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刚走完河西走廊,看了一个视频,开篇在说:“如果你去西天取经,会带个什么宠物在身边呢,带只猪还是带只猴?肯定都不会猪好吃懒做走不动,猴子更可怕,不听话还搞破坏,那为什么唐僧师徒偏偏是这种奇怪组合呢?这就要说说西游人物的原型到底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西游记》人物原型,一直都有各种说法,也主要是说孙悟空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本土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孙悟空形象出自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无支祁。无支祁是古代神话中的水怪,貌如猿猴,力大无穷且能反抗权威,被大禹锁于桐柏山井下。其形象和经历与孙悟空有一定相似之处,比如都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反抗精神,因此有人认为吴承恩在创作孙悟空时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无支祁</p> <p class="ql-block">外来说:胡适、陈寅恪等学者认为孙悟空形象来自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哈奴曼是印度神话中的神猴,能大能小,会腾云驾雾,一个跟头能飞出很远,并且帮助罗摩王子战胜了恶魔。孙悟空在某些能力和特点上与哈奴曼相似,比如神通广大、勇敢无畏等,所以有观点认为孙悟空的形象受到了哈奴曼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曼谷玉佛寺壁画里的哈努曼</p> <p class="ql-block">混血说:这种观点认为孙悟空是多种元素融合的结果。季羡林就认为孙悟空是印度神猴与中国的无支祁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孙悟空可能吸收了印度神猴的一些特点,如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等;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中国本土文化中对于猴子的认知以及其他神话元素,经过作者的加工和创作,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孙悟空形象。</p> <p class="ql-block">宗教文化的佛典说:佛教文化对孙悟空的形象塑造有一定的影响。在佛教经典中,有一些关于猴子的故事和形象,这些可能为孙悟空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例如,佛教中的猕猴本生故事等,其中猴子的机智、勇敢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与孙悟空的形象相呼应。</p><p class="ql-block">道教说:《西游记》中包含了大量的道教元素,孙悟空的一些法术和能力,如七十二变等,与道教的法术观念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在一些道教传说中,也有类似具有神奇能力的动物形象,这些都可能对孙悟空的形象塑造产生了影响。</p> <p class="ql-block">唐玄奘法师像</p> <p class="ql-block">唐僧是真有其人,俗家姓名叫做陈祎,隋朝末年(602年)出生于河南洛阳缑氏县。父亲去世后,他11岁随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为僧,学习佛学经典达六年之久,法号玄奘。此后,为躲避战乱,玄奘与兄长从长安出发,辗转于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遍访高僧,求佛学法,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p> <p class="ql-block">玄奘深入研究诸多经典,精通佛教经典中的经、律、论三藏,为众生讲经说法。玄奘因佛学知识和修为上的成就有了“三藏法师”这一称号。所以在《西游记》中他总是自称唐三藏。</p> <p class="ql-block">唐朝贞观元年,玄奘给李世民打了个报告,说我想去西天取经。李世民回复“不行”。没有皇上恩准,玄奘我就自己去。第二年秋天,他一路向西来到瓜州。今天的锁阳城遗址就是当年的瓜州。</p> <p class="ql-block">卫星地图上的锁阳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锁阳城塔尔寺</p> <p class="ql-block">玄奘曾在塔尔寺讲经。这时出现了一个红头发红胡子的胡僧石磐陀,说愿意跟他去取经,玄奘就收他做了徒弟。</p> <p class="ql-block">陕西钟山石窟“玄奘取经”雕像(北宋)</p> <p class="ql-block">陕西稷山青龙寺,“玄奘取经图”壁画(元末明初)。