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月7日 星期四 晴</b></p><p class="ql-block">上午11:19从潮汕乘G3006次高铁去厦门,12:46到达。乘出租车到白鹭宾馆,住611房。</p><p class="ql-block">厦门来过多次,这次到厦门主要是看望老战友,现在年龄渐大,出来跑一趟不那么随意了,以后什么时候再来,还真说不好。</p><p class="ql-block">潮汕离厦门较近,所以顺便到厦门那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一点十分到街对面的阮记饭店,吃2碗花生汤、1盘海鲜炒米粉,吃完后回宾馆房间休息。</p> <p class="ql-block">三点十分接老朋友张亚伟信息,她与先生董新民已到白鹭宾馆,我们随即下楼。</p><p class="ql-block">新民开车,先拉我们去黄厝沙滩附近的环岛路边,这里矗立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标语牌,也是环岛路的标志之一,它的对面就是金门县。</p><p class="ql-block">尽管“一国两制”沙滩景观并不突出,却被网友们称为“厦门最霸气”的沙滩,有不少游客来到厦门,可能不去鼓浪屿,也可能不到南普陀,但一定要来“一国两制”沙滩拍个照。</p><p class="ql-block">沙滩边,有一座大手套小手的大理石雕塑景观,人们亲切地称其为“回归手”,两双大手套一双小手,组成一个“回”字,寓意期盼一家老少平安美满;这美好祝福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温馨和谐,幸福祥和,团圆美满。</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还另有一番深意,它邻海而建,海的对面就是台澎金马,大手套小手,双手紧相扣,说明大陆与台湾联手同心,一脉相承,祖国母亲期盼对岸游子早日回归母亲怀抱。</p> <p class="ql-block">然后到植物园专门参观“鱼骨电梯”。</p><p class="ql-block">厦门园林植物园,俗称“万石植物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岛东南隅的万石山。</p><p class="ql-block">植物园占地4.93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个植物园,是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植物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p><p class="ql-block">厦门植物园南门新建“观景电梯”,该手扶电梯设有6节,总提升高度近百米,双向总长约四百米。</p> <p class="ql-block">“观景电梯”的镂空设计实现了一步一景,山景、海景一览无遗,自山脚下乘坐电梯至观景平台仅需9分钟。</p><p class="ql-block">起点段采用台阶步道与观景自动扶梯相结合的形式,含7个节点和休憩平台,观景自动扶梯设置上下并行共6段12部扶梯,总高度96米,伴随其侧的台阶步道与观景自动扶梯互为备用,</p> <p class="ql-block">五点半赶去饭店,见到久别重逢的老领导谢宝文、老战友谢考贤。四十多年前,曾在同个连队度过紧张、艰苦的几年时光,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军旅记忆。</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我们与张亚伟在福州军区军医学校宿舍楼是邻居,两家孩子当时都小,由一个阿姨先后带出来的,说到那时,话题自然也不少。</p><p class="ql-block">大家共叙当年,相谈甚欢,谢考贤带来的瑞金米酒,更使大家心情激昂,气氛热烈,笑语连连。</p> <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又专程去亚伟、新民儿子董博的公司,与十分帅气的小伙儿董博见面、交谈。</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小孩子,如今长大成人了,我们虽然老了,但看到晚辈各自在自己事业的领域做出了成绩,组成了幸福的家庭,由衷地感到欣慰,也为他们高兴!</p><p class="ql-block">老照片中,戴眼镜的是阿姨谢梅宋,她是福清人,曾在龙飞虎家带过孙女,然后来我家带女儿,又到亚伟家带董博(图中小小帅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月8日 星期五 晴</b></p><p class="ql-block">八点半乘网约车去厦鼓码头,用军人优待证和身份证可免费乘渡轮到鼓浪屿。</p><p class="ql-block">厦门到鼓浪屿也就六百多米远,过去乘渡轮很简单,买票直接上船,几乎不用等,船也多。这边码头与对面码头差不多是直线,渡轮十分钟就到了。</p><p class="ql-block">现在乘船麻烦了不少,验证、安检、排队,等船时间也较长。由于厦门码头移到北侧,渡船走的路线也比过去远多了。</p> <p class="ql-block">到鼓浪屿后,主要想陪老伴看看著名的黄家花园。</p><p class="ql-block">1974年我在原91师政治部宣传科当干事,父母亲来到厦门,我请假从漳州过来与他们见面。厦门市府交际处领导在当时被用做招待所的黄家花园设便宴欢迎父母,宴前参观了园内主楼。</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楼里很豪华,漂亮、光滑的大理石地面,西式水晶吊灯,胡桃木的护墙,特别是随处可见的大幅镜子让人印象深刻。