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住在一个老小区,没有地库。开车出行或回家,常遇行人缓缓走动,即便是老人耳背行缓,我也只是开车缓缓跟行,从不鸣笛,直至行人发现让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事奉仁说,不是特殊情况,他开车一般不鸣笛,也讨厌别人跟车鸣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开了儿子的领克混动车,原来十年车龄的铃木燃油车就懒得开了。怕放久了打不起火,昨天下班特意开铃木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上早班,6:00出门时,天还是一片漆黑。打火起动,大小灯都不亮。我只好打开示廓灯——盲人打灯笼,不为照路,只为提醒路人避开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安路与王陵路交叉口绿灯,我开车正常驶过,不知何时跟上来的车辆,却在后面鸣笛又闪灯。我莫名其妙后车的操作,甚至感觉司机缺少文明驾驶的素质,庆幸自己没有“路怒症”。</p> <p class="ql-block">不怕念起,只恐觉迟。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不在于背诵多少经典,而在于能时时提起正念。我脑海中闪现常对别人宣讲的“人生幸福守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方不会错;</p><p class="ql-block">如果对方错,一定是我看错;</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我看错,一定是因为我的错而导致对方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瞬间意识到:可能是从后方十字路口转弯跟行的车辆,看到我的示廓灯亮起,或误认为前面正常行驶的车辆踩了刹车,所以才会鸣笛闪灯示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真的能践行圣贤的教诲,能减少多少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冲突。</p> <p class="ql-block">工作中经常面对的几名管理对象,堪称千万人难挑其一——犯罪人群毕竟是社会的少数,而他们又是刑罚对象中的极少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多次犯罪毫不愧疚,刑罚期间反复纠缠监管部门谈条件,认为所有人都对不起他,怨天尤人恨社会;或被害妄想心理突出,对所有人都不信任,认知极端偏激,无法与人相处,鼓励会认为讽刺,提醒会认为挑刺,教育又理解为洗脑;或涉黑涉恶多项重罪,又迁怒于所有的家人和亲友,认为自己从无过错堪比圣贤,甚至自比于唐太宗、范仲淹、岳飞,排斥所有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南京一位专家同仁提醒我:对系统内都头疼的一个管理对象的教育转化工作要谨慎接招。看了我制作的《爱的关系祈愿文》视频后,又专门打电话给我说:文中提到“我们生命中出现的所有人、事、物,都有它特别的理由”,这个人的出现,是不是也要教会我们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认知还没有固执到千万人挑一,孟子说:“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当外界以各种温和的方式提醒却不为我们觉察或被忽视时,生命中出现的极端性的人、事、物,或是在以更强烈的方式敲打或警醒我们。夏威夷疗法“零极限”清理应该自有它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天道不变,“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而天道又无所谓仁与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佛菩萨也改变不了因果,圣贤悲天悯人,也只能指引我们靠自己厚德以避祸载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众生冥顽,观音菩萨愿“度一切苦厄”,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等凡夫对佛菩萨的宏愿无法想象,连儒家的“宗圣”曾子也感慨:“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命由我不由天。“命”字由“人”、“一”、“叩”组成,对于不愿反省、不会低头改过的人,上天也改变不了他的命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