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踏上那辆熟悉的 6 路公交车,向着常德市二中缓缓驶去,满心都是与孤峰岭即将重逢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孤峰岭,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智者,静卧于常德德山之上,与常德城隔江对望,默默凝视着尘世的变迁。岭上那孤峰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恰似一位历史的巨人,威严耸立,与北岸笔架城遥相呼应。儿时的我,常听长辈说起,孤峰塔顶乃金子所铸,每当东方破晓,孤峰塔影恰似毛笔,精准地落于笔架城上,仿佛在诉说着常德这片土地人杰地灵、文运昌盛的传奇。然而,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无情地打破了这份美好,那珍贵的金顶被侵略者掠走,从此,塔影落笔架城的神奇盛景只能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徒留后人无尽的感慨与喟叹。</p><p class="ql-block"> 我作为一名在常德生活多年的老者,亲眼见证了孤峰塔的两拆两建,那一幕幕犹如一部部历史的纪录片,在我眼前徐徐放映。</p><p class="ql-block">l文革期间,武装部的一位副部长带领二中的学生将塔拆除,而后,这位部长的命运也如风中残烛,陷入困境,未能善终,这不禁让人感叹世事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德人民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重与热爱,集资在原址重建了孤峰塔,虽因条件所限有些不尽如人意,但那份对传统的坚守令人动容。本世纪“改开”之际,招商拆旧再新建的计划在常德论坛上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最终,常德人对传统习俗的执着坚守占了上风,它依旧被深情地唤作孤峰塔,因为它早已深深烙印在常德人民的心中,成为那永不磨灭的神圣图腾,承载着对善卷文化的深深敬意与无尽缅怀。</p><p class="ql-block"> 如今新建的孤峰塔巍峨壮观,塔高 59 米,步梯228蹬,七级八面,宛如一柄刺破苍穹的宝剑,直插云霄。四周八角檐上,铜铃随风摇曳,清脆的铃声仿若穿越千年的时光,在悠悠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我沿着塔内旋梯缓缓而上,每一步都似踩在岁月的琴弦上,弹奏出历史的厚重音符。登顶极目远眺,沅江似一条碧绿的丝带,温柔地蜿蜒而过,城市的繁华盛景尽收眼底。江风轻拂面庞,心中满是对这一方水土的眷恋与深情。</p><p class="ql-block"> 孤峰塔,它不仅是常德善卷文化的发源地,更是近代常德军民抗击日寇那段悲壮历史的无言见证者。每当晨曦微露或是夕阳西下,霞光洒在塔身上,塔影投射于沅江之上,江水波光粼粼,塔影摇曳生辉,宛如一幅天然的绝美画卷,美得动人心弦,让人沉醉不知归路。</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善卷于德山孤峰岭上设坛讲学,传播和气致祥、积善成德的智慧箴言,那声声教诲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这片土地,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善卷的故事与思想,已然成为常德的精神旗帜,那璀璨夺目的善德文化,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星辰,照亮着后世子孙前行的道路,赋予我们无尽的智慧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孤峰岭与孤峰塔,无疑是常德大地上两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它们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宛如磁石一般,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让人们沉醉于这一方充满魅力与底蕴的天地之中,感受着岁月沉淀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孤峰岭上抗日名将张惠民烈士殉国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