交际处领导说,镜子多有二个目的,一是房子主人是剃头匠出身,后闯南洋暴富,发达后纪念早期的营生;二是为了安全,镜子的折射能看到身后不同位置,有利于避险。</p><p class="ql-block">2010年与老伴曾在鼓浪屿疗养半个月,转遍了岛上所有角落,唯有黄家花园大门紧锁,未能参观。</p><p class="ql-block">上岛后本想乘游览车到黄家花园,无奈游客多车子少,居然坐不上,看来,鼓浪屿的旅游服务保障还差点儿火候。</p> <p class="ql-block">黄家花园的原始主人是印尼华侨黄奕住(1868年12月7日—1945年6月15日),原名黄住,出生于福建南安,爱国华侨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印尼前首富及糖王。</p><p class="ql-block">早年,黄奕住随伯父学习理发手艺。1885年起,随乡人出海,先后到新加坡、印尼等地,初为小贩,兼以理发为业,稍后改营收购土产、贩卖杂货等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专营糖业,获利数千万盾,成为东南亚四大糖商之一。1914年,其名字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1919年4月5日,返回鼓浪屿定居。</p><p class="ql-block">他曾对中国厦门大学,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倡捐巨资,累数十余万金。黄奕住与兄弟黄奕伦、长子黄钦书 、银行家胡笔江等创办了中南银行、厦门自来水公司、厦门电话公司、黄聚德堂房地产公司,收购了“厦门德律风公司”和日商的“川北电话公司”,成为厦门首富家族。上海著名的“四行仓库”也是黄奕住于1931年挑头兴建的。</p><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15日,黄奕住病逝于上海,享年78岁。</p> <p class="ql-block">黄家花园,位于鼓浪屿晃岩路27、29、31号。黄奕住1919年回国创办了“黄聚德堂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向林尔嘉购买了晃岩路的中德记洋行楼房,改建为黄家花园,占地面积 12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分为北、中、南三座住宅,建筑面积共4500平方米左右,呈中轴对称布置,主体建筑居中并向西后退20余米,形成东侧中心花园。</p> <p class="ql-block">黄家花园中楼为1921年委托上海裕泰公司建造。建筑高两层,整体呈现当时新潮的装饰艺术风格与南洋风格相结合的特征,造型洗练,却不显单调,富于现代感,建筑自身体型的设计与花园及南、北楼建筑的空间关系也显得别具匠心。</p><p class="ql-block">建筑平面接近方形,一层部分四面均有回廊围绕,东面入口由两侧台阶向上进入,建筑西面外廊为半圆弧形,外侧为较低地势,自然形成阳台的感觉。整座建筑外装修全部采用洗石子饰面,施工技艺十分精湛,台阶、外廊的地面,室内楼梯连接的走廊、扶栏等都采用上等意大利白玉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到鼓浪屿后步行走到黄家花园,该花园一度做为宾馆使用,但现在停用了,好像正在修缮,并未开放参观。</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后侧饭店直接进去,在黄家花园各楼转了一圈,拍了一些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黄家花园,从鼓浪屿街区步行到钢琴码头,渡轮刚走,等下一班40分钟才出岛。</p><p class="ql-block">赶忙打车到开元鹭风酒楼,战友谢考贤做东,宝文、亚伟、新民均已莅临,大家边吃边谈,二点半才结束,新民开车送我们返回宾馆。</p> <p class="ql-block">休息到五点下楼,乘网约车去中闽百汇商场二楼的老厦门海鲜馆,参加原福州军区军医学校学员二队住厦同学的聚餐。</p><p class="ql-block">当晚见到2男6女八位同学,老伴原是他们的队长,我则给他们上过政治理论课。</p> <p class="ql-block">多年不见,同学们已年过半百。聚餐中,大家有说有笑,回忆过去,讲述当今,你言我语,气氛热烈,九点才依依不舍的相互告别。</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月9日 星期六 晴</b></p><p class="ql-block">上午应原军医学校二队学员、厦门市文化馆研究员周秀玉邀请,先后莅临三个非遗传承人项目参观。</p><p class="ql-block"><b>一是蔡氏漆线雕旗舰店</b>,主要了解漆线雕技艺。</p><p class="ql-block">漆线雕工艺是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的。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在厦门地区的发展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厦门漆线雕技艺是用陈年的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成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线状的“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p><p class="ql-block">在蔡氏漆线雕旗舰店,陈列有许多精美的工艺品,还有曾做为国礼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神武大元帅》。</p> <p class="ql-block">省、市对漆线雕技艺的重视与保护。