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美东城镇行(四)波士顿:重游哈佛感怀;走一段“自由之路”…

一方

<p class="ql-block">看罢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我们还有一天半时间,游览这个美东名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住纽约附近的人,到了其它的大城市,总爱拿它与纽约比。显然,波士顿的摩天大楼和现代摩登,不能与纽约匹敌,但它担得起“美国雅典”之美誉,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学府驻镇;有古典与现代的建筑巧妙融合。与纽约一样,它也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城市之一,早期英伦移民集聚地和独立战争发起地的历史,沉淀在城市的街街角角,形成一道美国革命历史特色景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十二年后,重游哈佛,秋色正浓</b></p> <p class="ql-block">虽然车上多数人都已去过哈佛大学,还是把它放在这天的第一个目标。同游的朋友曾在那里住过几年,自告奋勇当导游。出了停车场,就先跟着他,在哈佛广场的J P Licks 咖啡馆,体验哈佛广场的早餐。一人一杯咖啡+鸡蛋三明治之类,边吃边欣赏窗外的秋天街景,看路过的年轻男女,意气风发,时尚而又书卷气。</p> 早餐后,漫步就来到哈佛校园。这天阳光明媚,古老的名校,秋色斑澜。 <p class="ql-block">记得,上次来波士顿,主要的目标是哈佛和MIT校园。也在哈佛校长雕像前照过相。那是1992年的夏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当年,初尝中年出国留学之艰辛,在读书打工的缝隙里,浏览名校,自是兴奋自豪,因心底一向压着对远方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憧憬。但也心有忐忑,</span>深感前路漫漫,亦茫茫,“道阻且长”,......。如今三十二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前路已成历史,换得移民人生的酸甜苦辣一箩筐,也收获了一份心安和自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游名校,已是退休闲人。踏着这一地落叶,满目金秋,不思前路,没有迷茫,只顾抓住眼前的点滴美好,管它秋色烂漫之后,必然秋风肃杀。</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图书馆楼前高高的台阶,十根巨大柯林斯柱,给人崇高的殿堂感,引人向往人类知识宝藏。</p> <p class="ql-block">哈佛的哲学楼前,特别阳光灿灿。</p> <p class="ql-block">我们接着来到哈佛广场(Harvard Square)。这是一个三角形的街区,位于剑桥镇马萨诸塞大道与其它两条路的交叉口。这块标牌标示,这个广场始于1630年。约400年前,这里最初是纽敦的殖民村庄。哈佛学院于1636年成立后,逐渐形成学生与居民点比邻的城镇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美国最古老的大学的所在地,哈佛广场还是乔治·华盛顿受任大陆军总指挥的地方;在19世纪,这里是废奴主义的中心;在20世纪,它以反战抗议而闻名;几乎从一开始,这里就一直是作家、诗人、出版商、书商、教师和学生的家和聚会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场也吸引了各地游客,包括流浪汉。电台主持人Tom Magliozz曾玩笑说,这里是“世界流浪汉之都”("the bum capital of the world")。在我看来,这里也是人看人的好地方,有许多长椅、露台、餐馆和咖啡馆等。</p> <p class="ql-block">据说,经典电影《爱情故事》(1970年),前三分之二,几乎完全发生在哈佛广场及其周围。而故事主人公,大学毕业结婚后,也生活在这里。似乎,美丽的故事,使这个地方更又有魅力。而这个地方,也让我想再看一遍这部电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的纪录片《感人的历史;哈佛广场、银行和美味餐厅》(Touching History; Harvard Square, the Bank, and The Tasty Diner )记录了广场日新月异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哈佛科学中心前,有一片原石,供人坐下休息、思考、看路人。名校的别出心裁,是否意在拉近与自然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朋友说他当年常来这家哈佛书店。(上图)我们就也进去浏览一圈,买了个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冰箱贴,笑称寻访名人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逛集市场,尝龙虾卷,走一段“自由之路”</b></p> <p class="ql-block">离开剑桥镇,我们来到波士顿市中心,决定先去逛波士顿有名的集市场。</p> 市场很大,排开几条街,蔚为壮观,熙熙攘攘,主要是农产品。我们转了一圈,兴趣不大。只拍了一张大南瓜照。 <p class="ql-block">看这广告,号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虾卷为</span>波士顿“必吃”美食,有人扛不住诱引,说服众人挤进这家小店。龙虾卷还真不错,龙虾肉多且新鲜,与几年前在安纳波利斯吃的同款,有一拼。</p> <p class="ql-block">都说,波士顿著名的“自由之路”(The Freedon Trail. Boston)是游客必打卡的。</p><p class="ql-block">所谓自由之路,是一条红砖标出的旅游路线。