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夏调入广州油库时,我就对开票室墙下两块石碑感兴趣,有天趁照相机里剩有胶片,将其拍了下来。“陆军新编第一军”几个字是明摆着的,那块横放着面朝里的上面是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放在这里呢?<br> 陈延平告诉我,那块面朝里的碑写的是“印缅阵亡烈士纪念塔”几个字。油库、卫生防疫队、净水研究所这几个部队单位的营区,原是国民党新一军纪念抗日战争期间在印缅远征时阵亡烈士的墓园,解放军占领广州后,就将其作为部队营区。这些石碑,是文化大革命时被红卫兵破坏后丢在这里的。 原来,我住的单身干部楼北面那四个柱子,就是纪念塔残垣,这些石碑是从那里撬下来的。塔基,正做厕所呢!陈延平还告诉我:塔上,原有一只铜鹰,重达千斤,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弄下来做废铜卖掉了!连队宿舍南面那堵墙上,原有2.7万名抗日烈士的名字,也全部毁掉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早年孙立人军长留影于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前</b></h3> 我1987年参加知识竞赛时,就知道了新一军的结局:1946年3月,他们乘美国军舰北上参加内战,在辽沈战役中被全歼。但直到调入油库,对他们抗日的经历也不了解,于是查阅书籍,知道了大概:1942年,新一军奉命到印度、缅甸,协同同盟军抗击日本侵略军,参战700多次,以牺牲2.7万人的代价,歼敌7.4万多人,保卫了盟军通往我国抗日的滇缅唯一补给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保卫国家、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br> 确实贡献巨大,李宗仁的台儿庄大捷声名显赫,也不过歼灭日寇1.2万人啊!<br> 从资料中查到:这座墓园,是1945年军长孙立人率新一军接受在广州的日军投降后,筹资购地100多亩、驱使三千日本战俘花两年时间修建的。墓园由墓门、纪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的门额为蒋介石题写,两侧门柱的“顶天立地”、“震古铄今”也是蒋所题。题词下站立两座头戴钢盔、手执冲锋枪的新一军士兵塑像。从牌坊进去,经过一小河一小桥,有东西两座纪纪功亭,亭正面悬挂蒋介石题的“勋留炎徼”匾,背面是孙立人题的 “浩气长存”匾。纪念塔靠近白云山南麓,底座镶嵌孙立人题写的“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石碑,左、右、后3面墙上刻有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等2万余名阵亡将士英名。底座上耸立4座砖墙高20多米,直指云天,塔上为铜鹰军徽,是用他们收集在印缅战场的炮弹壳熔铸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刚建成时的模样</b></h3> 该墓园门在今濂泉路28~30号处,已经改建成广州军区卫生防疫队营门。我所在的油库,占据了墓园的纪功亭、纪念塔两部分。由于该墓园于1993年8月9日被广州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是,经常有市政协的人来油库谈墓园的恢复问题。大约在1994年上半年,经过市政协的多方联系和《广州日报》刊登“市级文物被某单位用做厕所”的批评报道后,油库敲了市政协5万元钱的竹杠,将住在塔身中层的农民工迁出,花1000多元请人封了厕所,并将开票室墙下的两块石碑嵌入塔基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收到政协5万元后修复的模样</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现东纪功亭经修复的模样</b></h3> <p class="ql-block"> 之后,每年几乎都有政协的人来看,1998年秋那一次是市政府办公厅王永平副主任和市文化局文物处张嘉极处长带的队,要求部队将志愿兵宿舍楼拆除,由地方为部队买宿舍。据其随从人员说,只要能够将这一个墓园恢复原貌,孙立人的夫人愿意出一亿元人民币。韦作群主任与之见过面后,重申这些问题油库作为基层单位无权作主,但意见会向二十一分部机关和广州军区联勤部反映。然后,就交待由我和黎英扬陪同参观。然后,由我起草了一个拆迁宿舍的报告,我起草时强调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报上去后,杳无音信。</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就判断,他们的种种努力肯定徒劳无功,恢复墓园只能是一个永远的梦想。</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孙立人夫妇合影</b></h3> <p class="ql-block"> 周益鹏大校当广州军区物资油料部长末期,向广州军区联勤部部长陈添林少将汇报,以地方担心油库居高临下对城市构成安全威胁为由推动搬迁,要油库处欧阳德平助理员去增城等远郊区看了几个点,油库官兵和职工开始议论搬迁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总后物资油料部副部长杨东明少将来了一趟广州油库,库领导汇报了地方希望油库搬迁之事,说人大、政协都有提案。