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i>是百灵自有馀音</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从刘淑琴演出的几出戏说起</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龚晋文</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淑琴,山西和顺县人,1984年毕业于晋中艺校,师从“晋剧皇后”王爱爱。工作以后,她长期在山西省晋中市青年晋剧团任骨干演员,本人个头适中,形体俏丽,艺术精湛,音域厚实,行腔激越,高中低音不挡,越是情感戏越唱得迷人,具有代入感强、能即时引发观众共鸣、看过后印象深刻的舞台驾驭能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刘淑琴素颜照</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淑琴演过很多戏,一出道的常演剧目是《双官郜》折戏《教子》,她在剧中饰演含辛茹苦、育儿成龙的三娘王春娥。这折戏以唱功见长,好几段反映复杂人物情绪的几十句多板式唱腔,给她日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剧《下河东》,20世纪50年代就有演出记录,到了80年代,该剧二次崛起,曾红极一时,并走进中南海,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得到了首都观众的广泛好评。到了刘淑琴这一代演员,因院团和组台不同,形成了多个演出版本,但普遍在追求与前辈一样的表演风格。而刘淑琴演出的版本,则是根据自己对剧中人罗氏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艺术经验,塑造出了不一样的人物气质与舞台魅力,唱出了节奏鲜明的细微心理变化。其间,既有罗氏作为妻子对丈夫的柔情嘱咐,又有罗氏作为母亲对儿女的贴心提点,更有罗氏面对宋王难以抑制的无限怨恨和指挥罗家兵将与一双儿女英勇杀敌的必胜信心,让罗氏在剧中的人物性格有了新的层次感,让罗氏在剧中的情感抒发有了别样的风采和韵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剧《三关明月》移植自新编京剧同名剧目,刘淑琴在剧中饰演二号人物萧太后。历史舞台上,京剧在本剧种其他剧目里就有萧太后这个人物,演起来《三关明月》中的萧太后,要相对容易一些。特别是上党梆子,有好几代人都在塑造萧太后的舞台人物形象,也有相对固定的人物造型与表现手法,包括妆容、头饰、服装、程式等。而晋剧却鲜有萧太后在舞台上出现,即使出现,戏份也很少,不足以能够有可供参照、学仿的样本。从刘淑琴的演出效果看,显然借鉴了其他剧种的演出经验,成功地刻画出了晋剧萧太后的舞台人物形象,较为完美地图解了萧太后希望休止战争、实现民族和解的民本思想,配合了该剧主演以及众多角色的整体协作,实现了该剧“华夏人民一家亲”的编创初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刘淑琴在晋剧《三义亭》“哭坟”一场饰演胡秀英演出瞬间</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剧《三义亭》由《忠义侠》改编而来,刘淑琴在剧中饰演杜文学夫人、周仁义嫂胡秀英。这个角色是被周仁夫人李兰英不得已冒自己之名,赴严府“成亲”而丧命,保存了自己生命的三号人物。该剧的编创在第三场给胡秀英设置了与李兰英的轮唱,音乐默契度要求很高,二人在齐唱、对唱、接唱“孤门落日残霞淡,冷床透月风打帘。独坐黄昏脸对脸,心加惆怅不能言”一段唱腔时,如涓涓细流,直接增强了行腔的流畅性、互动性与观赏性,共同打造成了具有听觉美感的精品唱段。还有,刘淑琴饰演胡秀英在第五场带着祭品“上坟”时,注意了整个唱段的抒情性,多数时候,以悠长、慢板方式,如泣如诉地倾吐了对李兰英的思念与感激,并在演唱中竭力控制声音,同时加大音韵力度,让观众不由得也跟着进入了舞台情境之中,感受到了封建王朝的阴冷与黑暗,以及人生命运的无常与悲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刘淑琴在晋剧《忤逆坟》饰演刘淑英演出瞬间(左),张东根饰演王士(右)</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剧《忤逆坟》是由蒲剧同名剧目移植而来,按照不同院团和演员组合,也是形成了六七个演出版本,刘淑琴在剧中饰演主人公王晋的母亲刘淑英。