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闻六和堂品茗之境幽雅,茶香与音韵并美。堂内主人每逢佳客临门,必奏古琴曲以添雅趣,使宾客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文人雅集之中。更有琴台静待知音,凡有琴艺者皆可登台献艺,一展风采。因此,六和堂不仅吸引了众多爱茶之人,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之所。</p> <p class="ql-block">乔鹏老师乃六和堂中一位多才多艺的茶友,每逢外出采风归来,必至六和堂相聚,抚琴吟唱。他擅长描绘书房茶室之景,尤以鹤与山水为主题,画风古朴典雅,富有唐宋遗韵,深受众人喜爱。乔老师的琴艺如何,亦是众人关注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琴棋书画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之必备,其中尤以琴为首。古人云:“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足见琴在文人心中的地位。许多著名文人如王维,不仅诗文出众,亦擅长琴艺,其所作《郁轮袍》至今传为佳话。乔老师对琴的喜爱,亦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历代文人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乔老师认为,无论是品茶、抚琴还是绘画,最高的境界皆在于“玩”字。所谓“玩”,并非轻浮之意,而是指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态度。他说,若能将这些技艺玩得透彻,便已达到不凡之境。</p> <p class="ql-block">自2003年古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乔老师便对古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他本身擅长绘画,因此对古琴名曲的意境有着独到的理解。他尝试将古琴名曲的意境融入画作之中,以拟人化的手法展现,给予观者无限遐想的空间。与古人侧重于写实的人物故事不同,乔老师的画作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意境的营造。</p> <p class="ql-block">例如,《凤求凰》这首古琴名曲讲述的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在古琴曲与诗词中,这段佳话广为人知。但乔老师却以两只鹤的形象来表现这一故事,通过它们之间的交流,传达出古琴的魅力。卓文君因司马相如的琴声而心动,最终与之私奔。乔老师通过这一瞬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古琴的魔力。</p> <p class="ql-block">或有人问,堂主在此论琴,您是否懂得琴艺?我答曰:实则不懂,但喜爱聆听,更愿将琴与茶一同品味。我们不应因不懂而拒绝欣赏这天籁之音。正如白岩松先生所言,喝茶不必懂,只需品出其中的滋味。茶与古典音乐皆是如此,无需刻意追求理解,只需用心感受那份天然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款陈年老茶,唯有知音方能品出其独特的韵味。古琴亦然,若无人弹奏,则终日沉默,无法展现其高山流水般的美妙旋律。古琴与古茶皆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旋律悠扬、韵味无穷。唯有用心聆听、用心感受,方能领略其无法言喻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提及古琴,我最喜爱的不仅是《琴歌》这张专辑,更倾心于马常胜老师的琴声。马老师抚琴之时,琴音婉转悠扬,时而高昂如仙鹤齐鸣,时而低回如夜莺低吟。散音沉稳浑厚,按音或舒缓或激越,犹如一缕清香在空中轻盈起舞,虚实交织,令人陶醉。若要寻找一种声音,能够将人的心灵融入天地之间,古琴与古茶无疑是最佳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琴声鹤舞,九八易昌茶更是验证了大益熟茶与昌泰生茶的绝佳品质。品茗赏琴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清香袅袅中,一杯香茗配以余音绕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古琴流传千年,留下无数动人佳话。每一曲皆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如《高山流水》承载着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那份重情重义的精神始终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正如弘益茶道所言,若茶有声音,定如古琴般空灵生动;若琴有味道,必如茶般气韵悠长。此刻,琴与茶俱在,宾与客共欢,让我们暂时忘却时空,共同聆听那穿越千年的琴声,共同品味九八易昌茶的迷人风味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