</p> <p class="ql-block"><b>二是惠和石文化园</b>,主要了解影雕技艺和欣赏石雕文物。</p><p class="ql-block">该园位于厦门市湖里区吕岭路148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以非遗技艺、传统文化及闽台交流为核心载体,设有石雕艺术博物馆、惠和影雕艺术馆、湖里区家规家训馆、惠和古昕厝等展区,是一个集石雕艺术展示、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旅游休闲与教育学习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传承基地和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影雕是一项传承了三百多年的技艺,它采用墨玉、山西黑等纯色石材,经过水磨抛光后,在磨光面上把要雕琢的图像轮廓描绘出来,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针一样细小合金钢头工具,通过运用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和虚线变化而表现图像。</p><p class="ql-block">影雕既有摄影光学同等艺术效果又能体现绘画笔触技法,独具艺术神韵。在现代科技日新夜异的今天,影雕作为传统手工精心雕作的工艺品,愈彰显其价值,而且克服了像片图画年久会发黄褪色的缺点,可永久保存。</p> <p class="ql-block">观摩影雕师傅的现场操作。</p><p class="ql-block">影雕是展现在黑石上的“点”的艺术,被誉为“中华一绝”,更有“苏杭刺绣绣丝绸,闽南刺绣绣石头”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冰冻三尺,非一日功”。技术肯定不行,但学习态度很认真!</p> <p class="ql-block">这里收藏有: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春秋至两汉时期的玉器、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石佛……。</p> <p class="ql-block">在石雕珍藏馆中,60多尊来自唐宋等朝代的馆藏佛造像展示于此,有唐代的文殊菩萨坐像、有汉代的8尊飞天,有经过千年的风化,堪称“东方断臂维纳斯”的唐代菩萨残像;更有惠和石文化园的镇馆之宝——北魏年间的汉白玉二佛坐像。</p><p class="ql-block">在奇石馆,大自然的雕琢艺术,将这些造型奇特的石头打磨成了“满汉全席”,“馒头、米饭、酒肉”在桌上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p> <p class="ql-block">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和影雕”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厦门惠和石文化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雅华会见、座谈。</p><p class="ql-block">李雅华,福建民间工艺大师。1967年生于福建惠安,1981年开始随父亲李走生学习石雕技艺,全面掌握了影雕、透雕、浮雕、镂雕等雕刻工艺之后,潜心专研清代石雕圣手李周首创的“针黑白”明暗成像技艺,并“活态”传承。2017年9月在厦门召开金砖国家会议期间,李雅华为与会国家首脑介绍、表演了影雕技艺。</p><p class="ql-block">会见、座谈中还有幸结识了余元钱老师。</p><p class="ql-block">余元钱,1938年出生,福建省仙游县游洋镇五星村人,1967年北大哲学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协会员、厦门市楹联学会顾问、老年大学教授,著作有《诗词曲格律启蒙与创作技艺》(上、下)《对联知识入门与创作指南》《赋之基础及写作》《未名论丛》等,共193多万字;曾任福建省诗词学会理事、厦门市诗词学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与余元钱老师建立微信联系后,将自己近年诗词作品发其指正,受到余老肯定。</p> <p class="ql-block"><b>三是南普陀素菜馆</b>,品鉴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菜制作技艺。</p><p class="ql-block">南普陀素菜源于南普陀寺庙素斋,开始只是僧众自用,或是招待香客的简单素食,后品种不断丰富,形成独特的素食制作技艺。</p><p class="ql-block">南普陀素菜主要菜肴有40多种,原料是米面、豆制品、蔬菜、蘑菇、木耳等。南普陀素菜讲究造型、色泽和味道,大都以形态命名,每道菜均有其各自不同之独特口味。不少菜肴曾在全国烹饪大赛中获奖,还曾受佛教协会委托出国参加表演。</p> <p class="ql-block">共品尝了十道素菜。</p> <p class="ql-block">每道菜都堪称工艺品,且色香味俱佳,让人现场直接领会了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上最后一道菜时,素菜馆经理特意过来了解用餐情况,我对她夸赞道:“我们今天吃的不仅是食物,更主要的是艺术和文化,这顿饭既让我们享受了美食,更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经理谦虚地回应:“您的评价是我们做好素菜的动力,欢迎下次再来,会有更多的新菜品等着大家”!</p> <p class="ql-block">午餐一点结束,立即到厦门火车站,乘14:33的G5114次高铁去往福州。</p>