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故事】石牛山,看山不识山

阿德(林建德)

<h3>  立冬前几天,我邀请厦门26位老朋友去我的老家德化旅游。德化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位于闽中屋脊戴云山脚下,这里山高瓷美,亦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大致可分陶瓷之旅和山水之旅两大类。</h3>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千年古窑一一太平宫窑遗址和边上的上古瓷厂。第二天一早即乘车前往石牛山,它是戴云山脉的第二高峰,海拔1781米,国家4 A级旅游景区。我们买了套票入园,套票包括上下山索道、景区观光车和天空之心观景台,索道单程7.2千米,为亚洲第二长。山门距索道站有百多米台阶,同行白姐发现旁边有个类似传送带的玩意,工作人员介绍叫飞天魔毯,老友都是见过世面的,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登山神器,个个跃跃欲试。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人反向坐在传送带上缓缓上行,体验了一把新奇。到达索道站,6至8人一车,直通山顶。坐在缆车里,透过四周玻璃窗,将叠嶂山峦、绿野仙踪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南国的深秋,山野依旧郁郁葱葱,只是经过密密匝匝的竹林时,才发现原本的翠绿已镀上一层淡淡的金黄的秋色。缆车继续爬升,后排的同行兴奋地尖叫起来,"快看,瀑布!"果然,左侧远远的山峦间,两道瀑布飞流直下。随着缆车越靠越近,瀑布看得更加清晰、壮观。水大的一条叫岱仙瀑布,水小但展示面更大、平铺在巨大的岩石壁上的叫油漏瀑布。再往上可以看到一片中西合璧的酒店、度假村,绿树掩映,溪水环绕,优雅静谧。这时缆车忽然慢了下来,前方马上到达站台,不是说要行四十分钟吗,怎么二十分就到了?忽听得工作人员大声喊,不要动,继续往上!原来这是一个半山的停靠点,叫金凤站,可以直接去看瀑布的。于是又上行,竹海换成比较低矮的松柏灌木丛,裸露的山体到处悬崖峭壁、怪石嶙峋,不由得让人感慨“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  索道的终点站名“太极广场”,围绕着广场的是长廊、石壶寺及服务设施,与入口处遥相呼应的是对面一头大金牛,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选择在金牛前合影留念。石壶寺供奉着三仙道人,寺前有口池塘,锦鲤成群,快乐地游来游去。站在广场抬头仰望,那便是被广为赞誉的“八闽观日第一峰”,广告牌上印的卧牛就盘踞在山顶,我们只能隐约见到巨石和观景台的护栏。跟山上的人打听,上山需拾阶而上,穿过石洞,行程二十多分钟。我大声嘱咐老友,体力好的可以几人一组自由攀登,注意安全。但26人的团队,65岁以上占4/5,年龄最大的陈老师已经80岁,有几人想上,但又怕时间长,让多数人等待而作罢。于是集合队伍,前往第二个目标——天空之心,近观岱仙瀑布。</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缆车在金凤站停下,当我们照着指示牌走到下山入口时,竟傻眼了,只见一条石板小路顺着山坳垂直向下延伸,至远处从两山之间连接的小桥穿过,一打听才知步行到天空之心需要半小时,看完再乘坐小缆车下到瀑布底,回去到达山门还需半个多小时!此时已到中午,体力不济更兼饥肠辘辘,只好重返金凤站直接乘缆车下山。</p> 有了上山的经验,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下天空之心的椭圆造型和雄伟壮观的瀑布,也算不白来一趟。一路上,我更是注意到一些细节,如山间的村落,古朴的民居和房前成片竹篾上晒的不知名的山果或者中药材。 <p class="ql-block">  此行甚为遗憾,游览石牛山的三大目标:登顶、观瀑布和漂流均未实现。我心里有点自责,是我的旅游攻略没有做好,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要是有第二次,我就会安排山上住一晚,分山顶看日出和天空之心观瀑布两段行,既不累又可以深度游。但看车上一行,有说有笑,心情尚好,我就不再纠结了。</p> 作为本乡本土人,我是第三次来石牛山了,但一晃已过几十多年。第一次,我们正年轻,我和妻子由浐溪上游的南埕镇乘竹排顺流而下,体验了一把“两岸鸟声啼不住,竹排已过万重山”的感受。然后到达石牛山所在的水口镇,上岸后直赴岱仙瀑布。我们顺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溯流而上,穿过一片竹林,远远地望见184米高的瀑布从雄浑的飞仙峰奔泻而下,比我在江西看到的庐山瀑布更为壮观。我和妻子穿戴上早已备好的塑料雨衣、雨鞋,径直走到瀑布冲击形成的水潭边,踩在没入水底的石块上,只听得水声雷鸣,水流落在岩壁突出的石块上,水花四溅,化成点点雨滴,更高一点的流水碰到阻碍物,则飘飘洒洒成了雨雾,笼罩在水潭上方,好一幅神仙缥缈的画卷!我双手舀起一捧水向旁边的妻子泼去,她也我回敬了一把,纵使雨衣也挡不住,脸上早已挂满水花,裤脚湿透,心里却是滚烫的,好想对着瀑布大吼几声…… 第二次来石牛山是2004年,队伍扩大了,我和妻子带着新婚不久的儿子、儿媳自驾进山,车停在半山的村庄里,前方没有公路,我们沿着崎岖的小路攀爬,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登上山顶。我一路叮嘱儿子照顾好自己老婆,陡峭的地方叫儿子伸手拉一把,媳妇却执意不肯,她当过小兵,底子好,这点路对她不算什么,倒是我妻子,城里人长大,没走过山路,早已气喘吁吁,待我们爬上山顶,儿子儿媳已在山顶待了好长时间。只可惜,初冬时节,又是阴天,山下雾蒙蒙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br>  三次石牛山之行,正应了那句俗语:人生哪能都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半个世纪过去了,怎么每次都有不曾相识的感觉呢?其实,山还是那道山,水还是那道水。我以为是我们观察的角度变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力量是有限的,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改善交通、居住、绿化等条件,在点上做文章,让无限风光立体式地呈现在游客面前。过去登山,我们只能徒步,高山仰止,如今我们可以乘坐缆车,居高临下,俯瞰群山,一览众山小,从这点说,我们是幸运的。 <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过去了,山还是那道山,水还是那道水,改变最大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都老了!山顶看日出,隔着天空之心的玻璃桥下看三百米,或是自驾竹筏,激流勇进,只能是年轻人的专利了。因此,人生得意须尽欢,游山玩水需趁早。体力不济者,也不必怨天尤人,翻翻老照片,刷刷祖国名胜风光视频,就当自己已经玩过一回。总之,顺其自然,知足常乐,亦是幸事一桩也。</p> <p class="ql-block">  好了,顺便把随手拍下的一张登顶导游图附上,好让你们做好攻略,少走弯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建德 写于2024年11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