这个角色,开始是不让丈夫王士管教儿子,日常生活中,她总是对丈夫王士左拦右挡,百般溺爱王晋。结果是儿子被坏人勾引,为躲避赌债,擅自离家后,她和气伤身体的王士外出四处寻找。即使风雪交加,白霜铺地,也挡不住老两口10余年想儿、寻儿、盼儿的强烈愿望。中途,王士病逝,刘淑英独自一路沿街乞讨,当她高兴地找到正在“迎亲娶妻”的儿子时,王晋却不愿相认,企图甩给一些碎银后,就此了断母子情分。刘淑英母子连心,哪里能够接受,王晋便丧失人性,命令衙役将母亲推到了河中。刘淑英命大,生死之中,恰被失散多年、路过此处、已经是元帅、并因王晋救过自己一命、收王晋为帅府快婿的弟弟救了起来。当刘淑英跟着弟弟回到帅府,再次看到忤逆之子时,不由得怒火中烧,用大段唱腔,抒发了郁结在心底的极度悲伤。这段唱,句子多,用时长,摄人心魄,十分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刘淑琴在晋剧《王家大院》饰演卓君演出瞬间(右一)</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剧《王家大院》是一部极具地域特色的新编清代晋商戏,该剧两度进行音乐合成,从晋中一路北上,进太原,奔首都,一直唱到了国家大剧院。刘淑琴在剧中饰演主人公王崇礼夫人卓君。此时的刘淑琴人到中年,已经开始发福,但是晋商富甲天下,加之王崇礼乃户部郎中,刘淑琴的身姿容貌,正好符合剧中人的原型设置,她一出场,不用张口,就让大家觉着是剧中的那一个。至于演唱、表演,她都端得很稳,尤其是与王崇礼的饰演者同时出现时,不仅颇有“夫妻相”,而且相对内敛的状态,流露出了她对卓君人物性格、家庭地位、夫妻关系以至社会环境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刘淑琴在《打金枝》“坐宫”一场饰演沈后演出瞬间(左),田素芳饰演唐代宗(右)</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剧《打金枝》是家喻户晓的优秀传统剧目,历二百年之变而常演不衰,刘淑琴在剧中饰演沈后,端庄的仪态,规范的做表,大气的演唱,塑造的又是一种人物情态。由她塑造的沈后,不管是“坐宫”时,面对娇嗔千金无理取闹,与(万岁)唐代宗的协同唱和,还是“劝宫”时,受(万岁)唐代宗委托,先劝女婿,再劝女儿的谆谆教诲,她一字一板,一板一眼,字字珠玑,唱出了刘淑琴式的沈后人物性格和艺术特点。观看中,特别注意到刘淑琴的表演,有很多细腻的地方,且成了她的演出习惯,如步态、身姿、手势、站坐,都在艺术规范之内,并表现的勾眼润心,让人们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仅是我看过刘淑琴演出的几出戏,她的更多才艺储量与艺术贡献,应该远比我知道的这一点丰富得多。此外,据知刘淑琴是著名演员、在民间享有青衣“原子弹”美誉的刘元籽的亲侄女。但是,几十年从艺,她从来没有把这一家族殊荣挂在脸上,而是以平常人的心态,默默耕耘在自己喜爱的戏曲舞台上,给看过她演出的观众留下了极好的口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百灵自有馀音,就艺术发展而言,过去叫推陈出新,如今叫守正创新,在内涵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刘淑琴是晋剧“爱爱腔”传人,但她学习的是“爱爱腔”的精髓,走的是结合自身嗓音条件的从艺路子。在刘淑琴几十年的艺术生活中,她始终坚守了这样的发展观点和传承理念,由此才完成了诸多剧目的创作,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晋剧舞台人物形象。如今,她已经退休回家,公开场合露面不多,偶尔才能看到她出现在一些大型文旅活动现场。她深谙新老交替、有序传承的重要性,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晋剧事业后继人才辈出和良性发展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代诗人许恕有诗云:“麦秀风暄高下飞,馀音袅袅入云飞。”就让这一名句,作为对刘淑琴表演艺术认知的结尾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11.05.15:56开题</p><p class="ql-block">2024.11.06.02:19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