杨东明表态:“让他们嚷嚷去,我们不花这个钱。”</p><p class="ql-block"> 不错,这里长眠着的是抗日英雄,应该是中华儿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恢复烈士墓园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但事实上不然,共产党执政,对本党史实重视,而对其他党派则不然,否则,我不会直至调到广州油库也不知道新一军印缅抗日的战功,乃至整个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情况都知之甚少。片面宣传的结果是,我和其他大量的公民,认定只有八路军和新四军等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才是抗日功臣,国民党是破坏抗战的。尽管现在的情况有所改观,拍摄了《台儿庄大战》等宣传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抗日的电影,但肯定不会全面宣传抗日战争胜利主要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以及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援助的结果。因而,恢复墓园一事不会受重视。</p><p class="ql-block"> 当年,新一军北上打第四野战军虽被歼,但战况激烈,而南下解放广州的,正是第四野战军。他们驻穗后,将新一军烈士墓园拆毁建成部队油库,也许还掺杂有一丝狭隘的报复心理。几十年的陆续破坏,使墓园万劫不复:墓门牌坊处由于军区卫生防疫队进驻并开通濂泉路,中间坊门被毁,蒋介石、孙立人的题字和士兵塑像均已拆毁,只留下两旁的坊门。小河、小桥早均已不复存在,西纪功亭文革期间已被拆掉,东纪功亭幸存于油库广园东路南面宿舍区(已经出租给地方做菜市场),但蒋介石和孙立人的题字已被拆去。纪念塔塔身被单身宿舍楼遮挡,烈士英名墙是早已经全部被拆除了。除所驻部队及文革期间红卫兵的破坏外,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建设的发展,破坏加剧。原墓园已被铁路、广园东路、濂泉路分割成几小块,就算墓园内林立的楼房可以拆迁,但地理上的阻隔已使完整修复墓园变得毫无可能。</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现在该位置的建筑鳞次栉比,分割了墓园</b></h3> 2000年8月17日上午,作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5周年活动的一部分,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和四位副主席,以及中共市委统战部、市政府台办、文化局、考古所、广州军区联勤部、民革市委和市各民主党派、天河区政府和政协等领导共60多人视察了原墓园,盛况空前。陈开枝在油库当场发表看法说:“不可能恢复了,只能易地重建。”算是一锤定音,给种种修复努力划上了句号。<br><br><h5 style="text-align: right;"> 2004.6.5.广州油库</h5><div>附记:该油库于若干年前已经撤销编制,故不存在泄密问题<br></div> <h5>【作者简介】吴春安,笔名尚平子、尚笑、吴戈,1963年生于湖南省南县,重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油料系7961班毕业,工学士,原广州军区联勤部某部上校工程师,二等功臣。广州军区1987年知识竞赛冠军,广州军区后勤部1996年度手枪射击第一名、1997年度新闻报道先进个人。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作品集《藕池河边人》,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2007年曾独自编修湖南望城《吴氏支谱》;2001年退役从事证券投资分析,出版炒股工具书、参考书《炒股真经》《灵验股谚二百条详解》和《怎样用股谚选黑马》,夺得16届《投资快报》股王争霸实盘战冠军、深圳金股信51届分析师模拟盘纪实赛冠军,为股谚实战理论集大成者,知名股市评论家;2014年起开始歌曲创作,作词谱曲《湖南花鼓戏》《花城之树圆舞曲》等21首,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研究儒学富有成果,出版(发表)专著《论语新解》《平学奠基石》,创立了平学,力图将儒学在孔子仁学、曾子孝学、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基础上,推向新阶段。迄今,人生成果横跨军油管理、机关文秘、素质训练、新闻采写、文学创作、谱牒研究与编纂、歌曲创作和MTV制作、书报刊编辑、股市评论、儒学研究、中专教学和旅行等界,著述一千万字,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另类博士。</h5><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