</p> <p class="ql-block">里面的师徒二人就是玄奘和胡僧。而“玄奘取经图”壁画胡僧就像猴子了,石磐陀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之后,胡僧石磐陀又被赋予了各种神通,成为了真正的孙悟空。</p> <p class="ql-block">《玄奘取经图》——榆林窟第3窟(西夏)</p> <p class="ql-block">这幅“玄奘取经图”上的徒弟就是猴子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总之,孙悟空的形象由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了多种文化、传说和宗教的影响,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创作,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经典形象。</p> <p class="ql-block">那为什么要叫悟空?唐朝中期出现了一个叫悟空的名僧,俗名车奉朝,京兆云阳人(今陕西泾阳县云阳镇一带)是北魏拓跋氏的后裔,曾在西域云游40年。他就成了“悟空”名字的由来。纪念他的悟空禅师塔至今还在。</p> <p class="ql-block">悟空禅师塔,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的嵯峨山</p> <p class="ql-block">唐僧到了玉门关。玄奘是偷渡出境没有通关文牒(护照)。瓜州官员曾劝他返回,他没听,已经被通缉。玄奘凭着他的口才,感动了缉拿他的官人,并放他西行。胡僧石磐陀介绍了一位老胡人,送给玄奘一匹枣红马,说这批老马能在沙漠中识途,能找到水源。这就是白龙马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唐僧的马被演化为西海龙王的儿子变的。五行中西方属金是白色,所以玄奘的枣红马也就变成了白龙马。</p> <p class="ql-block">胡僧因怕玄奘偷渡连累了自己,玄奘就让他走了。</p> <p class="ql-block">玄奘只身一人进入了玉门关外的八百里莫贺延碛,碛就是沙漠,这就是现在的哈顺戈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写道“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在这里玄奘四天五夜滴水未进,硬是靠着坚强意志坚持,最后是枣红马找到水源救了玄奘。八百里莫贺延碛,古往今来也不知吞噬了多少往来行人的性命。玄奘把这里称之为“沙河”,这里就成了沙僧的诞生地。他住在八百里流沙河专吃路人,沙漠又何尝不是。</p> <p class="ql-block">莫贺延碛</p> <p class="ql-block">玄奘法师取经的故事在唐朝就广为流传,但一直没有八戒这个人,直到元朝。八戒本是三国时期,一个云游西域的高僧俗名朱士行,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西域求法的汉族僧人,法号八戒。在新疆于阗抄了几十万字的佛经送回中原。</p> <p class="ql-block">杭州灵隐寺“朱八戒取经”雕像</p> <p class="ql-block">而佛教中有个摩利支天,他的坐骑是一头猪。</p> <p class="ql-block">摩利支天</p> <p class="ql-block">到了宋朝以后,道教的一支供奉天蓬元帅。而天蓬的上司是斗姆元君。斗姆元君有四副面孔,其中一个就是猪。</p> <p class="ql-block">北京白云观“斗姆元君”</p> <p class="ql-block">总知到了元代,民间杂剧就把八戒朱士行、摩利支天、还有天蓬元帅叠加在一起,变成了西游记神话中的最后一个主角猪八戒。</p> <p class="ql-block">一部《西游记》串起了多少古往今来的真实人物,他们都有着西游的经历。《西游记》的一面有烟火人间;而另面则是星辰大海。这也是此视频中的一个新说法:</p> <p class="ql-block">我们中国人是最爱仰望星空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二十八星宿。</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星宿</p> <p class="ql-block">《西游记》既然讲修心成佛,修仙成道,那么必须跟我们古老的天文宇宙相呼应。西游人物当然应该来自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p> <p class="ql-block">西方七宿(白虎)</p> <p class="ql-block">《史记•天官书》上说,昂代表胡人,而悟空最初是胡僧石磐陀变的,所以昂宿自然就代表孙悟空。昂宿又叫“髦头”,是帝王出行时冲在最前方的披发武士,所以孙悟空事事打前锋。昴宿还有一个大牧场,专给皇家饲养牛马,叫“天苑”,悟空就是在这里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份宝贵工作“弼马温”。