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金之泽的《福清现代意义的教育,滥觞于古镇龙田》

竹韵

<p class="ql-block">搜狐网</p><p class="ql-block">【玉融史话】史海钩沉:龙田镇区小学教育发展概略!</p><p class="ql-block">导读: 玉融文化專欄;傳播福清文化。每天精選福清民俗文化、歷史人物、名人軼事、傳說逸聞、名勝古跡等圖文作品。喜歡本土文化的可關註,欢迎投稿。本文作者:金之泽</p><p class="ql-block">福清现代意义的教育,滥觞于古镇龙田。</p><p class="ql-block">一个多世纪以前,晚清政府为了维护其风雨飘摇的统治地位,被迫实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废科举、兴学堂”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教育体制,引进了当时世界先进文化,培养了国家需要的新学人才,客观上形成了中国现代教育的起点。</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大背景下,光绪十五年(1889),美国基督教女传教士程吕底娅来到龙田,在其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俗称“美会堂”,今尚存)附近,租赁民房开办学堂,专收教徒中的女生传习《圣经》,俗称龙田“妇女学”,其学段相当于初等学校。</p><p class="ql-block">据专家推断,龙田“妇女学”是福清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也是福清现代教育的开端。但究其实质,乃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实行文化殖民的途径之一。</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七年(1891)底,程吕底娅再次在龙田八仓井(位于“妇女学”东南边的下井村,现称下一村)强行购地建校,遭到村民的强烈反对。嗣后,美国驻福州领事馆向腐败的清政府施压,迫使下井村民赔偿教会损失,村民施天发为此被捕入狱,屈死狱中。第二年,这所占地20多亩的毓贞女子小学落成,6间教室,40余位女生。又有专家称,此乃福清首所现代意义的小学校。</p><p class="ql-block">其实两所开先河的学校都在龙田,没有必要争论谁第一谁第二。</p> <p class="ql-block">1947年毕业生留影。第二排左5为林芝兰,左7为张端哲,前排右5为张钹。</p> <p class="ql-block">民国六年(1917),龙田毓贞女小高级班迁往福清县城,龙田本址留下小学一至四年级继续办学,1921年改名为毓德女子小学(亦简称为毓德小学)。学校调林芝兰女士为校长,将一巷之隔的“妇女学”校区与主校区用条石砌成天桥,把两个单位连成一体。1924年,龙田融美私立初级中学附设小学。1930年,毓德小学由民国政府立案,并增设高小班。1941年,毓德小学因校舍被日军飞机炸毁,与融美中学附属小学合并办学,改称毓德融美联合小学,开始男女生兼招。1942年修葺被炸毁的校舍,学生迁回原校上课,校名仍沿用毓德融美联合小学,由林芝兰女士继续担任校长。据1947年5月“私立融美毓德联合小学民国卅六年级摄影纪念”照片显示,当时毕业班有学生75人(女生11人),教师13人(女教师6人)。</p> <p class="ql-block">1948年毓德融美联合小1毕业生留影</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福清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11月接管了龙田毓德小学,并与私立见龙小学、“妇女学”合并,命名为龙田中心小学。原毓德校区为校本部,设五、六年级和教师办公楼,见龙校区为校二部,设三、四年级,“妇女学”校区设一、二年级(后增设幼儿班)。广招师范毕业生补充师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百余年间,龙田中心小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水平稳步提高,为当地推行和普及义务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时跨三世,岁逾期颐,俊彦辈出,与时俱进。高由禧、曾融生、张钹3位两院院士均毕业于毓德融美联合小学,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钦敏就读于龙田中心小学。</p> <p class="ql-block">2010年8月,龙田镇党委、政府决定:因龙田中心小学困于旧镇区,地盘狭小,实行整体搬迁至龙田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原址用作龙田中心幼儿园新址。2013年7月,龙田中心小学建筑面积12223平方米、总造价约 2600万元的教学大楼竣工。1998年,龙田第二中心小学挂牌设立。目前龙田镇区共有完小2所,分别是龙田中心小学和龙田第二中心小学,在校小学生4458人,教职员工234人。</p> <p class="ql-block">小链接:林芝兰</p> <p class="ql-block">林芝兰(1898-1971),福清小学教育的重要奠基者。出生在福清城关一个贫苦家庭,12岁因父亲逼婚离家出走,到龙田见龙书院(位于张厝二村)当杂役换一口饭吃。后来半工半读,学业猛进。1924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后,继续工读求学,门门学业皆优。</p><p class="ql-block">担任龙田毓贞、毓德校长后,广纳人才,不拘一格。参加地下革命工作的张端哲,其他学校不敢聘他当老师,林芝兰接纳并重用了他。教会学校设《圣经》为必修课,但林校长更要求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她的学生高由禧、曾融生、张钹3位院士,先后成为新中国气象、地球物理和计算机领域的佼佼者。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敌人四处捕捉共产党人,紧要关头,她挺身而出,让中共地下老交通员、革命老妈妈夏淑琼躲在自己的寝室里。</p><p class="ql-block">福清解放后,看到学校回到人民手中,林芝兰坚决拥护。她坚辞校长职务,乐于担任普通教师,除了教授高年级两个班数学外,还兼任中低年级音乐、美工课。对每周28节课程,她从不叫苦叫累。此外,老校长还热情帮助、辅导新教师,呕心沥血,润物无声。</p><p class="ql-block">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林芝兰。她曾荣膺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56年12月,福清县政协首届会议召开,林芝兰被推荐聘请为教育界委员,二、三、四届连任。她以主人翁态度参政议政,提出许多好建议、好议案。</p><p class="ql-block">林芝兰终身未婚,视学生为子女,关爱备至。1971年9月林芝兰安详辞世,享年74岁。莘莘学子得悉噩耗,从四面八方赶回吊唁送殡,他们称自己都是林校长的子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