六个小时的路程,串联起波士顿市中心的16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始于波士顿公园,终于查尔斯顿的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p><p class="ql-block">据说,这条“自由之路”的创意,来自波士顿记者威廉·斯科菲尔德。意在让人们在徒步中,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端:1775年4月18日,保罗·里维尔(Paul Revere)策马夜奔,从波士顿一路往西,通告沿路城镇拿起武器对抗英军。第二天,莱克星顿(Lexington)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这一天,成为美国独立战争史上的重要一天。每年4月的第3个周一因此成为“爱国者日”(Patriots’ Day)。</p><p class="ql-block">从1897年4月19日起,波士顿每年举办闻名世界的马拉松比赛<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庆祝“爱国者日”</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决定从市场出发,沿自由之路,朝查尔斯河入海口方向走一段。</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一个历史景点,是大名顶顶的,星夜疾驰送警报的保罗·里维尔的家。上图左端的灰色两层房,便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罗·里维尔故居”博物馆</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罗·里维本</span>是波士顿的银匠,也是自由之子的领导人物之一。他还是大陆会议和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参与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保罗·里维尔故居对面的三角地广场,像一个小型的当地殖民历史展区,让游客了解波士顿最古老的住宅区——北端(North End)。自1630年代的殖民以来,一直有人居住。虽然不大。却有不少美国殖民和革命的历史景点。</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个充满革命传统广场边的这座圣心教堂,(上图)历史悠久不说,竟与美国著名小说《白鲸》(Moby Dick)的故事相关连。原来,早在1833年时,这是座海员教堂,当时泰勒神父的虔诚追者是一批水手。《白鲸》故事开头的传教士的原型,据说可以追溯到这个教堂的神父。这让我有重读这本书的冲动,本来就很喜欢这小说,觉得,同是讲人与大海大鱼的故事,它比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好看。</p> <p class="ql-block">保罗·里维尔的雕像(The statue of Paul Revere)应该是北端区最大牌的景点了。照相得排队。</p> <p class="ql-block">走过里维尔的雕像,不远,有个红砖墙的小广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上</span>居中的铜匾,记录保罗·里维尔的革命事迹。两侧的,有的向那些用生命捍卫美国公民联盟的完整性的北区人(1861-1865)致敬;有的向位于北街的小酒馆和被称为“革命总部”的绿龙酒馆致敬,革命初期,它们是爱国者的聚会场所。当时的安全委员会和波士顿茶商会(Tea Party)的会议都在那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蓦回头,看到骑马雕像前方的圣斯蒂芬斯教堂。 它也是列入美国国家历史遗迹名录的建筑,是美国建筑之父Charles Bulfinch在波士顿的最后一个作品。</p> <p class="ql-block">有人搞笑,踏着地上的”革命前辈”的脚印,走向下一个历史景点——北端区的Clough House。这幢红砖房,也是波士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如今,这里是一家历史景点礼品商店,也是Edes & Gill印刷所的所在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免费向游客演示</span>殖民时期的印刷技术。(下图)</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接着,走过这座老北教堂(Old North Church)。它建于1723年,是该市最古老的教堂建筑。</p> <p class="ql-block">沿着教堂前的Hull Street想西北走,跟着地上的指示,拐进了高坡上的Copp's Hill 墓地,这是波士顿北端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墓地,仅次于1630年建立的King's Chapel 墓地。这里有1200多座有标记的坟墓,包括从殖民时代到19世纪50年代的波士顿著名人物的遗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墓地的一块标识牌上,了解到了一个“灯塔悲剧”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美第一座灯塔建在波士顿港的小布鲁斯特岛上。乔治·沃西莱克(George Worthylake)被任命为第一位守灯人。1718年11月3日,沃西莱克、他的妻子、女儿和其他三人,在波士顿教堂礼拜后返回该岛时,不幸溺水身亡。大约一个月后,当时十二岁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写了一首名为《灯塔悲剧》的诗。并在波士顿的街道上出售自己的印刷手稿。从此,“灯塔悲剧 ”为更多世人所知。悲剧的当事人,就葬在这个墓地。</p> <p class="ql-block">从高坡上的坟地下来,走不多远,就走上查尔斯河上的北华盛顿街大桥(North Washington Street Bridge)。</p> 看到一个中国姑娘在桥上自拍,就帮她拍了几张照片,也请她为我们拍张集体照。 <p class="ql-block">桥上可看到塞尔提克篮球队的主场馆 TD Garden。看了一会港口景色,我们饿了也累了,就回头,向中国城走去。</p> 在中国城找了家餐馆吃午饭。亮点是那只帝皇蟹,味道不错,但还是没能将几年前在旧金山中国城吃的那次味道比下去。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去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看一路夕阳街景</b></p> <p class="ql-block">饭后的目标是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决定步行去,既英明也有遗憾。说英明,是一路正好领略市中心的夕阳街景。遗憾的是,差几分钟,人家关门了,没能进出发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走出中国城不远,远远地听到鼓声,有节奏,不好听。走过一、二条街,依稀听出,鼓声中夹杂着口号声,再走近,才知道那里正在举行罢工游行。就走过去,这位女士正在发罢工头巾,也塞给我们一块,还摆pose 让我拍照。头巾上写着“尊重我们的工作”(Respect our Work)—- 十分文明的罢工口号。</p> <p class="ql-block">上图,波士顿公园广场上的罢工现场,声势不小。</p> <p class="ql-block">公园广场另一边的桑德斯城堡,外形真有点像泰坦尼克巨轮,里面正在举办<span style="font-size:18px;">泰坦尼克号展览。城堡</span>是各种活动、会议和贸易展览场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阿灵顿街和Stuart街交叉口,</span>眼看太阳即将下沉,抓住它在高楼缝隙露脸的一瞬间,拍一张波士顿街道夕阳图。</p> <p class="ql-block">又一张波士顿街道夕阳图。</p> <p class="ql-block">最妙曼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英格兰地区最高的建筑,</span>克拉伦登街200号,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折射出夕阳下的临近建筑,像镜子,也像大幅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大楼的另一面,西边的太阳,把对面的古老的三一教堂,投射到立面上,现代和古老的建筑艺术,巧妙重叠。让我们看得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波士顿的三一教堂,被美国建筑师协会成员视为美国top十大建筑之一。它始建于1733年,毁于1872年的波士顿大火。眼前的建筑,是在 <span style="font-size:18px;">Phillips Brooks </span>牧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1869-1891)</span>的带领下重建的,他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传教士,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今大多数美国人可能认识他,是因为</span>他的圣诞颂歌《伯利恒小镇》(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下次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波士顿的这个三一教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到科普利广场,就看到了</span>波士顿市公共图书馆。其立面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铭文:“波士顿公共图书馆</span>由人民建造,致力于推进学习”(1888年)昭示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是满足所有人的文化、教育和信息需求。公共图书馆也是流浪者最喜欢的地方。美国许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往往是地标性建筑,也成了游客喜欢的地方。纽约市公共图书馆也去了好几次。</p> <p class="ql-block">拍婚纱照也选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对面的老南教堂(Old South Church)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基督联合教堂,最早成立于1669年。它目前的哥特式复兴风格设计,于1873年完工,是新英格兰最好的维多利亚哥特式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门外拍张图书馆照片。 </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波士顿的后湾主要街道,越发漂亮起来。</p> <p class="ql-block">灯光下,关门的图书馆,也为城市增添光彩。</p> <p class="ql-block">朝回走时,为阿灵顿街教堂(Arlington Street Church)的蒂芙尼彩色玻璃窗驻足。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19世纪50-60年代的教堂,以其玻璃窗的</span>辉煌之美而闻名遐迩,这些窗户代表了美国玻璃艺术的最高发展。我们在夜色中走过路过,正好从外面欣赏。</p> <p class="ql-block">蒂芙尼彩色玻璃窗的主题,自然是圣经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很充实,享受了美景,同时也是现代移民,对早期移民的了解和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