</p> <p class="ql-block">相关书上说,奎宿是天豕,就是一头天上的大猪,也叫天封(读蓬)管银河。这是道教中天蓬元帅的来历,所以二师兄在天上就管着天河水兵。奎宿有个天官,叫“天溷”,溷就是猪圈或厕所。于是咱们天蓬元帅下凡时就掉进了猪圈里。奎宿中还有个“土司空”,是掌管土地、人口和田地的官员,丰收的象征。难怪二师兄在高老庄要卖力的干农活。</p> <p class="ql-block">沙僧是卷帘大将,专帮玉帝卷帘子。而参宿中正好有个星官,叫“酒旒”,旒就是官冕上的珠帘,所以参宿就代表沙僧。</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塑像(根据吴承恩头骨复原)</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为我们书写了曲折离奇的《西游记》,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在其身后又引发了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这就是溯源吴承恩父子墓。</p> <p class="ql-block">话说,1975年的一天,江苏淮安马甸小学的一名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述《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完之后觉得意犹未尽,为了给同学们加深印象,还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课外作业。他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是我们江苏淮安人,但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他的墓。同学们放学之后,不妨做一个有心之人去找找看,看看能不能找到跟吴承恩墓有关的相关线索。”没过几天还真就有一个同学急匆匆的找老师,说在自家的猪圈里边发现了吴承恩的墓碑!老师将信将疑的来到了这个同学的家里,当他看到墓碑的那一刻,真的是傻眼了。因为他看见墓碑上竟然刻着有“孤小子承恩”字样。经过仔细辨别,发现上面还刻有“明故吴菊翁之墓”的字样。吴承恩的父亲吴锐号“菊翁”,原来这块墓碑正是吴承恩的父亲吴锐的墓碑。吴锐的墓碑出现在这里,那么吴承恩的墓会不会也在附近呢?</p> <p class="ql-block">后经考古部门专家研究搜索在附近找到两处墓穴,都已经被盗了。那么这两座墓到底是不是吴承恩父子的墓呢?随着考古专家在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这两座墓被盗还不到一年。于是就顺藤摸瓜竟然发现了还有更加曲折离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墓</p> <p class="ql-block">当时有两名盗墓贼挖开了这两座无主之墓,拿走了里面的陪葬品,还把墓碑和棺材板当成了石料和木料给卖了。后来几经转手,这墓碑被砌成了猪圈。更加神奇的是棺材板竟然被马甸小学给买了回去,修缮门窗和课桌,只是因为经费有限就买了一些废旧的木料,找了几个当地的木匠师傅来修补。木匠师傅一眼就看出其中几块大的木料,明明是有些年头的棺材板,搞不好就是挖不出来的。木匠干活的时候发现在棺材板上竟然有字,其中有一块上面刻着一个“吴”字,另外一块上面刻有“荆府纪善”这四个字。当时木匠心中一慌,因为他自己也姓吴,于是乎就偷偷的把刻有“荆府纪善”这四个字的这块木板给留了下来。后来他听说考古部门正在调查吴承恩墓这件事情,于是主动上交的这块刻有“荆府纪善”的棺材板。专家最终确定了,这座墓就是吴承恩的墓。因为据史料记载吴承恩在60岁的时候,在湖北的荆王府当过官,这个官职就叫做“荆府纪善”。</p> <p class="ql-block">刻有“荆府纪善”字样的木板</p> <p class="ql-block">世间万物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吴承恩描绘了几百年前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几百年后又在一旁静静的听崇拜他的老师给学生讲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这样完成了一次跨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西游师徒》</p><p class="ql-block">唐僧笃志向西天,</p><p class="ql-block">普度慈悲意志坚。</p><p class="ql-block">悟空神通除鬼怪,</p><p class="ql-block">护师何惧万重渊。</p><p class="ql-block">八戒憨痴多妙趣,</p><p class="ql-block">降妖亦有勇谋全。</p><p class="ql-block">沙僧忠厚担星月,</p><p class="ql-block">共取真经耀世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