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巫脚交苗寨过二月二

杨再平

<p class="ql-block">  在离台江县城二十公里的东南部,有一个镶钳在大山里的五百多户苗寨——巫脚交村。十年前这里交通闭塞,文化落后,那时人们对它还十分陌生,随着村公路的开通,这里不再是闭塞的村落,而是一个奋力追赶新生活,并孕育着一片生机的深山苗寨。单就民居建筑而言,这里的村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栋栋崭新的吊脚楼如雨后春笋般在山里拔地而起,短短几年间这里的危房改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村民都修建了新楼房,其发展速度真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这当然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得益于县、乡人民政府全面推动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党的这项惠民政策惠及了千家万户的农民,也惠及了生活条件极其落后的巫脚交村民。</p><p class="ql-block"> 在农历二月二敬桥节来临之际,我们驱车来到了这里,并参加了这里的二月二踩芦笙活动,亲身体验和目睹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巫脚交是一个只有两个姓氏居住的大苗寨,全村五百多户人家,张姓万姓分居在一条小溪的两岸,两姓相互开亲,礼尚往来,关系十分密切。两岸村民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从没有发生过打架斗殴现象。善良、纯朴的巫脚交人平时相见都相互打招呼,或喧寒问暖。在这里村民遇见陌生的客人都要热情主动地打招呼,如果是节日他们还会把客人拉进家里喝酒。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让广大巫脚交人有机会外出打工挣钱的同时,也让走出家门打工的人们在外面接触了新思想新观念,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婚恋观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这里不再是封闭落后的代名词。由于外面许多新鲜事物被年轻人带进了这里,使这里的老年人对这些新事物也不再陌生,有时对新事物偶尔发了几句牢骚话也很快将其淡忘。许多六十多岁的老人真正地体会到自已跟不上时代了,被时代淘汰了。此时他们才发现,自己从一个时代的主人变成了一个时代的观望者。现在他们开始相信,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p><p class="ql-block"> 热情好客是巫脚交人的特点,凡到过这里的人都会感受到当地浓浓的民风。无论是谁他们都相互尊重,彼此友好,没有狡诈,没有哄骗,人与人坦荡相待,是一个典型的和谐村寨。哪家来了客人,他们常常以家族而聚,并轮流接待,直至让客人喝遍家族每户的酒,主人才将家族再次集中起来陪客人。同时将客人带来的鸡鸭进行处理,以让大家共同品尝。既帮客人表达一片心意,也表达主人感谢大家对客人的盛情招待。农历二月二是苗族的敬桥节,也是巫脚交当地一个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在苗族的许多地方都兴踩芦笙舞。巫脚交苗寨也不例外,每年过二月二都要举行踩芦笙活动,这个活动也是年轻人寻欢择偶的一次机会,因此,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舍不得放弃,常常过完了春节又过完这个节才离开家外出打工。今年的天气有些特别,就在人们盼望天气好转迎接二月二的时候天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在给人们几分惊喜的同时,寒冷的天气又让人们不得不躲进家里避寒。幸运的是,雪花只下了半天就停了。第二天虽然天空还有些阴沉,但河边的梅花早己星星点点的挂满树枝,人们这才知道春意早己降临人间,知春的小米鸟也叽叽喳喳的在树枝头分享着初春的温暖。中午时分,阴沉的天渐渐变得晴朗起来,村民们也深感庆幸,这大约是纯朴善良的巫脚交人得到上天的恩赐吧。</p><p class="ql-block"> 巫脚交的芦笙节活动是以家族轮流主持的,全村虽然只有两个姓氏,但却分有二十多个房族。按照当地习俗,芦笙节活动要由房族来主持,每个房族要主持一天,那么芦笙节至少也要举行十几天才能结束,可谓是黔东南乃至全国最长的民间节日活动了。轮到哪个家族主持,哪个家族就要在当天将备好的酒和菜抬到芦笙场,等待人们的到来,当人们开始进入芦笙场时主持的家族都要安排人给进场踩芦笙的人们敬酒、喂菜。使他们边吃边跳,边跳边吃,让人人高兴在芦笙场,醉在芦笙场,使芦笙场成为他们一年中玩得最尽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有的家族为了使当天更热闹,还约定家族拉水牛到河边进行斗牛比赛,为人们助兴,为节日添乐。斗牛结束,取胜的家族客人还纷纷过来给取胜的水牛披红挂彩,燃放鞭炮,以示庆贺。过后大家便开始了一天的热闹。由于节日活动时间太长,许多经受不住时间考验的游客看了两天便匆匆离去,许多精彩的镜头没有拍到,许多醉人的场面没有看到,在他们心里多少有点遗憾了。</p><p class="ql-block"> 在巫脚交,这个充满和谐的苗寨,还保留着两棵上千年的大水杉,它是一种稀有的名贵树种,直径在1米 6 以上的水杉更是罕见。这两棵并列贮立在寨中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四季长青,百年来像两把撑开的大伞在给人们蔗风挡雨的同时,也成了村民们心目中两棵护村的神树,如果哪家的孩子在辅乳期爱哭闹,家人都要到这里祭拜,以寻求神树的庇佑,这是苗族民间的一种习俗。</p><p class="ql-block"> 织布对生活在城里的人们来说也许是陌生的,但在巫脚交村却是妇女们每年必做的活儿。每年在农活未忙的季节妇女们都要忙碌梳理它。在当地,姑娘出嫁或在热闹的节日里妇女们都要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银饰盛装,这是巫脚交人不可更改的传统,也是巫脚交人过节必穿的土布衣服。她们认为穿着自己亲手织出的土布做成的银饰盛装去踩芦笙,不仅是一种享受与荣耀,更是展示家庭当年的好收成与母亲聪慧的一种载体。在苗族妇女的潜意识里,只有母亲的心灵手巧才能让儿女在节日里穿戴华丽的服饰,因此,姑娘们穿着盛装在芦笙场既是一种弦耀,也是一种自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村里的许多年轻小伙早已不穿家布了,取而代之的是城里的时尚衣服。从这一点来看,巫脚交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村里的学校而言,要从学生中找到穿当地苗族服装的学生几乎没有了。现代文明生活早已悄然走进巫脚交,而且在影响和推动着这里的年轻一代。</p><p class="ql-block"> 据村民介绍说,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白发老人看了风水后,认为巫脚交的西面有一座神奇的山,这座山俯瞰全村尽收眼底,它对整个村的防火安全有着特殊的意义,于是这位百发老人在这座山顶上埋了一口直径约一尺的陶缸,据说只要陶缸的水枯竭,村里都要发生火灾。然而,近百年来这个陶缸的水始终没有干过,巫脚交从那以来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寨火,实在令人称奇。为了弄清这个新鲜故事,我们邀请一位知悉故事的老大妈,带我们爬了近半小时的山路才到达这个山顶。从这个山顶俯瞰巫脚交,全村面貌尽收眼底,此时,终于明白了白发老人在此山顶埋陶缸盛水的用意了。我们经过一番巡查,在山顶的最中心果然发现埋了一口盛满雨水的陶缸。据老大妈介绍说,这个陶缸已经整整埋了八十多年了,而且陶缸的水从不枯竭,因此,巫脚交从那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寨火,现全村人都相信,没有发生过寨火与以前这位白发老人埋这个陶缸有着很大关联。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称为“护寨坡”,巫脚交的“护寨坡”由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2011 年 3 月 28 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