ql-block">安澜索桥见证了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与智慧。走进它,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古人的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这是通往堰功堂的山道。</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b>南桥</b>是一座美丽的廊式古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南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四年(1878年),由四川总督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修建,取名“普济桥”,意为普济众生。</p> <p class="ql-block">南桥曾多次损毁,1979年重建时改为混凝土桥墩,并增建了牌坊形桥门,正式定名为“南桥”。</p><p class="ql-block">桥长45米,宽10米,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览胜台”。</p> <p class="ql-block">桥廊对联盈门“岷江东去分双路,江上白云浮玉垒”。</p> <p class="ql-block">每当夜幕降临,南桥的夜景更是美不胜收。远远看去,金碧辉煌,与桥下的江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站在桥上,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南桥是都江堰夜生活最集中的地方,桥的两头有很多美食、特产、文创小店、旅拍影楼……边上不远就是灌县古城,每天都是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b>灌县古城</b>历史悠久,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如古城墙、文庙、清真寺、太平池、水利衙门遗址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b>李冰文化展览馆</b>。</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的明清时期<b>治水英雄施千祥和丁宝桢</b>的画像和事迹。</p> <p class="ql-block"><b>西街</b>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以南,与伏龙观隔江相望,是一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街。</p><p class="ql-block">老街石板路面,两边的建筑多为一至二层的木结构。在这里可以看到典型的老四川城镇生活,较完整地体现了清末民初的历史风貌,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旧成都风貌。在古城内漫步,您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和特色小吃,如灌县豆腐脑、牛肉焦饼等。</p> <p class="ql-block">西街是都江堰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是沟通汉族和藏羌势力范围的唯一一条“官道”~“松茂古道”的起点。</p><p class="ql-block"><b>松茂古道</b>是古代成都平原连接松潘和茂县的惟一通道,在我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当年长达700余里路的松茂古道,如今已经只剩下都江堰景区内短短的不到2公里的古道。我们只能站在斑驳的古城墙上远眺历史的背影。</p><p class="ql-block">这块石碑用生动的民谣记录了当年松茂古道的情景:“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p> <p class="ql-block">这是都江堰景区的东南门,门里即是挺拔的玉垒山。</p> <p class="ql-block">我根据网络视频剪辑了一段介绍都江堰的短片,方便动态直观了解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b>都江堰的美,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这里的山川、河流、古桥、古镇……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的气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毅力!</b></p><p class="ql-block"><b>华为手机拍摄于2024年5月。</b></p><p class="ql-block"><b>感谢赏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